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启程宝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逆流大时代1977!
时间缓缓的来到12月4日,叶华荣、叶雪梅兄妹二人在东莞虎门也居住了六天时间,也渐渐适应了南方的气候。
经过叶华荣每天上午的悉心教导,雪梅的粤语也是渐渐的流利起来,一些简单的生活对话已经没有问题。
当然也只是最简单的日常生活对话,要是稍微专业一点的内容,那还是差着十万八千里,也只能找专业的机构进行辅导培训。
令叶华荣高兴的是,雪梅这六天时间学习游泳有着很大的进步,年龄小学习游泳的确有着很大的优势。
雪梅现在单独游泳的话,也已经能游到五六十米距离,仰泳虽然没有学会,但是已经能保证躺在水面之上不下沉。
游泳也不一定非要凭借个人能力游过去,王姐已经为雪梅准备了一个拖拉机前轮的小内胎,叶华荣完全可以把雪梅拉过去。
叶华荣跟王姐混的很熟,王姐的老公和两个儿子都在香江那边,叶华荣带着雪梅到了香江,逼不得已也可以临时投奔王姐老公吗。
“荣仔,准备好了吗?”王姐问道。
“王姐,已经准备好了,麻烦你了。”叶华荣感激说道。
这里距离宝安还有60多公里,走过去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地方都是荒山野岭的,想吃口热乎的饭菜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广州车站那边一直都有拦截的人员,坐汽车到东莞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就叶华荣有着丰富的经验才坐上汽车。
东莞前往宝安则更加的困难,路上有不少人员在拦截非宝安的本地人,翻山越岭也没有那么的容易。
一旦被人拦住的话,那少说也要在一些公社干上半年或一年的时间,以后基本也不用考虑坐火车之类的交通工具。
现在有王姐帮忙从东莞带到宝安,那可省去了无数的麻烦,再加上叶华荣伪造的一些证件,成功可能性又提高了数个档次。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会好心帮忙带到宝安,中间也要承担着无数的风险,呆头呆脑又不会说粤语的,那只能去翻山越岭了。
叶华荣把所有没用的东西都丢在了这里,也就带着黄金、美元、港币和一些重要的东西,拎箱子和背包肯定是无法进入宝安的。
叶华荣把身上的人民币、粮票之类的东西,也直接从王姐这里换成了港币,也省了再去黑市兑换的麻烦。
“那就走吧,记住我们之前说好的借口,路上少说也要查五六次,还是很麻烦的。”王姐叮嘱道。
王姐看着叶华荣很是喜欢,这孩子可比自家的两个傻小子聪明多了,为人处世特别老道,很难想象是一个17岁的孩子有这么深的城府。
不少外地人都是在广州那边就被拦住了,一些聪明人从广州一路走到东莞这边,小叶这孩子竟然坐着汽车来到东莞,真的是破天荒头一回见。
一些愣头青就是给自己再多东西,自己也不敢带愣头青去宝安那边,承担的风险也不是外人所知道,也就小叶这孩子聪明的很。
“老妈子,绝对不会露出什么马脚,我系东莞最靓的仔。”叶华荣说道。
“不错,荣仔、梅仔。”王姐满意说道。
三人乘坐汽车向着东莞车站驶去,路上有说有笑的聊着,俨然就是一家三口人要出远门,表演的那是相当专业。
汽车很快的来到东莞汽车站,前往宝安的售票厅前早已排起了长龙,有不少宝安人在东莞探亲之后,要返回宝安老家。
王姐带着叶华荣兄妹二人在后面排起队伍,很快就有工作人员检查起户口本和介绍信,王姐掏出了户口本和介绍信。
叶华荣直接顶替王姐二儿子身份,叶雪梅当然也有着自己的户口页,户口页是叶华荣直接精心修改伪造,可谓天衣无缝。
介绍信则是更加的简单,叶华荣直接拿着公社开好的介绍信伪造,画一个公社和镇里的公章,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检查人员询问了十几个问题,连王姐在宝安妹妹家的祖宗十八代也询问了一遍,自然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叶华荣粤语对答如流,把宝安小姨家的相关信息回答的头头是道,俨然多次去宝安小姨家多次探亲的靓仔。
叶雪梅则是小时候发烧烧坏喉咙的可怜孩子,用粤语支支吾吾回答着各种人员的问题,小姑娘见人就害羞,也没有过多的盘问。
三人顺利的买到前往宝安县的车票,上车时候再次接受了一次盘查,汽车也才缓缓的向宝安出发。
叶华荣看着那七八个被拦住的年轻人,心里默默同情起来,好好的翻山越岭还是有一线希望的,可是偏偏要坐汽车。
六十年代初的时候,超过百万沿海百姓抵达宝安,即使面对着枪林弹雨,众人也是团结一心要闯过那条活路。
在1962年的时候,粤省无奈在放开了半个月的关卡,当时有30多万人平安到达对面,十万人错过时间无奈返回家乡。
香江当时面对着30万难民一阵懵逼,当地连水资源都解决不了,很多人都是在山脚下住着寮屋,又怎么能解决这么多人住宿、吃饭的问题。
面对国际舆论的谴责,最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牵头下,十多万难民移民西方国家,十万人前往南湾,剩下的则是本地消化。
叶华荣想这些事情很是唏嘘,那个时期真的太艰难了,西北地区连树皮都没得啃,百姓都要和狼抢东西吃吧。
非洲的老铁更是惨不忍睹,可是他们有一些伟大的友谊之邦捐赠粮食,而西北的百姓只能抬头仰望干裂的黄土高原。
唉,交公粮,那些交公粮的百姓才是最可爱的人,没有这些最可爱的百姓,哪里还有什么城市户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
人人都说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最公平、公正,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也仅仅只是针对城里的市民,农村能够出人头地的孩子又有几个?
韭菜是永远都割不完?
韭菜始终有割完的一天,市民和农民被房地产公司割了韭菜,房地产公司何尝又不是被割的韭菜,然而房地产公司的高层则是赚的盆满钵满。
叶华荣想起2032年的新加坡,百亿美元身价压根进不了新加坡富豪榜前百,前百的富豪却没有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