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九零,赤贫女学医发家致富 > 第44章 三年时间(3)

第44章 三年时间(3)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九零,赤贫女学医发家致富!

三年时间,寮越村变化也很多。

首先是村长换了,换成了李元山,跟之前不怎么管事的前村长相比,李元山做事要更加积极一些,

其次就是村里大批人外出去打工,安生留在家里种田的人少了很多,李若兰家的田地都没人租种了。

柳荷香和李元庆忙着服装生意没有空去种,李修武和周美芳俩年纪大了,干活又干不动,又不能让田地丢荒。

最后山上那些路不好走的旱地,李修武在上面种了果树,在山坳间路好走的水田,种水稻,插秧收稻谷都请人来做。

请人种稻谷,总比一直到商店买米吃划算,而且自己种出来的大米也比买来的要更好吃,甚至还可以选择种一些特别好吃的水稻品种。

华夏的国土面积很大,水稻品种也很多,有很多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稻谷的产量和稻米的香味、口感,往往也是这样,不能同时存在。

家里穷的时候,柳荷香和李元庆会选择产量高口感香味一般的水稻品种,这样就会有多余的稻谷卖钱。

现在不用指望田地的产出赚钱,当然是种自己喜欢吃的,比较好吃的品种。

所以李修武在旱地里种的水果,也都是李若兰他们喜欢吃的水果品种。

荔枝、龙眼、桃子、李子、火龙果、砂糖橘、葡萄等等,适合在当地气候种植的水果,种了一大堆。

本来当地并没有那么多的水果品种,都是李若兰和李修武一起折腾的。

李修武种了一辈子的田地,本来就闲不下来,而李若兰上一世长大后见识过非常多的水果品种,她就嫌弃现如今当地的水果品种少。

所以每当集市上出现一些当地没有的水果,李若兰和李修武都买回来吃,喜欢吃的就尝试育苗种在地里,逐渐地,地里种的水果品种就慢慢开始丰富了。

为了种水果,李若兰专门在生活与艺术技能学习板块开启了“农艺与种业”课程学习。

李若兰很庆幸自己的脑域被电击开发过,如今她的智商足够高,学起“农艺与种业”,一点也不难。

家里种的水果品种一点点地被李若兰给优化,产出的水果越来越好吃。

种水果这事,柳荷香和李元庆也不管,他们俩都忙得很,他们对于家里出现各种各样的水果,马大哈地以为都是买的。

柳荷香和李元庆赚钱多了以后,给李修武和周美芳的钱也逐渐变多,从一开始的一个月三百,到后来的五百,八百,一千。

这时候,外出打工的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一千多。

所以,夫妻俩觉得家里经常买水果吃很正常。

不过,再马大哈,两人也逐渐发现了不对劲。

家里的水果比外面买的还要好吃,还有村里的人问他们能不能育点果苗卖给他们。他们这才发现了李修武和李若兰种水果的事。

要是没有服装生意,李元庆和柳荷香觉得他们可能都想种水果来卖了。

要不要卖果苗,柳荷香和李元庆没有替李修武和李若兰决定,全凭一老一小自己决定,事实上,他们也管不了这一老一小。

最后李若兰和李修武决定卖,不过只卖桃子、李子、荔枝和龙眼的果苗,寮越村附近的土壤以及气候,最适合这四种水果生长,要是周围的人一起大量种植的话,说不定能成为当地的一个特色农产品。

寮越村,还有附近的村子,都是没有特色的、普普通通的农村,唯一能发展的就是农业。

在上一世,这几个村子都没有出现什么独特的农产品,因此大家普遍的出路都是去大城市打工。

就算长大之后因为一些原因不喜欢回家,李若兰还是希望家乡能发展起来,以后走出去能自豪地跟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刚好,因为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城打工,留在家的劳动力不足以将所有的田地都种完,很多人家开始跟李修武学,山上的旱地全部都种水果,田里继续种稻谷。

上一世,寮越村在十多年以后也发展成了这个耕种模式。

但那时村里的人种水果都是跟风种的,农民没见识,也不知道种水果还要考虑村里的土壤和环境,因此寮越村跟风种出来的水果,质量比人家原产地的差很多,根本就卖不上价,也就赚不到钱。

这一世,寮越村提前十几年大量种植水果,李若兰真心希望村里的人能靠这个赚到钱。

未来会怎样,李若兰也不知道,村里的人才刚种水果不久。

不过,最开始种的几户人家,已经尝到了甜头,他们种的李子,成熟之后,个头大,果肉脆爽,汁水丰盈,酸甜可口,拿到集市上散卖,也赚到了不少钱,还有种桃子的,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

不管是种桃树还是种李树,李若兰都很喜欢,春天的时候,成片的李花和桃花盛开,别提有多美了。

在寮越村,也就李若兰会带姐姐妹妹还有弟弟们去赏花了,其他人,最多只会路过看到的时候,感叹一句“真好看”。

照柳荷香和李元庆的话说就是,他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哪来这样的闲情逸致去赏花。

大家怎么样生活,李若兰不管,她只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现在她就过得颇为恣意。

柳荷香和李元庆这对爸妈除了问期末考试成绩,其他一概不管,李修武和周美芳也不会管她,李修武对她完全言听计从,而周美芳都听李修武的。

所以,在柳荷香和李元庆不知道的时候,李若兰成了家里的话事人,她还规划了姐姐妹妹和弟弟们的培养。

大姐李若梅继续往写作上发展,李若竹和李若昊喜欢画画,李若兰就教他们画画,李若清、李若晟和李若旭,暂时没表现出特别喜欢的东西,李若兰就带他们体验不同的兴趣爱好。

2001年的五月份,小婶江小玲生下堂妹李若娇,李若兰的培养计划又多了一个人。

不管小叔怎么样,上一世的堂弟堂妹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堂弟,歹竹出好笋说的就是他,李元昌更喜欢妹妹,江小玲在他还小的时候又在外面打工,长大后的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染上李元昌的任何不良嗜好。

就是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考上大学,最后读了个技校就去赚钱养家,供妹妹读大学。

上一世,对比这个堂弟,李若兰对自己的亲弟弟简直是恨铁不成钢。亲弟弟成绩不错,但是非要辍学跟猪朋狗友出去打工,打工又怕苦怕累,一家工厂做不到三两个月就跑路,赚的钱自己都不够用,每次换工作都要家人给他路费生活费。

这一世,没有周美芳的溺爱,没有柳荷香和李元庆的无效教育,李若兰觉得双胞胎弟弟不会变成这样了。

她会从小开始教育他们,他们不会因为小,还是男孩,而受到一丝特别优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