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交公粮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萝莉一米五,双手插兜无对手!
回家的时候,奶奶在家, 看到陈乐母亲染成这个样子,还烫了个波浪卷,顿时感觉无语。
甚至毫不犹豫的当面数落道:“弄成这个样子,难看得很!
才三十几岁,看起来像五十岁了一样!”
面对奶奶的真实评价,母亲绷不住了,当即就拉着陈乐往镇上跑。
一路上,也有人认出她来。
有些调侃说,成城里人了。
有些情商不足的,和奶奶的说法差不多。
差不多天黑的时候,母女俩才再次回家。
不过这个时候,母亲的头发已经重新变成了黑色的黑长直,就是看起来有点发焦的样子,总之不怎么柔,但是好在算是恢复过来了。
估计这次的事情,会在母亲心里留下阴影,以后再也不想染发或者烫波浪卷了。
这一来一去,相当于把她半个月的工资用在了头上,结果却只是折腾了一阵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由于陈乐家有了竹筏,孩子玩水的天性被激发,尤其是女孩子。
接下来两天,几个女孩全往陈乐家跑,包括许久不见的曹颖也来了。
只不过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因为时间来到九月,她们要上学了。
就陈乐一个不上学,其他女孩都要读初中。
同时,父母也终于离开了一周,去外公家帮忙收割水稻。
外公家的水稻很多很多,每年都要出两万斤以上的干谷子。
他们一直有请人的习惯,其实有没有陈乐父母都不重要。
只不过礼尚往来,自然是要去帮忙。
等他们回家,已经是九月半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村里通知开始交公粮了,时间一共是七天。
交公粮,可以用钱来代替,本质就是农业税。
陈乐家乡这边,虽然地少人多,可公粮的比例不低。
按照这边的比例,公粮是亩产的百分之十八。
而陈乐家乡这边的中稻,现在笼统算的是一千斤一亩地。
种得好有多余的,那就算是赚了,反过来就亏了。
陈乐家里去掉自留地,真正种水稻的田地是正好两亩地,也就是要交三百六十斤的粮食。
丰收年也不过是,晒干后两千一两百斤水稻,一般正常情况都是不到两千斤。
交了公粮,剩下的也就一千五百斤左右。
弄成米后,也就一千斤出头。
一千斤米看起来不少,但这时代的人饭量大,如果是做成纯粹的大米干饭,人均一天两斤米都不够吃,大胃王还不算。
陈乐全家都在家,那就是五个人。
单纯吃米的话,五个人一年要消耗三千五百斤以上的米。
而陈乐家的产出,加上再生稻,最多也就一千四百斤米,算下来都快少三分之二了,因此才会过得那么艰难。
只能是做成稀饭,掺杂红薯等等,偶尔吃几顿干饭,否则日子没法过了。
陈乐是小孩子,正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小孩子的饭量可不是开玩笑的,甚至比做重体力活的大人都吃得多。
三百六十斤粮食,必须是足秤的,只能多不能少,还要让人挑不出毛病。
公粮不但重新晒了一次,还重新用风车大力吹了一次,保证挑不出任何毛病。
一大早,天还没亮起来,父亲就弄了六个箩筐,外加一个小背篼装起来。
陈乐家的箩筐,干的水稻堆满可以装一百二十斤,但是这样容易撒出去。
所以,一般就是装成差不多匀称的六框,只拿两根扁担。
扁担跟着人走,就是一直拿在手里。
比方说父亲先挑一段,放下后拿着扁担回去挑后边的。
拿着扁担返回的过程,就相当于是在休息。
七八公里的路,路上还不是那么好走,挑着几十斤其实就很累了。
母亲也会挑,就陈乐坐在没人看守的箩筐处看守。
不用三根扁担,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偷。
交公粮的粮食,谁都看得上。
要是没人的话,直接挑着跑了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如果没有扁担在的话,一次转运的时间,最多被扛走一筐,损失相对小一些。
虽然很少听说这样的事情,但不能不防。
花了两个小时,终于来到镇子上的粮站。
这里除了一块巨大的坝子外,就是一个个粮仓。
有些距离远,有些距离近,所以人已经不少了。
大家都排着队,坐在自己的扁担上,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
认识的也相互攀谈起来,用毛巾擦着汗水,尤其是用干毛巾隔离后背,免得吹风后咳嗽。
一些跟着来的孩子也追逐打闹起来,不管认不认识都能扎堆。
收粮食的人,拿着削尖的钢管,往箩筐里插。
一直插到底,然后捂住进气口提起来,把里边的粮食放在表面查看。
青头太多的不要,颜色不对的不要,石头多草叶多不干净的不要,最后用牙挑着咬,青头不脆性的不要!
年年这样检查,但年年都有偷奸耍滑的。
粮站的工作人员,检查得非常苛刻。
如果放进去一些不好的,可能会导致整个粮仓出问题,那损失就大了。
所以检查起来非常缓慢!
哪怕陈乐家来的时候,才早上六点半左右。
但是轮到她们家粮食上秤的时候,已经是九点半了。
陈乐家人都老实,从来不弄虚作假,反而尽可能的弄得更干净,因此直接通过。
太阳依旧火辣辣的,父亲把箩筐全叠起来挑着走,母亲和陈乐空手跟在后边,三人手里都拿着一只白色的,充满气泡的白糖冰糕。
那是有人看到了商机,端着用棉被和泡沫做的保温盒子,在粮站卖冰糕,这才买的。
要是换了往年,这是不可能的,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分来用。
就算是口渴,哪怕是喝路边水井的水,也不可能买冰糕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