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关于海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高宗:朱祁镇二世!
正统二年虽然皇上一直在关注西南的战事,但是他的眼睛却一直盯着闽浙东边的大海。
征收完了秋税之后,朱祁镇下令。从正统三年正月开始,南方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广和四川七省开始全面执行两税制度。至此白银重登舞台,将成为了大明最最重要的一种流通货币。
由于浙江、福建这些产银省有着源源不断的白银资源,走私贸易也开始变得愈加疯狂。特别是出口的商品,原来仅限于浙江、福建出口一些茶叶和丝绸,到现在已经波及到了南直隶、江西、湖广一带,商品也增加了绸缎、瓷器、各种工艺品等。
自从朱祁镇有了解除海禁的想法,对东南情势的关注度就急速上升。王振所控制的锦衣卫,每年都会派遣数批人员前去闽浙调查、收集情报。沿海各大船队都安插了朝廷的暗桩。朱祁镇现在就在等一个机会,一旦时机成熟,解除这种官方专营的海外进出口贸易势在必行。
九月的时候,皇上收到了前线的战报。明军在盈江一战击溃了孟养军,朱祁镇悬着的那颗心终于落地了,这时候解除海禁这个更重要的政务也就提上日程了。
现在的情况是:皇祖母反对,内阁不置可否。而内阁的首辅杨荣正是最关键的一枚棋子。因为杨荣是福建人。作为一个闽海系的官员,他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大明开关的成功与否。所以杨荣的态度非常关键!非常关键!非常关键!
既然写到了这里,那就要详细讲解一下关于海禁这件事上面,各方势力的博弈。
明朝的海禁源于朱元璋,他当时面对着张士诚、方国珍残部余孽从海上发起的进攻,而选择的一种反击手段。站在上帝视角,我们不得不说朱老大的格局太小,但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海禁却是当时他能想到的最佳手段。
在朱元璋的认知里解决政治上的问题,必须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他浅薄的小脑瓜不知道的是,有时候要想解决政治问题,也是可以采用经济手段的。
我们要明白海禁不是闭关锁国,自我孤立。海禁禁的是民间贸易,官方的贸易一直存在,无论是郑和下西洋还是明朝官方的勘和贸易。这只是贸易形势发生了变化。简单说海禁就是把一种自由式的民间贸易,转化成了一种官营的垄断贸易。
朱元璋高估的是自己的行政能力,或者说是低估了沿海百姓的求生希望。他以为自己玩的是帝国时代,把农民一框选,然后点一下鼠标右键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是他喊破喉咙也没人听他的。
这是朱老大的迷之自信带来的悲哀。
到了朱老四,海禁的情况又变了。郑和下西洋,于公于私对大明帝国都是有益无害的事情,但是这个时候文官集团却又跳了出来,千方百计的阻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从海禁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受益者就是文官集团。对!这样一个不利国家不利百姓的政策,却是这群从小读圣贤书长大,励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们最拥护的政策。
海外贸易作为一块巨大的蛋糕,明代商人阶级早就对这块蛋糕垂涎欲滴。但是自从海禁之后,海外贸易产生的超额利润完全垄断在国家手中,商人们心里如火烧爪挠一般,看得眼馋却可望而不可即。
这时候,作为商人的利益代言人,文官集团就出场了。他们自然是要终止下西洋这种国家垄断的海外贸易行为的。
下西洋被终止的传统解释是因其耗费国力太大,得不偿失。众口一词,几成定论。这里我不得不插一句,要知道现留存的各种文史记录,无论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都出于士人阶级之手。这是他们的发声平台,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我的观点是可以信,但不能全信。
郑和下西洋成本高吗?当然高,那一艘艘的宝船,可都是真金白银造出来的。那他的收益低吗?不!他的收益也极高。要知道郑和带回来的可不是只有长颈鹿这种看稀奇的玩意儿,郑和船队带回来了海量的香料、药材。
而且这只单单只是经济层面,还不包括政治上的价值,文化上的影响力。这些在此我们都忽略不谈,只谈经济上的收益。
就单拿胡椒一项做对比,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后,胡椒在明朝市场上的价格是原产地的十倍不止。宣德九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后,给官员的薪俸,还以每斤胡椒100贯的折合比大量折俸。
在周忱巡抚南直隶期间,光南京的官库里就存了胡椒、苏木至少两万五千多石。只是这些商品朝廷没有全部放到市场上去售卖而已,仅仅是用于官员的折俸。原因是在那个时候,明朝的税收还是以实物税为主。
但是一旦在南方七省实行了两税制度改革,白银成为整个大明的流通货币后,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带回来的各种商品,都可以在市场上变成白银充实国库。很显然,这冲击的就是闽浙走私集团的市场。
更何况下西洋活动还最直接地触犯了他们的经济利益:你的宝船一船能拉多少货物,我的小渔船能拉多少货。你都把生意做了,我们还走什么私呢?
所以当官方下西洋的活动停止,东南洋面上又成为了官商勾结走私的天堂。因为不用给朝廷交税,高额的利润使闽浙一带的地主豪强,成为走私贸易的忠实拥护者。而这些地方上的豪强大族与朝中闽浙籍官员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正史上隆庆开关的反对者都以闽浙官员为主,而力主开关的高拱是开封新郑人,第一个提出开海的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是四川广汉人。这真是个耐人寻味的记载。
回到我们的正统二年,当朱祁镇把杨阁老单独召进宫中询问他的意见时,杨荣就只剩下一个选项了,要么跟着皇上一条道走到黑,要么当场结束政治生命外加生物学生命。
杨荣回忆起了当时皇上第一次提出解除海禁时,周忱对自己说的话:“皇上少年英才,锐意进取,我觉得跟着他干没错。历史上哪个有成就的君主不是打破常规的人。勉仁我觉得圣上能够带我们开创一个新的盛世。”
闽浙的这些世家豪强快乐海上漂的日子看来要结束了。我已经老了,没能力在护着你们了。作为一个四朝元老,官场上的老狐狸。此时此刻内心深处那一股年轻气盛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血气涌了上来。
那一夜迟迟没有落下的毛笔,此时此刻终于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