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高宗:朱祁镇二世 > 第70章 正统开关6

第70章 正统开关6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高宗:朱祁镇二世!

自从二位爷,下去了一个,去了辽东一个之后。朝廷彻底安静了,朝臣们终于看清楚了皇上的真面目。当初杨士奇致仕的时候,皇上还“百般挽留”,最终还允许老爷子衣冠致仕。这给朝臣们带来了一丝错觉:皇上是个好人啊。

上一世的朱祁镇配得上这张好人卡,但是大家表面上叫他“好人”,背地里尽是什么“堡宗”、“战神”、“留学生”的叫。换谁也受不了啊,要是当时没这帮文臣捣乱,朱祁镇至于变成战神吗?

都窝窝囊囊的活过一辈子了,现在你们还敢给朱祁镇二代目发“好人卡”?这下知道皇上的手段了吧,下黑手阴你们没商量。不看看杨荣当上首辅之后,都老老实实的不多说话了。难道这些朝臣还看不明白什么情况嘛。

皇上现在主打的就是:脸上笑嘻嘻,心中mmp。所以这两个人,一点都不冤。

现在“解除海禁”这个词也不是小道消息中才能出现的热词了。它正大光明的就摆在朝堂上,大家都可以讨论。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开放,谁也不敢头铁的去反对了。

按照周忱的策略,不就是每船货收取货物定价十分之一的关税嘛,自己虽然少赚一点,但是东西摆在明面上,也少了很多麻烦呀。反正这次不在金钱上砍一刀,就要在物理上砍一刀。孰轻孰重,大家一目了然。

话也说开了,政策也早都制定好了,但朱祁镇就是一直没有下放执行。毕竟这可是波及整个东南四省的大政策,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皇上先是从大同调回了丰城侯李贤,任命他为南京中军都督府事。政策是周忱定的当然需要周大人亲自执行。所以二月初,周大人和丰城侯就起身前往南京了。

到了南京周忱迅速拜见了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还有镇守太监兴安,按照皇上提前交代的对策,一定要稳妥起见。兴安镇守南京,李隆率军两万人,进驻福建延平府。李贤和周忱率军三万人,进驻杭州府。

同时命令湖广总兵官萧授进入战备状态,如果东南四省有变,随时能够进入江西、福建、浙江作战。军事安排妥当了,对于解除海禁的保险丝就算装好了。朱祁镇算着日子,等待着军队进入闽浙驻地的消息。

就在这个当口,北方不安好心的瓦剌又出来搞事情了。

三月,北方草原的雪开始融化了,瓦剌带着一万骑兵南下,到了大同关外。此时李贤刚好被皇上调离大同,与周忱一起前往南京。而新任大同总兵官朱冕还在去大同的路上。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脱欢来了,而且来者不善。

瓦剌不是和大明一直假装和和气气的嘛,怎么突然就暴走了呢?这事情就要从正统元年大明与鞑靼互市开始说起了。当时瓦剌南下进攻鞑靼,结果无功而返。脱欢当时就感觉到了不妙,自从阿鲁台挂了以后,整个鞑靼分崩离析。

怎么可能短短一年多时间,鞑靼就紧密的团结在了阿台的手下。这其中绝对有自己不知道的猫腻。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年间,脱欢不停的与鞑靼阿台发生小规模的战斗。直到年底,再一次小规模战斗在中,瓦剌的骑兵俘虏了一个鞑靼的部落首领,抓回去一顿大记忆恢复术。至此一切真相大白。原来是大明在背刺自己。

脱欢怒不可遏,脱脱不花趁机建议,瓦剌南下进攻大明。脱欢是谁,能给阿鲁台背一年铁锅的人,是不会被情绪左右的。在短暂的愤怒之后,脱欢拒绝了脱脱不花的建议。他决定找大明谈判。

此时大同的长官只有镇守太监郭敬和都指挥佥事石亨,关键这二人还不和。郭敬十八岁就跟着朱老四混,到了朱祁镇登基的时候,已经是四朝元老,骨灰级太监了。宣德三年的时候,朱瞻基命郭敬同武安侯郑亨一同镇守大同。

历经十年,换了好几任总兵,而郭敬却一直稳如老狗。朱祁镇登基之后,王振开始出头,对这位四朝老太监前辈,当然也是尊敬有加。

这位骨灰级太监与大同的武人不同,他认为既然瓦剌已经向明朝称臣了,那大家都是朋友,所以他在大同一直采取的是对瓦剌交好的政策。

而石亨就不必过多介绍了,就是一个字“猛”,标标准准的一个边关大将,为人直率。一般用直率形容一个人,就证明这个人没什么心眼。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然而此时的石亨,还是那个勤勤恳恳砍人,眼睛里容不了沙子的莽撞人。

收到边关急报的时候,朱祁镇愣住了,在记忆的海洋中,疯狂的翻找,也没找到一丝正统三年瓦剌就来进攻大明的记忆。难道又有什么事情改变了这一世的历史进程吗?一想到瓦剌,朱祁镇就愤怒的浑身发抖。

不过愤怒归愤怒,最终理性还是战神了情绪。急报上说:瓦剌骑兵应该有万人,在大同城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寨,不知有何动向。朱祁镇考虑再三,命令大同兵马做好戒备,绝不可出城迎战。郭前辈不是与瓦剌关系好嘛,让他一人一马去问个明白。

石亨和郭敬收到回信的时候,已经又有几支人马来到了大同,脱欢手下的骑兵已经要接近两万人了。既然皇上让郭太监去,郭敬也不敢抗命。不过以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脱欢不像是要进攻大同。

郭敬到了瓦剌大营,满脸堆笑的见到了脱欢。太师大人可不跟他客气,面带怒容的问他:“明知道我与阿台正在交战,为何大明要背着我支援鞑靼!难道天朝上国就是这样两面三刀的嘛!我今天就是来找大明讨个说法的!”

既然是讨说法,那最多就算是武装上访嘛,好说好说,郭太监谄媚一笑说道:“太师这是听谁说的呀?朝廷怎么会背着太师与鞑靼交好呀。前年我们还在太平堡大败鞑靼军呀。”

“你甭跟我在这打哈哈!我们俘虏了鞑靼的部落首领告诉我们的。”

“那敢问太师,大明是在哪里帮助了鞑靼呢?”

“就在甘州,大明与鞑靼竟然互开边市贸易!”

“这件我怎么不知道呢,朝廷并没有下诏与鞑靼互市,此事待我奏明皇上,一定给太师一个满意的答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