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烘笼与算筹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别瞎说!农门老太哪里懂强国!
这会,隔壁杨家的大媳妇还在生孩子,不过声音已经变小了,也不知地顺不顺利。
唐悠悠在院子里一边翻野菊花,一边捏了捏感受野菊花的硬度。
再晒一下午,晚上应该就能收起来用了。
陈氏和唐母正在做衣服。
前几天买了棉花回来后,唐悠悠先给每天都要巡夜的唐老爹做了一件棉服。
但唐老爹不爱穿,总是喜欢将衣服搭在唐曲顾的身上。
因为,唐曲顾的身子不怎么好,畏寒。
唐悠悠又只得赶紧先把棉被做出来,这样唐家三人晚上冷了,也有的盖。
现在要做的是棉服。
唐老爹坐在屋子门口,守着猪肉。手里拿着竹篾编东西。
唐悠悠有些看不懂,“爹,你做的是什么啊?”
“烘笼。”
唐悠悠一脸问号“烘笼是什么?”
“傻娃儿,这是烤火用的啊。”
唐悠悠没见过,整个青岗村也没有。
“这东西,你从哪儿学的?”
“顾儿……教的。”
这是顾儿的娘教的。
唐曲顾畏寒,到了冬天手脚冰凉,龚氏就给编了一个竹篾篮子,篮子里放一个土钵。
钵里装上热乎乎的火炉灰,这便是烘笼。
放在裙下或者被子里,能有效取暖,还能烘干衣服。
只是不能离人,容易着火。
唐家有了这个东西后,索性又多做了几个。
冬天都不爱出门,这东西也没有广泛传开,就和唐家住得比较近的几户人家看见了也学来用。
唐悠悠拿起唐老爹做的半成品,仔细瞧了瞧。
这东西整个形状像个花篮,还能手提着走,很是方便。
“顾儿,你怎么想到的啊?”
脑子是人脑子吗?
唐曲顾想告诉姑姑那是娘教的,可是话到嘴边看到唐老爹的神色,又压了回去。
娘其实要做的是手炉,可是村里一来没资源,二来太惹眼。
龚氏只能就地取材,自己弄出一个竹篾版的手炉。
“姑姑,我就是瞎想的。”
唐曲顾又对唐老爹说“爷爷你编竹篾要小心些,别割伤手。”
“我的手是老皮子了,割不坏,放心吧。”
唐悠悠的注意力被成功转到唐老爹的手上,果然老爹的双手被竹篾划破了一些小口子。
有几处还见了红。
她有些担心“你手真没事吗?要不编完这个就不编了吧。”
弄好一个,顾儿够用了。
“那怎么行。”唐老爹摇摇头,“娃,我跟你说,咱们这南方不比北方。”
“我听人说,北方那冬天都盘炕。咱们这地界,不适合那个。”
一是南北方温度不同,南方的冬天短,温度也没有过低。
像乔家人这样的,最冷的那几天,一家人睡在一起,也能扛过去。
北方就不行,没有炕,冻死的人不计其数。
二是因为南方的房子,一般只有一层,即使有了炕,热量也很快散掉了,作用不大。
北方的房子,都有保暖层,能极大减少热量的损失。
最冷的时候,堵了窗户,烧个炕,就能挨过去。
“娃啊,虽说咱们这不像北方那么冷,要是遇上变天的年头,也是要冻死人的。”
唐悠悠明白,唐老爹说的变天,就是历史上的小冰河期。
唐老爹继续说“我觉着,今年就比去年要冷一些。我多做几个烘笼,冬天放屋里,大家都能烤烤火。”
唐悠悠知道劝不住这老头,也就不再硬劝“那爹你小心一些。”
看过了烘笼,她又被唐曲顾手里的木板吸引了。
“顾儿,你已经做了这么多木板了?”
从上午砍材回来,到现在也不过才几个小时,唐曲顾的面前已经有了三块木板。
别说切割,打孔,铆合需要不少时间,就是刮平抛光也需要很长时间吧。
唐曲顾抬头微笑“我手慢,才做了三块。”
这还多亏娘留下的三种工具。
听娘说,要是工具够多,还能组合使用,一块这样的木板几个呼吸就做出好几块。
唐悠悠震惊,这还叫手慢,其他木匠师傅的手都是摆设了!
“顾儿,你真厉害。”
“姑姑总是夸我,一会二哥又要生气了。”说完,唐曲顾瞄了一眼在后院清理杂草的乔咏清,低头继续干活。
唐悠悠这才发现唐曲顾的工具造型很是特别。
她对木艺不是很了解,大概知道有凿子,锯子,斧子,锉子,其他的真不知道。
但看顾儿手里的东西,她竟然一个也分辨不出来。
很好,她不仅是历史文盲,还是个木艺文盲。
“对了,顾儿,我这有些东西,你可能用的上。”
唐悠悠想起了上次杀死盗贼,去县衙领的赏金里有一些尺子。
直角尺和三角尺不稀奇,这本就是鲁班发明的东西。
但里面还有一个阿拉伯人发明的量角器,顾儿应该没见过。
唐悠悠将东西拿给唐曲顾,果然他被那半圆的量角器给吸引了。
唐曲顾的眼睛一亮“姑姑,这是何物?”
“这个是上次你姑父去县衙领赏金,县令给的。”
“你姑父说,这是西方人想出来的东西,好像叫什么量角器。”
“你看看能不能用上。”
唐曲顾仔细打量手里的半圆形木板,圆弧处还刻有数字。
“姑姑这上面弯弯扭扭写的是什么?好像还有规律?”
“我看看。”
唐悠悠之前没有细看这量角器,这仔细一看,才发现上面竟然刻着0-180的阿拉伯数字。
这?
崩人设了,她是会还是不会啊?
这会阿拉伯数字已经传过来了吗?
好巧不巧,这会乔震到家了。
唐悠悠赶紧叫历史大佬来救命。
“当家的,快来看看,这是什么啊?”
乔震放下东西,拿起量角器认真解释到“顾儿,这叫阿拉伯数字,在前朝传入了我国。”
阿拉伯数字在大宋时期就传入了东方,但当时大家用的都是算筹。
大宋又是国家数学的巅峰,对阿拉伯数字没兴趣(没看上)。
算筹,就是长短一致,粗细相同的小棍子。
用时,放在地上或桌上,以横竖相间的方式来计数,一样可以计算加减乘除。
算筹后来演变成了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