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静姝行 > 第472章 三山道人

第472章 三山道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静姝行!

想到这里,郭康脸皮微微一抽,这真是国朝历史上第一个敢对赏赐讨价还价的人。

在李静姝眼里,这种操作完全没问题,毕竟她的三观是在现代形成的,但很多她认为理所当然的操作,在这个时代就显得极其另类了。

郭康认为这也是李静姝对皇权和中枢朝廷缺乏起码敬畏之心的一个佐证,毕竟恩出于上,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哪里有讨价还价的道理啊。

但其人是女人,又是个大美女,男人对美女总会下意识地额外的宽容。

郭康觉得这申饬和惩罚可能有些重了,自己也不想给李静姝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于是又补充了一句:“保留敕造爵府。”

像宫女啊嬷嬷之类的赏赐,肯定不如一座敕造爵府来得贵重。

众臣工心思不一,但庾澄之前就交代过,初次,打压其上升气焰即可,皇帝的处罚不算轻了,要知道这是朝廷下公文申饬,对于官员来说,是相当丢脸的,简直就是按在地上摩擦。

于是,也不去计较那座爵府了,况且爵府建在大同县,李静姝其人到时候肯定也是窝在大同县的,符合庾澄等人的谋算。

至此,迁延日久的大同县兵祸一事,人事方面的赏罚终于解决了。

庾澄见达到了预期效果,微微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自己果然还是国之柱石啊。

这时,卢贵又出场了。

“陛下,大同县兵祸一事,暴露出巡检使已完全沦为地方豪强鱼肉乡里的工具,并且将来必定为祸愈烈,地方又无法有效节制,同时也与朝廷最初设立巡检使的初衷完全背离,亦不能为腹心之地提供有力的武力保障。”

“因此,臣请裁撤巡检使,将其转为地方武备,接受当地正印官节制,负责主持民兵制,以补我朝腹内空虚。”

全国各地都有巡检使,一般人还真不敢随意提这茬。

但卢贵是两朝元老,又是中枢重臣,各地巡检使连面见他的资格和机会都没有,所以他提出来没什么风险,阶级相差太大,对方没资格恨这些本身具备制定国策资格的大佬。

况且卢贵提出的是将巡检使重新安置在流动编制内,虽然少了世袭的好处,但意味着可以像其他官员那样参与升降,算是变相补偿。

朝廷腹心空虚是事实,没暴露出来的时候绝大多数官员是没这个认知的。

但一旦碰到兵祸后,众臣工发现区区千百人,居然让整个郡都束手无策,那感觉还是很震撼的。

要知道胡族控弦之士可是有好几十万人啊,要是再次被他们突入,深入内地,难道要重演几百年暗无天日的五胡乱华?

绝对不允许,谁都不想过那种日子。

于是纷纷问起民兵制是什么意思。

卢贵以五胡乱华期间,各地坞堡亦民亦兵的实例举证。

不少人提出这可能会有导致民风彪悍,械斗频发,百姓不好管理的后果。

卢贵冷笑一声,用李静姝的言论当场驳斥了一番,把众人雷得外焦里嫩。

在朝堂上提出只有腐朽将亡的王朝才会真正忌惮民间武装的说法,这卢贵胆子有点大啊。

但皇帝早就听胡中官禀报过这事,知道这是李静姝借卢贵之口提出来的想法。

毫无疑问,这女人在这一块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政治智慧,但在擅杀朝廷命官上,又表现的相当幼稚,实在令人费解。

“众卿如果有更好的举措,一样可以提出来。”

郭康懒得看这些人打无意义的口水仗,直接让反对者提出更适用的方案。

李静姝的方案,所用的财政成本是比较小的,同时尽量不扰民,保证百姓的生活生产,一时间,没人有其他更好的想法,于是,这条也通过,只待细节商议完毕就可以择地试行。

下朝后,庾澄回到府上,幕僚来报,说是三山道人已经请来,正在府邸等候接见。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取自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大周朝的道教和佛教都有长足的进步,三山道人是个名气很大的神棍,不然也不可能取一个这么嚣张欠打的名号。

庾澄在派出队伍调查详细情报的时候,就安排人去把三山道人找来,目的,自然是为了对付李静姝的强势崛起。

三山道人在幕僚的引导下,来到了庾澄的书房。

庾澄和三山道人是老熟人,甚至三山道人声名鹊起,也是庾澄在大力相助下得来的。

三山道人作为业内顶尖神棍,卖相绝对是不差的,很有一番仙风道骨的皮囊和气质。

不过,在见到庾澄后,三山道人一下子就扔掉了那出尘的气质,化身舔狗,一躬到底:“贫道见过老大人。”

庾澄适时上前,亲手扶起三山道人:“道长何须如此大礼?”

三山道人顺势起身,面带笑容地回道:“当得,当得的。没有老大人的扶持,贫道估计早已是冢中枯骨了。”

庾澄显得很亲和,与三山道人把臂同行,分了宾主坐下。

上过茶水后,庾澄先是问起了三山道人一些近况,三山道人知道庾澄不是特意把他找来嘘寒问暖的。

于是,在闲聊几句后,三山道人主动开口:“老大人千里迢迢召唤贫道前来,可是有差遣?请老大人吩咐,贫道一定尽心尽力。”

庾澄也不客气,从抽屉掏出两份李静姝的情报,分别是去大同县调查的和京城调查的详情。

三山道人仔细翻看了数遍,同时从庾澄的眼神里得出这不是在消遣她后,略显严肃地再次求证道:“老大人,此女果真如此神异?”

庾澄摸着花白胡子点头道:“老夫以名誉担保,一切属实。”

三山道人惶恐,连忙侧身微躬着身子:“老大人言重了,贫道并无怀疑老大人之意。”

庾澄安抚道:“道长无须如此慎重,就事论事即可。”

三山道人再次谢罪,重新坐好。

庾澄则装模作样地叹了一口气:“国有妖孽起,乃不祥之兆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