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中元节前准备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北大荒?两年后就改名北大仓!
“悦娘,没纸了。”
“我这也快没了。”
“我也……”
“马上送过去。”戚悦嘴里应着,心里却在纳闷。
自己只负责裁纸,给他们补纸的明明是沈停云,为什么没纸了还是第一时间喊自己呢?
“沈停云。”
“哎,来了来了。”
沈停云一路小跑着在她面前站定。
她捧起桌子上一摞刚裁好的黄表纸交给沈停云,嘴朝刚说话的人坐的方向一努。
“把那边的都补一下。”
“好嘞。”
沈停云接过那一摞纸,又一路小跑着去送纸。
面前又空了。
她又拿起匕首,认命的“唰唰”继续裁起纸来。
常仲梁买的是现成的,没有任何加工的黄表纸。
尺寸超大!
她拆开捆扎黄表纸的绳子才发现,还需要自己动手来裁剪。
自打问明白折元宝所需的大致尺寸后,她就陷入了没完没了的裁纸中。
祭祀的元宝折起来很简单,只需将纸先卷起来,再从两边往里按一下封口,保持元宝不散。
这种简易的做法,连孩子们都能很快上手。
经常是刚在他们面前放下一叠纸,不一会儿就用完了。
刚裁了几张,那边又催了。
“大伯娘,我这满了,来收一下。”
“妈妈,还有我这。”
“悦娘。”
她抬头大致的看了一眼,估算了一下,回答道:“等一下,我做几个包袱。”
扯出一张完整的黄表纸一分为二,拿起其中一张对折,然后在两边刷上调好的浆糊,一个简易的纸包袱就做好了。
戚悦撑起一个纸包袱口,对着里面吹了口气,纸袋子就鼓起来。
“沈停云。”
“来了来了。”
沈停云又一溜烟的跑过来,拿过纸袋子,来到喊的人面前,一把把将元宝抓起塞了进去,装满了就将纸袋子放在地下,同之前做的摆在一起。
地上已经摆了几排。
常朝栋说等晚上常仲梁会来给这些袋装元宝都写上对应的名字,这样才能保证死去的人们能收到自己的钱。
才装了几袋,又有人再喊。
“悦娘,纸没了。”
“纸。
“来了,别催呀。”
一时间,食堂里忙的不可开交。
但是再忙,天还是要聊的。
老人们手里不停,嘴里商量起中元节的事情。
“过两天就是中元节,牌位还没做。”
“做出来放哪?祠堂都还没完工呢。”
“今年一切从简,等明年再来过,祖宗不会怪罪我们的。”
孩子们也有的是话聊。
“也不知道砖窑搭好了没有。”
“哪有这么快的,那么多砖坯呢,应该要建个好大的窑吧。”
“我听刘爷爷说,到时候还要烧七天七夜的火呢。”
“哇!这么久啊!”
“到时候一起去看呗。”
“大人都不让我们靠近火,会让我们去看吗?”
“我们让大伯娘带着去看啊。”
“对对,让我妈妈带着去绝对行。”
大家伙说说笑笑,时间过的倒也快。
等倩娘婶子她们过来做饭的时候,看见食堂地下堆的满满的一堆纸包袱惊讶不已。
“悦娘,你们已经做了这么多了呀。”
“速度挺快的嘛。”
戚悦赶紧表示。
“大家伙忙起来就没停过手,然后今天孩子们表现也都很好,没有喊累一直在帮忙。”
倩娘婶子她们顺势就表扬起孩子们来,夸的他们各个挺起小胸脯,骄傲的不行。
吃过晚饭,其他人继续挑灯夜战,常仲梁拿来笔墨纸砚和族谱,对着族谱将名字一个个写到包袱上。
折的时候不觉得,现在看着这一地的纸包袱,是真真多,估计他只写祖宗和敬上元宝的后人名字都要写挺久。
倩娘婶子让戚悦去拿来几刀竹纸,自己又拿来点材料,带着女人们在旁边桌子上做起了河灯。
河灯的制作也不是很难。
她们将竹纸以加热的松香加以塑型,制成碗盏状。
碗盏状也不错,但是戚悦还是觉得在电视上看过的莲花型更好看。
坐着折元宝的孩子们看见旁边在做河灯一个个都坐不住,不停的朝那边张望着。
看见他们的样子,戚悦笑了笑,干脆说道:“感兴趣就去看一看,看好了再回来继续折元宝。”
“好耶。”一时间,孩子们呼啦啦全都跑走了。
少了这些孩子,她裁纸都要轻松很多。
经过一天半的极限赶工,戚悦带着老人孩子和沈停云才算是折完了那两提黄表纸,做好的纸包袱,在祠堂后面的院子里堆的满满登登。
砖窑也建好了。
于是大家伙又一起去砖窑,帮忙把砖坯搬进窑里。
砖瓦的堆放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来操作。
堆放时要求横竖混合搭配,相隔一定的距离要留有通风的缝隙。
这一步只能由刘老实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在窑里负责。
春来春林他们本来还打算由男人把砖坯搬到砖窑门口,然后再让戚悦她们把砖窑门口的砖坯再搬进窑里。
戚悦让他们排着队,一个个手把手的直接传递进窑里。
这样省时又省力。
砖坯进了窑,可是现在还不能烧。
窑一旦烧了就不能停,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刘老实家也要祭祖,常仲梁和他约好,干脆等中元节后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