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亘古神功 > 第19章 淑芬韵秋

第19章 淑芬韵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亘古神功!

一路上,韵秋姑娘对李晓成问了起来。

“晓成哥哥,以前在老爷山下遇到你的时候,未见你这么好的功夫,只知道你会轻功,也懂一些医术,不知道你还有这么高超的武艺,是不是这一年来你遇到了高人?要说也没有这么快,就练成了,能否说来我听听?”

李晓成已经知道,淑芬、韵秋是燕山老尼的弟子,就毫不隐瞒,等以后再让她知道,显得自己心胸太狭隘了。

李晓成对韵秋说道:“这事因为刚刚过去时间不长,我还从未跟任何人说过,你是第一个问我的人,那我就跟你直说了。那次我们一起到泰山的途中,路上遇到了一位老道,见他命在旦夕,我就没有跟你们姐妹俩一起去泰山了,一个人就留下来给他疗伤了,想能缓延一下他的性命,是我们做医道的天职所在。自你们离开了之后,我就把老道扶到了平地上,用自己内功帮他撑着。尽管如此,见他内脏已经粉碎了,神仙下凡也无回天之力,更何况我粗懂医道的人。我帮他坚持了几天,他看看自己实在不行了,就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了我。”李晓成稍作停顿。

韵秋姑娘问道:“我跟姐姐早就看出,那位老道出自武当门派,而且功力超凡,不知道为何会伤成那样子?”

李晓成道:“他是武当掌门天成子老道,因为对手太强了,力不能及才伤成那样的。听他说,我的爸爸和姐姐都是被同一个人所杀,也因为对手太强,手段十分的阴险,他没有告诉我对方的名字和所在。就在天成子临终时,交给我一张羊皮和玉石,让我根据羊皮上的图案,去寻找一处没有人迹的地方。”

韵秋姑娘又问道:“那个地方,你找到了吗?”

李晓成回答道:“我料理完天成子老道的后事,就回到了老爷山北,根据白须老道爷爷的提示,我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那个地方,是在昆仑山的冰川中间。从此我一个人在昆仑山脉的冰川岩洞里度过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学成了千古绝顶亘古神功。”

李晓成摸了摸白猿灵猴的头,又说道:“这只白猿猴就是在昆仑山上相遇的,它在昆仑山上等了我千年之久。我神功学成了之后,就带白猿猴一起下山来了。腰上佩带的金虹剑是千年前虚谷老尊留给我的,还有一个小玉瓶,里面装有十粒灵龙丹,我用去了四粒,现就剩下六粒了。”

李晓成没有详细说,神功是怎么练成的,《致臻真经》也没有拿出来给她看,一路奔驰,不方便拿出来看,同时,秘籍当中仍有很多绝妙之处,自己正在探索当中。

听韵秋姑娘不断地在问自己,自己不说不好,要说也不能胡编乱说,只能是如实相告了。

李晓成自己也毕竟才十五、六岁的年龄,没有大人那么深的城府。

自与淑芬、韵秋俩姐妹相识后,始终未见她们俩的真容,她们自己不摘下来,李晓成怎么能提出,让她把黑面纱摘下来给他看一看,这样未免显得太轻薄了。

李晓成仅仅把她们俩当自己的亲姐妹,根本就没有去往深处想,也不懂的少男少女之间的那种感情,只是在内心深处的那种感觉,他自己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听韵秋姑娘不断地在问自己,李晓成也对她产生了许多的疑问,燕山老尼已经是过了百岁老人,为什么会收淑芬,娇俩姑娘才十几,二十不到的孩子做弟子,而且看淑芬、娇俩姐妹学艺有十年以上的功力,难道她们一生下来就随燕山老尼学艺不成。

“韵秋妹妹,不知道你跟淑芬姐姐出自哪个名门世家,燕山老尼怎么收你们俩做弟子的,听白须老道爷爷说,燕山老尼以前从未收过弟子,能否说给我听听,肯定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李晓成好奇地问道。

韵秋自言自述:恩师燕山老尼乃绝迹尘寰数十年的绝世高人,功力参佛家心法上乘妙谛,一生从未有过传人,只收了淑芬,韵秋两个弟子,这俩姐妹又是天生的兰心慧质,聪颖过人,任何高深武学,经老尼一教即会,而且还能触类旁通,老尼怎么能不将这两个爱徒宠爱至极,而将一身精美深遂的武学全部传授。

淑芬,韵秋俩姐妹能遇到燕山老尼,是前世早已注定的缘分,那是在十多年前,黄河洪水泛滥,故道上全都是灾民,不是跌入河中,被洪水淹没,就是饿死在故道两岸,放眼看去,黄河故道上尸横遍地。

燕山老尼极少涉及江湖,也是缘分所至,燕山老尼心怀一丝的不宁,想到莫高窟藏经洞求心中的一丝净土。

经过黄河故道的时候,见河道旁边有两个不到三岁的小女孩,失落的眼神,面对黄河洪水。

燕山老尼稍停顿了一下,眼神向两个小女孩飘了一眼。

不曾想,这两个小女孩,站了起来,扑到了燕山老尼的身上,叫喊着“婆婆!婆婆!”

这一扑,一叫,燕山老尼立刻将两个小女孩抱了起来,不曾想,燕山老尼这一抱,就没有松开了,对天道:“天生的一副练武艺的好骨骼!”

燕山老尼又仔细看了看这两个小女孩的五官,天庭,是绝顶聪明的天生丽质。

燕山老尼对天长叹:燕山门后继有人了。

数十年来,燕山老尼并不是不想把自己一身的绝学流传下去,而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燕山老尼的绝学,一方面必须要从娃娃开始练,另一方面对人体的骨骼有严格的要求。因为这两方面原因,燕山老尼行走江湖数十年来,从未遇到过合适的人,故而没有收过弟子。

燕山老尼抱着这两个小女孩,放弃了莫高窟之行,带着两个小女孩回到了燕山,不再为心中一丝不宁而牵挂。从此,就没有离开过燕山了,一门心思教导着两个小女孩。

燕山老尼看大一点的小女孩,性格文静,就取名为淑芬,而小一点的小女孩性格比较直率,取名为韵秋。

韵秋自言自语地,对李晓成说她姐妹俩是怎么遇到燕山老尼,并成为燕山老尼唯一的一次传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