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画大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至盛:我爷永乐,我哥宣宗!!
朱棣眼神一凝,沉声问道:“你既然知道他做错了,那你还大老远跑过来做什么?”
“你这次从交趾跑过来,你知道期间有多少官员上奏了此事吗?”
“你开了一个坏头,你指望朕能够护着你,毫不追究?”
在他看来,朱瞻墉现在的行为完全就是恃宠而骄!
仗着他之前对其的好感,现在大胆肆意妄为!
朱瞻墉掷地有声道:“爷爷,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我说我爹有错,不是说他做错了!”
“而是他释放的罪人太少了,应该多放一些才对!”
朱棣脸“唰”一下就黑了!
这小子在胡说八道什么!
自己之前那么看好这小子,现在就给他来这么一出!
道衍死前所说的那些,难道是对方早就看穿了自己这孙子的秉性?
他按捺住内心的怒火低喝道:“混账!”
“你现在就给朕滚出去!”
朱瞻墉抓住机会,开口道:“爷爷,我爹他所做的这一切,为的是你,也为的是大明!”
“我爹还没有到老糊涂的年纪,他的决定自然有其所考虑的地方。”
“很多事情他没有明说,是因为送过来的信件未必就很安全!”
“所以我这次过来,就是代为来传话的!”
朱棣握住龙椅把手,眸光犀利:“哼,让你来传话?”
“好,我倒是要听听,老大他到底找了什么样的借口!”
“胆子大到敢释放我关在诏狱的罪人!”
朱瞻墉嘴角一弯,只要老爷子肯听他继续讲下去,机会就来了!
优势在我,根本不用虚!
他开口解释道:“爷爷,我爹所释放的那些罪人,过去都是建文旧臣!”
“建文旧臣关在诏狱这么些年,若是爷爷真的有心想除掉他们,早就处死了,何必一直留着!”
朱棣撇嘴道:“朕如何打算他管得着吗?”
朱瞻墉摇了摇头:“爷爷是想利用这些建文旧臣,套出允炆堂叔的下落吧?”
朱棣没有给出回答,静待下文。
朱瞻墉心中一喜,在他看来,老爷子现在的沉默就是最佳的回答!
他旋即说道:“我爹觉得建文旧臣这么多年什么都不说,说明他们肯定对允炆堂叔的下落毫不知情!”
“爷爷发动靖难,自然不介意现在诏狱里多几个人掉脑袋!”
“可爷爷依旧没有扼杀掉这些隐患,想必是为了钳制允炆堂叔吧。”
“为了时刻告诉他,旧臣尽在爷爷手里,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朱棣的眼底闪过一丝讶异,如若这些事情真的是老大告诉朱瞻墉的,他倒是还能理解。
可要是这些都是朱瞻墉自己琢磨出来的,那就有些离谱了。
朱瞻墉继续说道:“爷爷,自从你将教坊司交给我之后,我爹就觉察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与其被动搜寻,不如主动出击!”
“教坊司就是我们对靖难遗孤示好的第一步!”
“从这一年来看,靖难遗孤作乱的次数相比较于前两年明显减少!”
“他们不是一块铁板,内部肯定也有一些人愿意向朝廷示好,选择归顺!”
“释放建文旧臣就是这个计划的第二步!”
“目的就一个,对靖难遗孤的保守派给出明示,大明皇帝愿意原谅他们了,不会再要他们的脑袋了!”
“所以我觉得我爹放的人还是太少了!”
“若是能多放一些,靖难遗孤之中的保守派更能确定朝廷的态度!”
“爷爷,别看这只是一些小变化,靖难遗孤这么多年难有建树,不满的人肯定不少!”
“没有人愿意一辈子担惊受怕,还要连累自己的子孙后代!”
“只要我们能攥住这股力量为我们所用,说不定就能获得更多有用的情报。”
“允炆堂叔的下落到时候也能轻松到手!”
“靖难遗孤也会从内部分裂,势力大大衰减,更难成为威胁!”
“一举二得的事情,爷爷如何觉得?”
朱棣眼神闪烁,经过朱瞻墉这么一通解释,他的确看到了一丝可能性。
这些年他一直让胡濙在外偷偷排查,可是就那么点人,效率实在是低下。
他就怕自己有一天撒手人寰了,依旧没有朱允炆的下落!
自己年纪又比朱允炆大这么多,对方说不定正躲在暗处准备熬走他!
因此这件事一直成了他心头的一大隐患。
他抬眸看向朱瞻墉:“你觉得这个计划能成?”
朱瞻墉咧嘴一笑:“靖难遗孤也是人,他们心里也害怕!”
“朝廷愿意给他们一次机会,谁愿意一直和朝廷作对下去。”
“我爹还说过,他复原建文旧臣的原职,也是为了能够在朝中增添新的势力。”
“我虽不知道我爹为何如此打算,但爷爷肯定明白他的用意!”
朱棣眼神闪烁,陷入思索。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开口问道:“你爹若真的是这个打算,他为何不直接告诉我?”
“信里说的全都是废话,没一句重点!”
朱瞻墉故作无奈道:“爷爷,我爹在应天府安排的事情,顺天府这边马上就有人找爷爷告状!”
“朝臣内部同样不是毫无联系,我爹就怕万一信件内容走漏,到时候恐会影响大计!”
“有的时候不是只有建文旧臣才会使坏!”
朱棣立刻就想到了举报朱高炽的黄俨。
他的眼中寒光闪烁,看着让人都不由心头一颤。
朱瞻墉这时轻咳一声,言归正传道:“爷爷,我这次从交趾而来,并非只是为了我爹的事情!”
“孙子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向爷爷汇报,这将关系大明往后的民生以及交趾以后的发展!”
朱棣如今心情有所好转,也对朱瞻墉所说起了兴趣。
“这种事情不应该是汉王来向我禀报吗?”他开口问道,“我听说你在交趾一直在偷偷种地。”
朱瞻墉干脆点头道:“没错!”
“爷爷,我在交趾选地试种水稻,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出最适合交趾种植的稻苗!”
“交趾土地肥沃,未经开垦之地众多,养分充足!”
“那里的气候种水稻,一年三熟,轮作轮收,只要能够发展推广开来!”
“大明以后就不缺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