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英伦文豪 > 第150章 陆教授真是个慷慨的人

第150章 陆教授真是个慷慨的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英伦文豪!

瑞典,

斯德哥尔摩,

瑞典文学院。

常务秘书卡尔·大卫·阿夫·威尔森正坐在办公桌后,优哉游哉地喝着英国进口红茶。

在他面前,是一份不算长的名单,列着本次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主要来自丹麦和挪威这两个北欧国家。

名单的最后有一个手写的名字——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呼~”

威尔森呼出一口气,

他走向窗边,打开窗户,任由清凉的风吹入。

已经是下午了,外面的黄绿色的草地上覆盖着的、薄薄的雪层几乎消融,

进入四月中旬,北欧漫长的雪季即将结束。

这时,有人推门进来了,

苍老的声音响起:“卡尔。”

威尔森回头,

只见门口站着一个老人,是瑞典文学院的第十一席克拉斯·西奥多·奥德纳。

威尔森笑着打招呼,

“老克拉斯,你怎么来了?刚从德意志回来,不多休息一阵吗?”

奥德纳露出苦笑,说:“我怎么休息得下?”

他在西欧游历、交流了一番,认识到20世纪是崭新的世纪,一切都在急速地发展与变化,

有《乡村教师》那样的范文为凡尔纳科幻奖站台、

有《镜报》那样的通俗型小报大杀四方、

有Lu那样的全能作家、

……

说来说去,似乎所有事都跟陆时有关。

奥德纳苦笑更重。

他走到办公桌前面,扫了一眼名单,问:“怎么?还在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发愁?”

威尔森摊手,

“有什么好愁的?现在啊,文学奖已经注定是托尔斯泰先生的了。我现在唯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给其他必然会落选的人写评语,告诉他们落选的原因。”

奥德纳紧紧盯着名单,

“其实,易卜生先生的戏剧很不错的,《玩偶之家》非常优秀。”

威尔森无奈,

“可惜他遇上了陆时和托尔斯泰。”

这两个人,一个是真能闹事、一个是真有实力。

威尔森回到桌后,拿起了钢笔,一边写一边说道:“其实我连理由都想好了。易卜生曾说,‘你若要充分了解我,必须先了解挪威。’,不具有国际视野,当然难以获奖。”

奥德纳:“……”

彻底无语了。

威尔森轻笑道:“我知道~我知道~这么说有强词夺理之嫌。但我想,易卜生先生愿意欣然接受,谁让他的对手是托尔斯泰先生呢?”

奥德纳愣了半晌,随即哈哈大笑,

现在的瑞典文学院已经彻底躺平了,甚至想把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改成托尔斯泰文学奖。

所有文学院的成员贯彻一个词:

摆烂。

威尔森写完评语,取过绶带,小心翼翼地绑好,同时用旁边的小金属壶加热火漆,

淡淡的松香气味在房间里飘荡。

奥德纳不喜欢怪味,往窗边靠了靠,

“卡尔,你猜我为什么来找伱?”

威尔森双眼往桌面的一侧斜了斜,

那里摆着前天的《每日时报》,第一版摊开着,《Fake!Fake!Fake!》的版面一角随风而动,发出脆生生的轻响。

他说:“以我对陆时的了解,他一定会反击。”

奥德纳点头,

“正确!那小子睚眦必报!”

他拿出了随身的一叠纸,在威尔森面前晃,介绍道:“我让人拍的电报。来,你跟我一起整理。”

威尔森将火漆点在了写评语的纸上,一部分压住压住红色绶带,

接着,他找来诺委会的印章盖上。

随后他说:“先关窗。”

奥德纳等了片刻,让松香的气味彻底散掉,这才关上窗。

两人开始整理电报。

因为长电文有字数限制,所以一篇文章需要切成好几段,顺序还是乱的,

他们要像做高考题那样将顺序排好。

用了几分钟,文章才复原。

奥德纳看着文章名,愣了半天,忽然狂笑,

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哈哈哈……哈……还是……还是《镜报》够狠,竟然直接起名叫……哈哈哈……竟然可以起名叫《FAKE NEWS!》”

只要是正常人,就能意识到这是对《Fake!Fake!Fake!》的反击。

两人一齐看文章,

“《镜报》的真实销量无须隐藏。结合印刷量、库保量的数据。详见下图:”

“反倒是某知名大报,数据波动存疑。详见下图:”

“该知名大报的数据造假,不仅可以从波动、变化进行分析,还可以从该知名大报在伦敦的销售占比估算。详见下图:”

……

尽是“详见下图”这种话。

两人面面相觑。

过了一阵,威尔森说:“这特喵的是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啊!图?哪来的图啊喂!”

电报当然是无图无真相。

两人看了个寂寞。

奥德纳不由得脸黑,低声道:“早知道这样就不让伦敦那边的人拍电报了。浪费这么多钱……”

他肉疼得不行。

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了敲门声,

办事员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奥德纳先生,有你的电报,从伦敦来的。”

奥德纳皱眉,嘀咕:“我只让他们关注《镜报》对《每日时报》的回击以及Lu署名的文章来着,为什么又有……唔……莫非,Lu发文章了?”

威尔森说:“你忘了《每日时报》还有一篇文章了!?Luser的那篇!?”

他走过去开门,留下一句:

“别忘了,陆时是个睚眦必报的人!”

咔哒——

门被打开。

办事员将一叠纸递过来,抱歉地说:“威尔森先生,电文太长,内容被切分成了多块,只能这样了。”

威尔森摆摆手,

“无妨,我们会整理。”

办事员恭敬地行礼,随后离开。

威尔森带着电文回到办公桌,和奥德纳一齐整理。

很快,他的动作就停了下来下。

奥德纳抬头,

“卡尔,你可不能欺负我这个老同志,让我多干活。”

威尔森当然没有这种无聊的小心思,他只是被电文吸引了注意力而已。

他说:“老克拉斯,你看。”

奥德纳凑过去,

半分钟后,他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说道:“竟然在英国批评查尔斯·狄更斯,这……这是不想活了?”

威尔森摇了摇头,

“不,我不认为这是批评,反而像调侃。你仔细看看这一段文字,整体氛围诙谐幽默。”

正如他所说,行文的风格确实轻松:

——

查尔斯·狄更斯,著有《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伟大前程》等作品,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

但不能否认,他的文字繁杂冗长,

尤其是《远大前程》,尽管文笔很好,却让人昏昏欲睡。

因为他不会写作吗?

当然不是!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

稿!费!

狄更斯按连载的章数收稿费,所以,为了填满每次连载所需的长度,必须水字数。

——

威尔森想到了Luser的那篇文章——

《到底是不是所有都适合连载?关于<魔戒>的一些深刻的思考》。

他说:“这是在讲连载的坏处啊。”

奥德纳不解,

“为什么我没觉得狄更斯先生的文字繁杂冗长?”

威尔森反问道:“老克拉斯,你得考虑到你的年纪。你读《远大前程》的时候,是读的单行本还是连载?”

奥德纳有点儿懂了,

“我读的连载。你的意思是说,连载可以让人酝酿阅读的热情。”

威尔森继续道:“你还得考虑你的学历。作为乌普萨拉大学的高材生,诘屈聱牙的文字对你来说并不多难理解,反而是种挑战;再加上你的母语并非英语,语种的壁垒自然让你对繁冗的英文写作更有忍耐力。”

奥德纳被完全说服了。

他看向电文,

“所以,陆时也认为连载存在弊端?”

威尔森摇了摇头,

“这不好说。陆时那个人,总能整出些新花样。我们还是整理好了再判断吧。”

……

剑桥,

国王学院。

校监斯宾塞·卡文迪许手捧着今天的《镜报》,如获珍宝。

这份报纸得来不易。

因为《镜报》的印刷量有限,导致报馆首先供应伦敦,而远在剑桥的剑桥大学自然无法购得。

这件事让剑桥的学生们直接就闹翻了天,甚至罢课。

卡文迪许无奈,

作为保守党的中坚力量,他亲自去求了自由党的沃德豪斯,

当然,不是以保守党大佬的身份去的,而是以剑桥大学校监的身份去的,

劝说的理由则是:“穷啥不能穷教育!报纸发行,怎么可以不卖给各地的高校呢?”

沃德豪斯果然没办法拒绝,

《镜报》遂走入了英国各地高校,

从牛津大学到剑桥大学、

从布里斯托大学到谢菲尔德大学、

从都柏林圣三一大学到圣安德鲁斯大学、

……

无论是古典大学还是红砖大学,每校每天都能购得200份《镜报》。

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学生们抢的,

卡文迪许没办法,将报纸全部存入各学院图书馆,让学生们以借阅的方式读报。

谁曾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学生们借走报纸之后当场就决定不还了,缴纳报纸原价十倍的罚金。

卡文迪许没辙,改了图书馆处罚金的模式,按照天数缴纳,每借一天不还,就要上交报纸原价十倍的罚金。

结果还是没一点儿用,

原因很简单,

剑桥大学的贵族学生实在是太多了!

一份《镜报》才三便士,每天三十便士对他们来说就是洒洒水的事,

他们直接将罚金变成了永久性的租金。

卡文迪许彻底没招,强制规定《镜报》可以借,但只能在阅览室里阅读,不得带出图书馆,事情才算彻底消停。

但这种规定也带来了副作用:

教职工们不好借阅了。

现在的学生,张口“师生平等”、闭口“校赋人权”,

他们自己借不出去《镜报》,自然也不可能让教授们借出《镜报》,一旦发现,就开始集会、大闹。

卡文迪许手里的《镜报》,是他走后门好不容易才弄出来的。

他仔细阅读,喃喃道:“厉害啊……真是厉害!”

在他对面,教授蒙塔古·詹姆斯也赞同地说:“嗯,Lu确实厉害。”

卡文迪许诧异,

“你一个圣经研究者、作家,也对这个感兴趣?”

说着,他指了指报纸上的饼状图。

在伦敦的政治核心,即威斯敏斯特宫、白厅、唐宁街,事务官们已经开始使用柱状图了,

这种图表很直观,

利用柱子高度,反映数据的差异。

就比如今天头版的文章,《FAKE NEWS!》,用柱状图清楚地分析了某知名大报销量作假,

该知名大报对外公布的日销量破十万多达几十次,

但实际上,两只手就能数过来。

真正让卡文迪许感到新奇的,是折线图和饼状图的引入,一个可以反映数据趋势的变化,一个可以反映某个部分占整体的比重,

这两种图能让繁杂的数据变得直观,

将来,事务官们一定会频繁使用。

谁能想到,这么高效的图表工具竟然是一个小报开先河引入的?

卡文迪许说:“陆教授果然是一个奇人。”

虽然《镜报》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但他本能已经默认将图表的引入归功于陆时了,

除了那个中国人,不作他想。

他对面,詹姆斯摇摇头,

“校监先生,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连载,真的不适合写长篇吗?》。这篇文章结构严密,简直就像在进行学术写作,让我想到了《浅谈叙述性诡计以及推理作品》。”

卡文迪许瞪大了眼睛,

“你的意思是,Lu又在教作家们怎么写书?上一次是叙述性诡计,这一次是连载?”

詹姆斯点头,

“恐怕是这样的。”

他指了指文章的一处,

“这篇文章我还有很多地方嚼不烂,目前只有‘大河’、‘由内而外的扩写’两个部分能够理解。”

卡文迪许凑过去,发现对方指的是“大河”的部分,

他好奇道:“什么是‘大河’?”

詹姆斯解释:“大河是法国文学中的一种形式,特指那种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由于它强调年代的长度和背景的广阔,容量极大,而且以历史变迁为基本线索,不会因写作字数的长度而崩溃。”

这种非常多,

到现代,东亚甚至还产生了“大河剧”的说法,就是源自法语的“roman-fleuve”,也就是大河。

比如《独眼龙政宗》,耳熟能详。

卡文迪许懂了,

“所以,这种很适合连载,因为只要照着历史的进程创作就不会缺少灵感,也很难前后矛盾。”

他又问道:“那‘由内而外的扩写’呢?”

詹姆斯指指文章,

“你还是看原文吧。”

他递出报纸。

卡文迪许仔细阅读,归纳道:“先考虑故事梗概,再从中扩写每个部分,然后再将之扩写成潜文本,由潜文本再兑成初稿,最后进行初稿的改写达成终稿。”

詹姆斯说:“陆教授认为,这是最稳固、最保守,但也是最不会浪费笔力的写法。”

卡文迪许轻笑,

“这方法挺笨的啊。而且据我所知,很多作家就是这么创作的。”

詹姆斯点头,

“确实很笨,天才们绝对是不屑一顾的。但它能保证作品的质量。”

卡文迪许好奇道:“你觉得陆教授用了这种方法吗?”

詹姆斯:“……”

无言的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过了一阵,他才说:“陆教授真是个慷慨的人,他又在毫无保留地教人们如何写书了。只要能将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方法吃透,连载长篇且保证不崩并非什么难事。”

说着,詹姆斯看向卡文迪许,

“校监先生,我们有机会再邀请陆教授来剑桥演讲吧?我总感觉他身上有挖掘不尽的东西。”

卡文迪许满头黑线,

 ̄□ ̄||

心说这是想把陆时榨成人干儿啊……

他说:“等《魔戒》的连载结束吧。”

詹姆斯不解道:“为什么?难道你觉得《魔戒》的连载会出问题?陆教授会吃书?”

他又看了看那篇《连载,真的不适合写长篇吗?》,

怎么想都不可能啊!

卡文迪许摇头,

“不是,最近陆教授恐怕会比较忙。让他好歹休息休息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