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北大荒?两年后就改名北大仓 > 第229章 吸纳人才

第229章 吸纳人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北大荒?两年后就改名北大仓!

翻过天来,还没等黑板漆干透,派人去请沈停风来看,他自己就带着粼粼的车马驶入了常家庄。

待得大家伙聚在了祠堂一碰面,才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

原是春耕在即,官府兑现承诺,给移民们发放粮种来了。

常家庄是他们此行的第一站,牛车里堆得满满的都是官府拨付的麦种。

后面这段时间,他们会以常家庄为据点,一点点的向外推进粮种发放工作。

至于为什么选择最里面的常家庄来开展工作嘛……

戚悦觉得他们是看上了自己等人提供的吃住环境。

毕竟肉眼可见的,常家庄在吃喝住等各方面都比外面的那些村落高出了不止一个档次。

他们来过那么多次,哪次不是心满意足腆着肚子走的?

干部下乡也不能苦着自己对不对?能四菜一汤干嘛要去吃糠咽菜!

粮种的发放有标准,每亩地给发20斤的优质小麦做种子。

到达密山的头一年,纵使自然条件恶劣,人力畜力有限,这群勤劳的移民们也着实开了不少荒地出来。

开出来的地都是自己的,官府提供粮种,头几年还免税,这种好事哪里找去?

当然是能开多少开多少!

就连开始定好人均占地标准的常家庄,在开春之后,都有不少人家自持劳力充足新开了许多土地出来。

常仲梁也没管他们,只提醒走的近的几家要量力而行。

因着耕地面积一直在变动,所以方主簿才挑了春耕之前的这段时间,卡着点带着人来丈量清目前各家的土地,然后根据实际的耕地面积发放粮种。

方主簿是个干实事的人,拜见过戚悦这个镇山太岁后,当即就捧了厚厚的土地册子,招呼各家的当家人集合,丈量新开的土地去了。

其他人也没闲着,由常仲梁分配了任务。

常叔坤负责带人将牛车上的粮种搬去祠堂厢房暂存,以及后面的牛车安置事项。

倩娘婶子再次出山,带领大婶子小媳妇们,开始忙活着做饭招待客人们。

忙完这档子事,常仲梁叮嘱戚悦招待好沈停风,就要告罪回学堂。

一群小猴崽子没人镇着,差点翻了天,在二进的学堂闹腾,时不时凑过来看热闹就算了,常二毛个调皮的,竟然直接跑到他眼皮子底下来杵着。

这还能忍?!

沈停风却是开口将常仲梁留了下来。

“常举人烦请稍等片刻,此次我来还另有别事。”

他转头对身后的侍卫低声吩咐了几句,侍卫领命小跑步出了祠堂大门。

不大的功夫,侍卫就领了十几口子人进来。

这群人有男有女,分了几堆站定。

上包白发老者,下含黄口小儿。

有人皮肤白净,衣裳整齐,形态从容,有人眼含热切目光憧憬,有人畏畏缩缩,看那肤色以及一脸的沟壑就知道曾经饱经风霜。

这群人一看就像是临时组的队。

沈停风解释道:“这些人俱是王爷让人搜罗了送来的,各有本事在身,你们且看着安排,要就留下,不要仍旧由我带走。”

队伍里的华发老者姓陈,是个名医级别的人物,因为卷入了大户人家的阴司,全家死的就剩他自己和一个七岁的名叫保住的小孙孙。

沈停风介绍说,要不是看镇北王的面子,人家还真不会往密山这穷乡僻壤的来,更别说来常家庄这山旮旯里安家。

常家庄没有大夫,就缺这种高端人才,自然是要尽全力把人留下来的。

以后有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的,也不用再着急忙慌的往城里赶了不是?

还有天川这个半吊子学徒,说不得还能有机会跟着陈大夫继续学医呐。

常仲梁承诺,陈大夫的安置问题由庄子上一力承担。

他们可以先住春生家,待大家伙给他们建好了房子再搬出去。

至于保住这孩子,一看就机灵,可以跟着孩子们一起进学。

陈大夫对于小孙孙能跟着举人进学这事甚是满意,满心的失落立时化为欣喜。

常仲梁遂让常二毛将保住直接带去二进的学堂。

反正现在孩子们没有先生看着也没心思念书,不如让他们一起玩着熟悉熟悉。

还有一大家子八口人,老俩口庄老头和庄王氏,带着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成了家,各有一妻一子。

这一大家子打南边来,几个男人犹善农事,是戚悦急需的种田好手。

她的水稻事业终于不用再自己瞎搞了。

庄家的几个女人也是多才多艺,种田种菜,喂鸡喂猪,种桑养蚕织布这些都是手拿把掐。

就连俩小孩都不是白给的,从小就开始背着竹篓打猪草捡柴火。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人本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庄户,是被转手卖过来的,卖身契沈停风也一并转交给了戚悦,算是她的私产。

沈停风让戚悦放心使用。

一大家子人,由庄老头领着上前来,一起给戚悦磕了头,算是见过了主家。

这一大家子就必须得由戚悦自己来安排了,她让庄王氏将两个孩子带去学堂,交给常大宝。

十岁不到的孩子,用起来都良心不安,还是一起上课去吧。

庄老头听言,带着儿子媳妇噗通一声又跪下了,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只流着泪咣咣在那磕头。

这会的人能有个读书的机会真是难啊。

戚悦看着他们磕头都觉得脑门子疼,这可是水泥地面!

几个头磕下去,地面就染了红,唬得她赶紧将几人喊了起来。

庄老头擦了擦眼泪鼻涕说道:“夫人,我等只需有块片瓦遮身即可,后面等地里的活忙完了,我们自己打土坯建房子就行。”

戚悦点了点头,不用她烦心最好。

男人们可以住在水泥作坊里,几个女人就带着孩子先住营帐,他们一家就在水泥作坊开伙,粮食由戚悦这个主家提供。

最后是一家四口,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一对儿女,女儿看着有十几岁大,儿子只有四五岁的样子,他们也是打南边来的。

男人包二贵是普通庄户人家,但是女人尤氏就厉害了,逃荒之前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接生婆。

尤嫂子这是祖传的手艺,经她手接生的孩子存活率能达到十之五六,在这个年代那是相当的高。

这种人才,是人都知道必须得留下来啊!

常仲梁让他们一家先住天成那,男孩也跟着一起读书,反正天成后面是要把房子推倒重建砖瓦房成亲的。

在房子建好前,新来的人可以选择自己开伙,也可以跟来进学的孩子一起在食堂吃饭。

三家人都由人带着自去安置不提,戚悦和常仲梁逮着沈停风,开始问起关心的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