第72章 朕要亲自掌兵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
朱慈烺在向崇祯和周后以及懿安皇后告辞后,就往已是甲胄如林的城关码头走来。
但在这时,史可法突然来到了朱慈烺面前,拱手道:“臣启奏陛下!”
“讲来!”
朱慈烺道。
“是,谢陛下!”
史可法接着就道:“臣想了一夜,还是觉得陛下不当北上,而当垂拱南都,不可轻涉刀兵,以免有不测之危!”
朱慈烺回头看了史可法一眼。
史可法则把头埋得更低了一些:“陛下,臣皆是为陛下安危而言!何况,陛下现在并无子嗣 ,一旦有不测,则影响的是国祚啊!”
“告诉朕,是谁让你还要留朕于南都垂拱的?”
朱慈烺问道。
史可法没有回答。
“朕才说过,要尔等以诚待朕,现在就忘了?”
朱慈烺问道。
史可法听后一时犹豫起来,正要开口,这时,高弘图走了来:“陛下,是臣与史公昨夜聊过!”
朱慈烺呵呵冷笑起来,问:“你们就这么不希望朕亲自掌兵?”
史可法、高弘图一愣。
朱慈烺不待两人回答,就看向史可法:“史卿,你告诉朕,如果朕不北上,有谁能收拢江北诸镇的兵权,还是说你们有意让朕去培养一个曹操出来?!然后,朕好做汉献帝,被挟持着以令诸侯?!”
“陛下!臣等绝无此意!臣等只是担心江北诸镇之武臣有弑君降敌之心,而使陛下处于危难之境!”
史可法这时忙否认了一句,且解释起来。
李守鑅和高第这些武臣,听史可法这么说后,一时皆侧目而视。
“没有此意,就不要再提!”
“那么多降表,朕还随身带着呢,真要说谁会不忠,通过那些降表至少可以清楚,不忠甚至有弃君叛国之心者,天下文臣中的人数不比天下武将中的人数少!”
朱慈烺严肃地回了一句。
同在码头的左懋第:“……”
高弘图也呼了一口气:“……”
“陛下既这么说,臣无话可说!”
史可法这时也说了一句。
“那就别说!”
“朕虽无子嗣但有两皇弟,尔等说朕无子嗣不宜亲自掌兵的话也站不住脚,这天下之兵如果不掌于天子,还能掌于谁?!”
朱慈烺说着就对史可法又道:“你现在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尽快恢复漕运,而不至于让朕和在江北的将士们出现缺粮的情况,而不是在这里还在为朕不能在南都以至于你们文臣不能替朕掌兵而忧虑!”
接着,朱慈烺就转头对史可法道:“朕现在就任命你史可法以左副都御史兼南京户部左侍郎的身份督办粮储以及漕运,且去苏松常以及浙江一带筹粮,如果你史可法半年内筹不到粮,恢复不了漕运,朕只能派兵马南下筹粮,记住了吗?!”
史可法听后吃了一惊,随即只得道:“臣遵旨!”
“登船!”
朱慈烺说后就转身上了本来是路振飞这个原任漕运总督的二千五百料的大官船。
而如今这艘大官船已成了朱慈烺的御舟。
夏风清凉,碧水蓝天,柳树成荫,船密如云。
而登上大舟的朱慈烺则没有在这样如画的江南美色里多作停留,便回了船舱,开始坐在案前,翻阅起从各地递送来的急递来,以尽快了解目前各地的局势。
虽然朱慈烺因为对明末历史的熟知,知道这个时候,李自成还在山西、陕西一带与建奴决战,而建奴也还没正式对退守南边的大明发动进攻,要等到明年二月,在多铎分兵从虎牢关来后,才会正式拉开对大明进攻且灭掉南明的序幕。
也就是说,朱慈烺现在还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的准备。
因为按照原历史的发展,多铎分兵南下后,到达江淮一带时是在明年的四月份。
而现在才到五月底。
所以,差不多是一年左右。
留给朱慈烺准备的时间也就这么多时间。
好在朱慈烺现在已基本上完成了登基,也总算让整个大明朝堂内部在战略上达成了一致,使得他接下来只需认真练兵以及整顿兵马与加紧备战即可。
但朱慈烺不得不承认的是,他达成的这个一致战略,是他以自己是君王的身份强行达成一致的。
而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大明地主官僚们对农民军的成见很深。
可以说,对农民军的痛恨程度,远大于对建奴的痛恨程度。
尤其是在建奴没有下达剃发令之前。
因为这个时代,士大夫们不同于后世的肉食者那么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信奉的是天命说,只要是入中国者皆可为中国主,就相当于得天命,而自己应该顺从天命。
但因为饥寒而造反的百姓则是在悖逆天道纲常,是该千刀万剐的。
除非真的能造反成功,那样在士大夫们眼里,这也能算是得天命,而自己不得不顺从。
所以这个时代的正统王朝的地主官僚们,对背叛儒家道德而造反的汉家百姓,即其口中的流寇的仇恨程度,要远大于对入侵中原的异族的仇恨。
要知道,杨嗣昌就曾对因饥寒而造反的百姓说过一句话,说“既为哀哀饿殍,不坐而等死,何必效螳臂当车而造反?”
在杨嗣昌眼里,饿殍是应该饿死也不应该造反的。
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所以,造反的百姓在士大夫眼里都是违背了这种价值观的背叛者。
而相反,入侵者倒不是违背了这种价值观,人家只是未归附的蛮夷,不通教化而已。
可以说,若不是朱慈烺以掀桌子的方式,整个大明官僚地主集团内部很难达成联寇灭虏的一致意见。
至于朱慈烺为什么现在要达成联寇灭虏的一致战略。
原因有三:
一是靠大明自己的官僚地主们完全没法保住自己,别说恢复北方的半壁河山,就算保住南方也保不住。
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过。
历史上的这些在南方的大明官僚地主们除了内斗就是内斗,一点建树也没有。
历史上这些人,不筹粮更不筹饷,因为都不想缴税,不想把自己的钱粮拿出来,弥补朝廷粮饷的不足,也就让在江北的大明诸镇兵马自筹粮草。
也就是让朝廷的兵马直接向老百姓劫掠,但当时老百姓也没粮,早已是饿殍遍野、十室九空,等于是寄希望底下的军队饿着肚子替自己与满清实战,而能为自己保住半壁江山。
这能保住大明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