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月是中秋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金色华年!
第二天,社员们出工收稻,积极响应革委会的号召和公社书记的指示。稻田分旱田和和水田两种,旱田耕作两季,一季冬小麦,一季水旱,水田俗称冬水田,一年四季有水,只插一季秧,平时有储水功能,可以保证猪牛饮用水,川北丘陵地带,天旱缺水是常事,所以必须保留一部分冬水田储水。
旱田在立秋后,稻子由青变黄时开缺放水,让田里的水沥干,当旱地使用。收割稻子时,社员们选择先收旱田,再收割水田,旱田里已经没水是干的,方便操作,收割起来更利索。大家带上收割工具,有镰刀,箩筐,夹背,围席,拌桶,戴上草帽,下田干活。夹背是川北人用来背比较精细的一种工具,就是编得很密实的一种背篓,在普通背篓里,再编一层类似油篓那样密实的夹层,这样可以装,小麦芝麻,面粉之类的东西。拌桶是脱粒的专用工具,通常用3公分厚木板制作,四方形,上宽下窄,长一米六,宽一米二,高四十厘米,重约100斤左右,就一大型方斗,在稻田作业时,一般由体力好的男劳力扛到稻田里头,再围上围席(避免脱离时,稻子散落田中),就可以打谷子了(脱粒),女同志割稻,男同志负责打,两人打,两人递,两人割,一气喝成,动作连惯。很快就能打上一担,专人挑回晒场,由仓管员负责翻哂。一个来回,又是一跳,你追我赶动作真的很快。整个生产队有12架拌桶,每小组有3架,一共有4个生产小组。由于集中采收,晒场只能先将水份晾干就堆起来,日后再哂。因为是人工收谷子,整个生产队一个小时可以收2000斤左右,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是没有法与机械化相比。一天下来,赛场上也装不下,队长就想办法,每家每户分300斤到500斤,晒场一下就腾空了,这300斤是基本口粮,回家自己晒,这样也减轻了仓管员的劳动强度。各家各户就用竹席晾晒,这个竹席是专门晾晒粮食的大席子,一张可以晒100多斤,一般人家都有两三张,这就解决了生产队紧张的晒场问题,大松所在生产队年产稻谷应该六万斤左右,但是是集体生产,也就最多生产4万七千斤。
分到各家晾晒,翻得勤,晒得簿,两天就全晒干了,又可以吃新米了,当时生产队也没没碾米机,要到大队农机房才有碾米机,还有就是到公社农机站才有碾米机,最近的700米,最远的1500米,新稻上市,大家都要尝一尝新米,尝鲜,大队农机房,公社农机站,各大小碾米房都得排队打米,谁都想尝尝鲜。新米饭真的好吃,喷喷香,香糯可口。这是当年大多数的生活情景。
处暑没过几天,生产队里的稻子全收完了,基本做到颗粒归仓,数据统计收了四万五千斤稻子,仓管员遇到大太阳就翻晒,倒仓,把满仓的粮食经太阳暴晒后往空仓(备用仓)倒,经常倒仓粮食不易霉变,保持优良的品质。家家户户分到基本口粮稻谷人均240斤,其余交粮站(征购)国库征收一万多斤,这一万多斤国家会给生产队付钱的,但生产队还得交农业税,至于具体数据<续集中会提到>。这些数据均采用作者父亲提供的真实数据,他当时负责生产队管粮食,哪一块田产量多少,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就是一活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就知道了当时农民为什么饿肚子,吃不饱的一些基本原因。
九月1号也开学了,学生们又回到了久违的学校,校园里也传来了朗朗书声。稻子收完,又开始犁田了,现在犁田的目的,是把谷桩翻到了田底,让其腐烂,可以增加稻田的肥力,让来年更好耕作。冬水田比较软好犁,比较容易操作。还有旱田也要犁,因为紧接着又要耕种,旱田土硬一些,犁旱田黄牛用得多。旱田犁后开排水沟,开厢,留着点小麦或栽油菜,反正得把土地水分晾干,便于操作。生产队耕旱田有时还要人浇水,才容易翻坯,不然犁不动。中午虽然很热,但早晚已有凉意,露珠儿
已悄悄沾在路边的野草头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像碧玉盘中的珍珠。冬瓜藤上白白的冬瓜长得又圆又大,冬瓜跟南瓜是川北这个地方比较储存得久的一种瓜类。大黄南瓜一个有三四十斤重,直径四五十公分,冬瓜也有20多斤,一个冬瓜藤上的冬瓜特别好看,上下左右全都有,冬瓜藤一般攀爬在其他树枝头上,阿藤蔓很长,可以吸收很多的光照,这样长出来的冬瓜又大又好吃,川北的黄南瓜又好看,味道又甜美,一个南瓜也有20来斤,平时有青南瓜,长大以后就变成了黄南瓜,青南瓜可以炒南瓜丝儿,蒸南瓜包子,味道可鲜。青南瓜丝切,另外,备姜,葱,蒜,酱油,食盐,少许肉末,面粉一斤水300克,和均匀加一点泡打粉,还有苏打粉,把面揉好,醒20分钟,在醒面的时候,姜葱蒜,南瓜丝准备好,在和肉末一起在油锅里翻炒两分钟,取出冷确待用。面醒好了就开始做包子皮,可以多放一点儿南瓜馅儿,看个人喜好多一点,少一点都可以,把它放在蒸笼里蒸,十五分钟以后就可以出锅,让蒸出来的南瓜包子又香又好吃。
冬瓜一般用来煲汤的比较多,排骨煲汤,鸡肉煲汤都可以,加上冬瓜,冬瓜也可以炒来吃,以冬瓜片为主,加上姜茐味道就非常可以了,炒这些菜一般用猪油,比植物油的味道更好,更可口更香。家家户户都储存的有南瓜,冬瓜一直要储存在过往元宵节以后。南瓜,冬瓜的产量高,不但可以做菜吃,还可以用来当猪的饲料,在那个粮食紧张的年代,这可以抵一些口粮。老南瓜,红米饭那个味道也特别的好。下次有机会,我会详细的给你们写出来。
时间过得真快呀,收完水稻马上又要到中秋节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那也是非常的热闹,川北人过中秋节也挺讲究的,家家户户都要买梨,晚上当圆月升起的时候,就会摆上香辣和梨,拜一拜月亮,这个应该是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吧!
今年的中秋可热闹了,大宋家里也来了不少客人,准姑爷和媒人一起来了,背上老三样,面条糖酒,还提了一点水果。这是准姑爷第一次来大松家,给长辈送节,口袋里当然也装有水果糖,次见到大松都会给大松发水果糖。这也养成了习惯。大松一见到二姑爷来了,就会围上去了,直接掏他的口袋,好在二姑也有准备,不然一定会尴尬。中午饭自然是非常丰盛的,鸡鸭鱼样样有,箜的南瓜干的,麻辣冬瓜片,椒肉丝,还有糍粑,这是中秋节必备的食品。糍粑团可好吃了。当然是先饮酒后吃饭了。
吃完午饭,大松跟着爸爸妈妈又去了外婆家,因为今天是中秋节,女儿女婿必须回娘家过节团圆,这也是川北人的风俗习惯。
爸爸妈妈提着礼物,背着大松沿着以前走的路,两个小时就来到了外婆家,到了外婆家,已经是下午四点,外公外婆,舅舅,二姨都在等候大松一家。他们看见大松的到来,个个非常高兴。因为大松也比较调皮,跟他们一起玩的时候总是哈哈大笑。大松的妈妈是外公的大女儿,排行老大回去也算是亲贵重的客人。大松的妈妈从小都非常勤快,手脚麻利,在当时的农村来说,是一把好手。家务农活割草砍柴,挑水做饭样样行。也是十里八村的好姑娘!
大松妈妈,这次回娘家也给娘家人带来了惊喜,肚里又怀上了小宝宝了,外婆逗大松是要弟弟还是要妹妹。大松当时什么也不懂,只知道说弟弟妹妹。到了外婆家,大宋妈妈照样跟外婆一起做饭进厨房,爸爸就和舅舅他们一起打扑克,聊天,喝茶。谈一谈今年生产队收了多少粮食,交了多少征购?,社员们分了多少稻谷?这些才是重点。爸爸当时是生产队管理员,当然对这些数据了如指掌,经对比大松家比外婆家基本口粮要多一些,相对来说,日子就过得轻松一点,今天是过节,而且是中秋节,七点钟才开晚饭,有鸡有鱼有猪肉,还有丝瓜豆腐汤,红烧茄子,当然也少不了猪肉,糍粑团,煮的也是南瓜干饭。开饭前,把香案摆好,上面有雪梨,糍粑饼(代替月饼),川北那个时候有大酥饼,非常好吃,很多也是五仁制作的,八分钱一个很便宜的,一个有二两,又香又甜,又酥又脆。比现在的月饼好吃多了。但当时生产的少,很难进入平常百姓家。多人根本不知道有月饼一说。点上香烛,拜完月亮就开始吃晚饭了。大家也是先饮酒,一边吃一边聊天,因为饭菜非常可口,大家吃的脸上都乐开了花。席间大家也在摆谈未来的生活,摆淡以后怎么发展?人们都是有上进思想的,都不安于现状,谁都想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人生之路,大都这样。
天上的明月高挂,圆圆的好像一个大圆盘,在深蓝的天空,显得那么的明亮,那么的白,渐渐的,雾气也上升了,一轮圆月在飘渺的雾中升腾,美轮美奂,真是人间仙境,不是神仙,胜过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