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给李白做书童 > 第143章 家里来信

第143章 家里来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给李白做书童!

我抱着陇西院的这一包东西,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把它放到马车上,急急忙忙的赶回白兆山。

刚到大门囗,恰好碰到李白从桃花岩回来,我喊道:

"少爷,家里来信了。"

李白猛然停住脚步,怔在了原地,总是在外面漂泊,很久没收到陇西院的信了。寄回去的信总如石沉大海。

我跳下马车,从车里拿出那包东西,递到李白手上,说道:"送信的人说这是老夫人让代给你的,信在里面。"

李白抱着那包东西,木讷的向内院走去。我卸完菜后,跟了进去。李白拿着东西来到书房,许紫烟看见了,也跟了进去。

李白把东西放到书桌上,站在书桌前呆呆的望着,似乎不敢打开。我拿了把剪刀走了过去说道:

"少爷,我来拆开吧。"

我用手拿起包裹拆了开来,里面是几套衣服和鞋子,衣服里裹着一封信,李白颤抖着双手捧起信来,还未展开,已是满脸泪水。许紫烟接过信展了开来读道:

"十二吾儿,紫烟吾媳,已有很久没收到你们的信了,一切可好,平阳、伯禽还有月华都好吧,也不知道这封信到得了你们的手上不。但父亲母亲与汝妹还是想给你们写信,以表达我们对你们的想念。

这些年家乡的变化很大,你们为汝妹修的绣楼,汝妹十分满意,门前的竹子被汝妹卸妆的水滋养,每一节上都仿佛涂了脂粉一样,因此,汝妹为它取名粉竹楼。父亲母亲年迈,汝妹朝夕陪伴我们身边,不愿出嫁。十二吾儿,紫烟吾媳,当感谢汝妹替你们守候父母。"

李白听到这里,已经哭出声来,紫烟哽咽着不能再继续往下读。我哭着接过信继续读道:

"吾孙平阳、伯禽长高了许多吧,你们要像你们父亲一样,勤于读书,学习刻苦,做一个能文能武的读书人,祖父祖母盼着你们有朝一日能踏上故土,看看你父亲在小匡山的读书台。

月华可好,成亲否?紫衣已有两个孩子,大的已经三岁了,是我们陇西院的小可爱,人人都喜欢。

大家都很想念你们,十二吾儿,东鲁任城的族叔、兄弟们也很想念你,汝六叔已升做任城(济宁)县令,汝之兄长在汶上当县令,汝之族弟李凝在邻县单县当主簿,从祖在齐州(济南)当太守,近世族祖李辅在鲁郡(兖州)当都督。他们都期盼你也有为国尽忠,为朝廷出力的一天。

……

千言万语也道不尽父亲母亲对你们的思念,我们给你们缝了五套衣服,你们五人一人一套,希望你们穿上便能想起我们。

父母口述,汝妹执笔。盼归之心,望眼欲穿。"

我读罢此信,已是不能言喻,所谓的儿行千里母担忧,也不过如此。我将信递给李白,李白颤抖着双手接了过去,捂到自己的胸口上,朝着西南方向跪了下去,泣声说道:"父亲母亲,儿子不能在你们身边尽孝,儿子对不起你们,儿子也对不起妹妹,耽误了妹妹一生。"

我伸手去扶李白,说道:"很多事都是阴差阳错,月圆小姐不会怪你的。少爷,起来吧,别伤心了。"

李白葡伏在地上,我和许紫烟将他扶了起来,平阳和伯禽在书房门外一直看着,看到父亲痛哭也跟着哭了起来,吴妈哄着孩子进了书房。我拿起桌上的新衣服对平阳和伯禽说道:

"平阳、伯禽过来,试试你祖母大人给你做的新衣服合不合身?"

两个孩子擦干眼泪,配合着我和吴妈穿上衣服和鞋子,笑着说道:"合身,好舒服。"

"合身就穿着,别脱了。"我说道。

吴妈带着两个孩子,穿着新衣服,走出了书房。

李白握着信坐在书桌前,又仔细地看了一遍,又泪流满面一次。许紫烟一直站在他的身旁,用手抚着他的肩膀。

家里的来信让李白放心了许多,知道父母康健,家人平安,甚是欣慰,过了几日李白为父母写了一封回信。

"父亲母亲大人在上,儿子儿媳率孙子孙女及月华叩首叩首再叩首。你们的来信我已收到,大家的衣服都很合身,平阳和伯禽穿上了就不想脱。

儿子知悉家人们一切平安,放心了许多,很是高兴。只是儿子离家十几载,却一事无成,无颜面见家乡父老,望父母大人原谅儿子。吾闲居安陆将近十载,诗词歌赋写之甚少,儿子实在是磋跎岁月。儿子近闻裴宴将军退居东鲁将军山,吾欲前往跟裴宴将军学剑,不日启程,先往任城拜见叔叔兄弟们。儿子这次去东鲁将带上妻儿,儿欲定居任城。…… "

许紫烟读罢李白写的家书,欣喜的说道:"夫君真要带着我们去东鲁,我从来没有走过那么远的地方,太高兴了。我们到东鲁后就可以见到公公了,我一定努力尽孝,弥补那些失去的时间。"

"夫人,真难为你了,一心想到替我尽孝。也不知父亲什么时候到东鲁?西蜀路途遥远,崎岖难行,恐怕我们现在起程,我们到了,父亲还未到。"李白说道。

"我们先去,把家安顿好,让父亲见到轻轻松松的我们,不好吗?"许紫烟说道。

"好吧,大家就着手准备,迁居任城,月华,你去安陆托人把这封信带回陇西院吧。"

我一听说要去东鲁,也是兴奋不已,我双手接过信,连声说道:"是,是。"

连着两天,我都在安陆街上寻找带信的人,长江已经开始解封,去巴蜀的人和货物许多都选择了水陆。到第三天的时候,正当我失望的准备回家时,远处过来一个商队,停在一个饭馆门前,我连忙来到商队领队的面前问道:

"大哥,请问你们是要将货物送向哪里?"

"小兄弟,我们走得远啰,听你一口的巴蜀口音,是要带信回家吧。"

"对,对,大哥是否到昌隆县?"

"我们正是到昌隆县。"

"我家乡青莲镇也经常有商队经过,你们是否到青莲镇。"

"我们正要经过那里,还要在李太白家的陇西院附近住宿一晚。"

"真是太好了,我是李太白的书童,麻烦你为我们带封信回去。我去买点东西一并捎回去。"

"好吧,快去快回,我们吃着饭等你。"

"谢谢大哥。"我连连行礼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