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欢迎来到1986 > 第44章 柳青的学业

第44章 柳青的学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欢迎来到1986!

洪惠走了,对这个热闹的京城没有丝毫影响,对这里的人也没影响

哪怕是韦格,每天5点照样也得起床,在略显拥挤的院子里做着“乌龟操”。然后洗澡、给柳青准备早点。

小丁同学已经带柳青去京大报过名,可京大已经开始准备放假,柳青这个“插班生”只能等两个多月之后才正式开课,这段时间,她不止要对着教材自学,还要试着打理洪惠之前要做的工作。

其余时间,柳青除了开车和韦格去买书,就是陪着他去后湖北沿的四合院看施工进度,只是这个四合院地基施工很快,可到了地面上的建筑时就开始慢了下来……

金馆长在监工韦格这栋宅的建筑时,或许是为了还之前的人情,在施工时采用的都是古法施工,会这手艺的人本来就不多,又被皇城博物院给招走了一批,剩下的就更少了。

老手艺人少,合适的材料也要碰运气,虽说韦格在皇城里到处拆拆拆,建筑材料搞的堆积如山,可真正能被金馆长选中用在新宅子的却很少,再加上砌墙用的粘合剂又是糯米灰浆,老金同志真有让这“辛四合院”挺立几百年不倒的想法。

不过在洪惠到达纽市清空了期货合约后,每天和她通电话的韦格有些变了,以往那懒散的状态消失不见,他的眉头也时常会在放下电话后皱起。

柳青开始陪韦大少拿着相机、地图到处乱窜,至于这小家伙到底要干什么,初来京城的柳青也搞不懂,就看他拿个红笔在最大号的区行政地图上不停的画圈,一边画,嘴里还不停的嘀咕着什么。

“这是半岛、这是新安、这……”

……

有人说当年拆了旧皇城的围墙是个悲剧,韦格有时也这么以为,要是城墙还在的话,每逢长假至少能给北边那九至山的地球奇迹墙,减轻不少于一半的压力。

可在韦格这些天的摸底之后才发现,以新华夏初期那个建设生产城市的理念来看,当时的城墙确实有些碍事。

当然他围着二环乱窜也不是为了怀旧,更不是为了将来搞什么“皇城情怀摄影展”,红荆花在二环四个角的安置项目已经先后启动,投入的资金已经把平城工贸帐上的余额清空,

虽然工贸公司现在每个月有价值5-600w美刀的货物进帐,但这些钱也只能保证红荆花地产安置项目的顺利进行,要说给韦大少提供其他的项目资金还是有些勉强。

红荆花的房子销售状况其实很不理想,在这个年代家庭房产制度才刚开始发生变化,福利分房还是主流,特别是那些在工厂、单位上班的职工家庭,都还在排号等着单位盖房子,要说自己掏钱去买房,别说他们不想,就是想,他们也会高呼——“石莉她不让”,哪怕是一半房款五年内还清,也不是大部家庭能接受的。

其实单说建筑成本,以当前安置项目这种预制板结构的低层楼房并不高,每平米400块已经是很良心的工程,可即便这样投入了2E华夏币的韦大少,现在除了一堆空置的房子,就剩下到处星散分布的平房、大杂院。

韦格现在只能研究商业地产,特别是能把这些星散分布的平房利用起来的商业地产?干啥呢?

大型商场?开什么玩笑,除了老字号国家队外,就是商部请来的投资大佬,韦格觉得自己还没那能力和人家掰腕子,更不想去出什么风头,思来想去,他觉得大兴村牛三斤家“私营小卖店”还是挺适合自己,自己上辈子好歹也干了几年小超市,这重操旧业难度不大。

这是韦格那大脑在经过超频运转,头发都开始冒白烟后得出的方法。在杰克马出道之前,华夏这边回血最快的无疑还是零售行业、各种零售行业……

洪惠的再次离开,让韦格心里已经开始有了触动,虽然还想继续宅下去,可他现在已经认清了一个事实,如果继续扮小屁孩,那么红荆花的所有担子就只能落在洪惠一个人的肩膀上。

穿越之后韦格第一眼看到的是洪惠,要说这是“幼仔认母”有点扯,可他心里已经承认洪惠是他最依赖的亲人,没有之一。

但明明有能力改变一切却冷眼旁观,虽然这符合穿越者的《自我保护守则》,但现在的韦格心还没冷到这个程度。

……

“能动手的不哔哔”,韦格在钻了一个星期的胡同之后,开始动手——写报告,一份关于零售业的投资报告,只不过他这次只是写了一个大纲。

用了整整一个晚上,韦格才把这份材料交给了柳青。

看着署名是自己的大纲,柳青开始还有些懵,可随着一页页的翻看,她的面色也开始渐渐凝重起来。

“小格,这份报告为什么要让我出面写?就是为京大的那个教授么?”

做为插班生,柳青的起点可以说相当的高,而且在与洪惠认识的一年里,她在经济方面领悟到东西很多,再加上韦格不时给她灌输未来发展的理念,可以说她的眼界在同龄人里已经处于相当高的位置。

只是入学京大,横在她面的第一道障碍就是——学历,四流中专院校,虽然在这个年代很实用,可在华夏最高学府这里却不够看,至少那些教授认为柳青的基础知识还不够,至少要在京大补习几年,才能跟着自己在专业领域中钻研课题。

京大的老教授可不管你是什么公司经理、亿万总裁,他们研究的是知识,带的是能跟上他们思路的学生,不是幼儿园的阿姨。

尽管大院的老人提前打了电话,韦格给柳青选的那位吴教授,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在柳青的各项考核未达标前,他是不会同意收下这个学生的,而且这考核不止有京大的基础学科,还有他自己的一些题目。

柳青虽然在外贸公司实时那段时间,总被同事笑话“小迷糊”,可在财校三年的学习却从来没松懈过,在学习上更不是遇到挫折掉头回来的性格,吴老的态度成了她的动力,没道理别人能考得过,她柳青就不行……

韦格面对吴老也是有些无计可施,这老头儿倔得可爱,倔得连老李头都劝韦格,“我们政委老赵的这个同学跟他是一个德性……”,

韦格也有自知之明,就凭他一个小屁孩还真没法改变“南湖智囊团”的吴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