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农历十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金色华年!
生产队大量挖红薯了,每家每户男女老少都得出动,红苕的产量高,重量也比较重,数量也比较多,所以每家每户都得去搬运,每个小组挖出来的红薯都分成一堆一堆的,上面写上每家人的名字,自己到了去领,很少的一趟就跑完了,数量多的得来回好几趟。每年分红苕的季节基本上都要忙到晚上十点,大概这样状况要连续一个星期。在目光所及的范围之内,平坝山坡,都能看到到处都是火把,星星点点川流不息,这也是当年分红薯的一大奇观,集体生产才有的现象。每个家庭分的红苕很多,选出一些次品,专门用来当饲料喂猪,选出一些好的,用来打粉,做红薯粉,红薯粉质地软糯可口,清香韧性好,猪肉炖粉条说的就是红薯粉,其他的粉条达不到这个效果。做红薯粉,现在使用机械化小型机器可以加工,当时做红薯粉全是手工用人工推实木,一天也就推磨200来斤,现在200来斤加工也就三十来分钟,产工具不一样了,降低了劳动力,提高了效率。磨出来的粉要经过沉淀分离,最后晾晒成型,中间的过程还不少,总的来说还是挺费功夫的。红薯粉吃起来非常好,但做起来也很麻烦,在全手工的情况下,要好几个人配合,而且费时费力,苕凉粉也是q弹q弹的。苕凉粉炸的滑肉,那也是最好吃的,这是川北的一大特色。人工磨粉基本上都是晚上进行,白天生产队里要忙农活,犁地割草,平整土地,土地开厢。生产队要扩大面积种植油料作物,油菜就种得多,小麦面积就少一些,油料作物多,老百姓才有油水,不然饭菜清汤寡水,毫无食欲。摘油菜啊,要比种小麦速度快多了,油菜小苗一苗一苗的栽,一上午就能搞一块大地,比播种小麦轻松简单一些,播种小麦,打窝,施肥播种,盖土,多好几个流程。
十月初十,大松妈妈的生日,因为是小忙季节,也没其他客人来,就自己家里人好好的乐呵乐呵,买了肉,自己家里人炒了几个味道不错的家常菜,算是给大松妈妈过生日,妈妈肚里有小宝宝了,平时也得增加营养,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鸡鸭蛋也要留一部分自己吃,保证身体营养充足。大松妈妈是个能干人,怀孕了还在干活,当然做一些轻松一点的手头活,不用挑,也不用背,集体生产,互相帮助的大爱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点到处都能体现。
初冬时节,温度说降就降,让人感觉一片冷,节气一到,也不与人商量商量,该降温就降温了,该下雨就下雨,该刮风就刮风了,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永不停息。
清晨,浓浓的大雾覆盖着整个山沟,整个天空中布满了浓雾。雾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村庄。那白茫茫的大雾像一块巨大的白色婚纱,把大地上的一切全部都笼罩住了。雾在晨风的吹拂下缓缓翻腾,像大海的波浪,又像冰山上的雪峰,楼阁时隐时现,古树飘浮不定,使这般景象仿佛人间仙景。
太阳出来前,晨雾不会消散,他掩盖着山沟的一切,只有高大的柏树露出黛色的树稍。站在山顶欣赏,白雾犹如白色的水波,荡来荡去,雾面正好齐半山腰,山腰以下正好沉默在雾海之中,本来群山连绵,被雾海淹没大半,只剩下零星的几个山头,好似一个个岛屿。山顶上的房屋也在雾中半隐半现,那里面的人是否感到自己就是神仙。
太阳升起来了,露出红红的圆脸,温度慢慢升起,一阵风儿吹过,白雾慢慢的很不情愿的散去。村庄又恢复到了往时常态。
田野里,山岗上,人们忙忙碌碌,你追我赶,勤劳的人们让冰冷的冬天寒气消散,换来的是热火朝天。挖沟,播种,浇水施肥,盖土,一气喝成,有条不紊,人们播下下一季的农作物——冬小麦。田坝里、山腰上,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耕种工作,尽力抢在小雪到来之前完成冬小麦的种植。
这是冬天的季节,在野外劳作并不容易。但是,为了让粮食有一个好的收成,人们必须要拼尽全力。种植这些农作物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精力。但是当丰收季节来临的时候,看到庄稼茁壮成长,收成满满,人们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也无比地感到欣慰。
冬天虽然寒冷,但是,社员们的热情仍在。他们在小雪前种植完冬小麦,留下的是一份对生命的执着,对自然的感悟,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感恩无私奉献的父辈们。为了美好明天付出辛勤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