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心思各异的父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日行一善系统,今天你签到了吗?!
沐天德在收到王清丰的奏折后,心中也是一阵难掩的激动。有了古月采挖示范的煤矿,山越国已经派人在每个郡勘察了一下,找了一些露天煤矿出来。
这煤矿可是好东西啊,冶炼烧制,都比木炭好用多了。
这一点,沐天德表示非常满意。
随着王清丰的奏折,还附了一柄开过刃的钢刀。
这钢刀,是按古月给的方法,千锤百炼而成。
按王清丰的说法,这钢刀的硬度和韧性,都不是青铜剑可以相比的。
战乱未平,好的武器犹为重要,沐天德连忙让沐乘风试了试锋刃如何。
沐乘风一手拿着钢刀,一手拿着青铜剑,两手用力一撞,只见右手的青铜剑霎时断成三截,掉落在地。
差距竟然这么大?
沐天德喜出望外,连忙伸手接过钢刀细看,那钢刀真的是连一点卷边都没有。
王清丰的奏折中,果然一点夸大的成分都没有,真的是一把好刀。
而更重要的,是这刀竟然是由铁冶炼打造而成。
要知道,山越国别的没有,铁矿可是多得要死。有了矿源,武器的打造就构不成问题。
有了这把钢刀吸引,至于王清丰所说的铜锭怎么处理,沐天德便不怎么放在心上。
沐乘风看着喜笑颜开的老爹,建议道:“父皇,那些铜锭运来京城也是笨重,那个古月献计有功,不如将那铜找几个巧匠铸了,按她的模样建成铜像供着,您看如何?”
“供着?”沐天德手握钢刀,翻来覆去,爱不释手地看着,头也不抬地问道:“她不过一介女童,何德何能,要将她供着。”
虽然,他戴上眼镜后,发现这古月长得确实不错,那又怎么样?非神非佛,也配用一个“供”字。
他堂堂一个天子,都没有铸成铜像供着,古月不过一介平民,虽然有功,但已经赏过,这就扯平了。
沐乘风最终没有说出古月的神奇。
对于一个君主来说,国内有一个山神的化身,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君主想禁锢她,那恐怕就会变成坏事了。
古月的长相的确是少有的,要是长开了,应该会更加倾国倾城。但是沐乘风更在意的,是古月对他并没有像常人对待皇子一样的尊敬。
这说明,皇权什么的,并没有在古月眼中。
如果古月被他老爹强行收入后宫,这不知道会不会是一场灾难。
他不敢赌。
沐天德玩够了钢刀,终于放下,交给穆内监收了起来,又将奏折拿起来看了几遍。
奏折中提到一种蒸汽动力船,可以由煤炭提供动力,无需风力人力,若是有能力组建起来,配制一支水军,南北沿海的国家都可以自由进退。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君王,王清丰的这个提议,实在是太戳沐天德的点了。
最后的重中之重,是王清丰誊写涂改了多遍的关于科举的构想。
沐天德看完,靠着矮榻,默默地发了一会呆,只觉得这个王清丰真的是他的一员福星,一个知音。
长期以来,世族的势力一直盘踞着,错综复杂,他就算身为天子,有些诏令,也不是每条都能顺畅地下达的。
就像他推行多年的均田制,就因为动到了这些大地主的利益,推动起来不知有多少阻力。
都说“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这些世家在改朝换代时只需要低下头颅,弯下脊梁。开城投降后,新朝的荣华富贵依旧是他们的。
死的,从来只有皇族一脉。
对于王清丰的奏折,沐天德龙心大悦,他随手将好几寸厚的奏折丢给沐乘风。
“你看看这个,有什么想法,大胆地说出来。”沐天德少见地和颜悦色。
沐天德膝下如今成年的皇子有四个,中宫皇后无所出,只生了一个公主。可以说,四个儿子在他眼中,身份并没有差别。
但是,在几个忙着争夺储君之位的儿子中,只有这个沐乘风,一心在做事情,不会参与到朋党结营当中。
甚至连娶的王妃,都是没什么势力后台的女子。
就冲他不争不抢这一点,让沐天德很愿意派一些事情给他去锻炼。
要知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身为一个年富力强的皇帝,又有着惊人的志向,看到年轻的儿子这么着急想顶替自己的位置,任谁都不会高兴。
君臣父子,首先他们是君臣,然后才是父子。
但是这些人,都把最起码的重点搞忘了。
要是再离谱出格,他不会介意让自己的儿子体会一下,什么叫“天家无父子”。
沐乘风一目十行,飞快地将奏章看完了。奏章写得很好,最后面,王清丰还附了一句,这些都是古月提出来的,他只是原样奏报而已。
不过,看他那老子的模样,估计这句话被跳了过去了。
他不动声色地放下奏折,对沐天德道:“这些海贼实在可恶,儿臣想请命,参与建造这个蒸汽动力船,到时将那个什么倭奴国人打得落花流水,让他们不敢再来犯我山越。”
沐天德没想到这么厚的奏折,他这个儿子只看到这一件事,不由有些心塞。
虽然炼钢很重要,造蒸汽动力船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这个科举制度的推行啊!
有了这个科举制,人才的选拔才能源源不断,为朝廷造新的血液。而且,这些寒门子弟,只有依附他这个皇帝才能生存。因为,寒门和世家的利益,注定他们是走不到一起的。
有了这个制度,皇权才能更加稳固,不会总是受世家掣肘,当一个憋气的皇帝。
果然,这个儿子的眼光还是不行的。
他挥了挥手,因为儿子一点都不了解他的心思而感到有些不快。
沐乘风恭敬地行礼退下,等骑马回到府中,就立刻将刚才看到的科举制默了出来。
以他对他老子的了解,过不了多久,这个科举制一定会在全国范围内,雷霆万钧地推行起来。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抢先一步,透彻了解这个机制,然后布置自己的人手。
韬光养晦这么多年,谁不是在为那最尊贵的位置做准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