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此时的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正为了吐蕃战事争执不下。
郭元振身为吐蕃专使,按说最有发言权,可是今日面对众人争议,也有些有心无力。
毕竟,数月前的那个夏日,两队和亲队伍,浩浩荡荡一起出城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当时众人都以为边境忧患得解,从此天下太平,如今竟然一门亲事未成,战火又起,实在是让皇家大失颜面。
突厥和吐蕃这两个老对手,似乎从来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自从突厥那边扣押了武延秀,双方已经断断续续的打了几场大战,各有胜负,难分上 下。
而吐蕃那边自钦陵死后,刚刚太平了没几天,如今又因为婚期拖延,屯兵边境,意图侵犯凉州。
因为凉州如今正是莽布支带兵驻守,吐蕃此番明显是有备而来。
而驻守凉州的莽布支和赞婆,本就和赤都松赞有着血海深仇,早就恨的龇目欲裂。
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听说若非将令在身,不得擅自开战,莽布支早就杀出城去,报仇雪恨了。
昨日夜里,莽布支已派手下快马送回紧急军情,请求圣上下令痛击蕃军。
而吐蕃的使者也已经赶到洛阳,呈报了赤都松赞的书信。
这一次,赤都松赞的诉求很清楚,要求丹阳郡主立即和亲吐蕃,同时归还莽布支、赞婆两名叛军,以示两国交好的诚意。
一时间,有人主和,有人主战,文武百官各有盘算,各执一词。
郭元振发现,主战的多是武氏族人。
眼下庐陵王李显即将册立为太子,在这个时候发生战乱,转移焦点,或许还能天意转圜。
再说,让丹阳郡主为魏王守孝三年,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圣上的态度,彰显着武氏族人的地位。
而主和的多是李唐一派,在他们看来,册立太子的这个节骨眼上,不宜再生任何变动。
何况为了一个死去的武承嗣,耽误了和亲大事,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他们极力主和,劝阻双方开战。
这其中就有刚刚升任天官侍郎的吉顼。
虽然吉顼和丹阳郡主也算有些缘分,不过眼下李唐复兴在即,一切只能以大局为重。
“陛下,和亲一事早已商定,婚期一拖再拖,着实有些不妥。不如即日就送丹阳郡主入藏,也免得战乱再起,生灵涂炭。再者魏王已经入土为安,丹阳郡主也不过是义女而已,实在不宜因守孝之仪耽搁了和亲大计。”
一听吉顼提到魏王,武懿宗不乐意了,他们也太不把武氏族人看在眼里了。
他和吉顼素来不和,当即针锋相对了起来。
“吉公此言差异。就算郡主可以出嫁,降将怎能归还?如此委曲求全,我大周帝国的威严何在?”
“威严?一国之威岂在于争一时之勇?河内王怕不是忘了去年的契丹之战?区区一支契丹叛军,数十万大军连接征讨三次,敢问帝国之威何在?”
契丹之战一直是武家子弟的软肋,更是武懿宗的短处,被吉顼这么一呛,他当即满面通红,说不出话来……
眼看武懿宗落了下风,梁王武三思顿觉脸上无光,心中颇为不爽。
自从契丹之战之后,武家就备受轻视,如今李显归来,魏王去世,武家在这朝堂失意已久,眼下就算是为了武家的颜面,也得争到底。
武三思圆滑世故,对于军国政事并不太精通,但他清楚陛下在太子之事上,对武承嗣的亏欠之情。
“依吉公之言,莫非魏王尸骨未寒,就要他的女儿风光大嫁?身为礼仪之邦,如此做法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武三思的话,让武则天神色微动。
的确,武承嗣尸骨未寒,儿子武延秀被扣留在突厥,丹阳郡主再仓促出嫁,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可如今她正全力备战突厥,实在没有太多精力来应对吐蕃。
而且经过契丹一战,朝堂已经将帅凋零,大将军王孝杰已逝,娄师德正与突厥激战,眼下已经没有多少良将可用了。
武三思和武懿宗他们,只会嘴上逞强,一味主战,却根本不敢请战领兵……
武则天看了看群臣,叹了一口气。
哎,如果狄公在侧就好了,可是他近来身体有疾,她已经特准他在家休养。若非军国大事,并不想去惊扰他。
眼看陛下犹豫不决,吉顼再次进言。
“陛下,兵者,国之大事也,切不可轻易开战。那莽布支和赤都松赞积怨已久,他们本是私人矛盾,一旦开战定要斗个你死我活,倒是牵连了两国邦交,双方再无言和可能。”
“臣附议。所谓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契丹一战,我武周已大伤元气,如今突厥虎视眈眈,实在不易再和吐蕃大动干戈。”
众多李唐老臣一一谏言,眼看主和一派渐渐占了上风,这时林远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要奏。”
“哦,薛侍郎?”
武则天一看薛林远站了出来,顿时来了兴趣。
要知道,身为冬官侍郎,林远除了参与工匠程式,屯田政令之事,平日谨言慎行,很少参与其他政事。
尤其是征讨契丹失利之后,薛林远就收敛锋芒,很少出头露面。
武则天记得上一次用到他,还是让他去房龄秘密接回李显一家。
这薛林远虽然年轻,却心思缜密,胆识过人,行事颇为周密,是个可用之才。
再者,武则天很清楚林远和牡丹的旧情,难得今日他主动进言,她倒是很想知道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