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 第348章 从小邓到老邓

第348章 从小邓到老邓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这剧情林桑也熟,还记得她刚来那会儿,家里的几个男孩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从他们的表现看得出来,最受宠的自然是小霸王小中,其次就是嘴甜会钻营的小南。

小东最实诚,又爱护弟妹,吃亏的都是他。

这在后世也很常见,家中有二胎的人家,狡猾的都是小的那个。

因为他从一睁眼开始,家里的同位竞争就开始了,孩子自有意识以来就有竞争观念,会跟前面的哥哥姐姐抢吃的抢玩的,更多是抢长辈的关注。

一胎呢,在争宠的弟弟妹妹降临之前,早就在独享长辈关注的时光里失去竞争意识了。

林桑记得身边的朋友,说起家里的老大老二,都会感叹一句大的呆,小的精。

正是因为如此,她才在不动声色间极力转变态度,努力达成一个九口之家的平衡。都说家和万事兴,要是没有孩子们的团结奋进,一年的时光,钱家也不能有这样质的飞跃。

但古人哪里讲究这些,尤其是婆婆对待儿子媳妇,那是相当任性的。在他们看来儿子是自己的私有产物,娶了媳妇忘了娘,婆媳就是天然的雌竞,要是哪天和睦了才叫见鬼。

所以邓婆子苛待大儿媳,大儿媳也从不对婆母抱有希望。

不过邓宝媳妇跟当初的受气包小桃相当不一样,人家也不是省油的灯,她不服气婆母的偏心眼,孝道大如天,她虽然不怎么敢公然顶撞,但每天弱弱地反抗一下总是有的。

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大儿媳含怨,小儿媳只会恃宠而骄。

这无异于火上浇油,老大媳妇不敢挑战婆婆的权威,收拾一下又厌又欠的小蹄子的能耐总还是有的。

“今天老太婆又藏东西给你们两口子了是不是?谁没下死力气干活种地,凭什么你们能吃饱饭,我们这一房只能半饥半饱过日子?”

如此偏心眼已经够可恨了,她最气不过的是小的那个得了便宜,还要在她跟前露出鄙夷的神色。

“小蹄子看看你的轻狂样儿,都说长嫂如母,再敢犯到我跟前,我就不信我打不得你!”说着邓宝媳妇还真上前拍了几下。小儿媳哪里肯吃亏,顿时闹到婆母跟前去。

护短的婆母觉得这是挑战自己权威了,立即参战。

“小娼妇骂谁呢,你眼里可还有我这个婆婆?也不知道是谁骨头轻贱,竟然敢动手了,看我今天怎么教训得你娘也不认识!”

家里的女性金字塔尖加入进来,顿时就热闹了。

这画面林桑觉得也似曾相识,妯娌婆母每日上演全武行,这不是原身钱林氏从前的日常么?村里人骂起话来荤素不忌,林桑知道自己听到的已经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洁净版”了。

“这样闹下去日子还怎么过,只能分家吧?”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当经文念不下去时,果然解决的方法都差不多。

“还是晟夫人明白事理,我也是这样说的。家和才能兴旺,这样天天吵财神爷也是不敢上门的,一天安生也没有,日子还要怎么过?不如分开安宁。”

林桑觉得对方简直在内涵她,可她又没得证据。

不过对方压根没发现林桑有什么尴尬的地方,还在那里一个劲地喋喋不休。“既然分家,就要算人口算家产,好在邓家除了草房没什么值钱东西,分起来也简单。”

说起老邓家就可怜了,在老邓头还是小邓的时候,很小就没了亲生母亲。他爹很快就娶了继母,给家里生下一堆弟弟妹妹。

不管哪个时候,男人娶了后妻,家中孩子有了后娘就会有后爹。

后娘借口家里人多住不开,跟逐渐长大成人的继子一个屋檐下住着也不方便。“孩子也大了,让他搬出去另住岂不是好?”

后娘出了个主意。亲爹竟然觉得这主意不错,他轻描淡写地:“那就让他搬出去,他也不小了,也不缺力气,哪里会养不活自己呢?”

小邓从小被后娘和后面的弟弟妹妹欺压,不知道什么叫反抗,什么叫为自己争取合理利益。

就这样他被家里扫了出来,除了村里分到自己名下的七分薄田,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他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返祖生活,学古人那样在树上搭房子巢居,采桑麻织衣服被褥,摘果子打猎充饥。

“邓家阿哥比我大不了几岁,很快就到了婚嫁年纪。可哪家父母会将女儿嫁到树上去过野人一般的日子?家中大人也不给他操持,就这样一直拖到,到了二十好几,小邓才捡上一门亲事。”

一眨眼三十几年前了,老梁说起来眼睛都红了,他感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说起来这门亲事本来是轮不到当年的小邓的,隔壁村有家姑娘说了人家,还没过门呢未婚夫婿就一病过去了,姑娘家有了妨夫的名声就不好嫁了,这才——”

林桑了然:“大运这才撞到了当年的小邓头上。”

大运吗,老梁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说起来都是泪。

“小邓在树上住了几年,一边打土坯砍木头,慢慢盖了一间小草房,自己一个人勉强能住。但成家了总不能还这样过日子,后来在岳家帮助下,一间草房扩到了三间,对方这才将女儿嫁过来。”

林桑立即懂了,小邓媳妇虽然嫁过来了,但必然看不上一穷二白的小邓头。

加上夫君又逆来顺受惯了,这姑娘性子又要强,有了压倒性优势,竟然在那个时代,一户小农家里出现了难得的女强男弱。

老梁说邓家什么事都是媳妇说了算,从年轻的时候开始,直到小邓慢慢变成了老邓。

添子添孙后,家中三间草房也渐渐增为六间,唯一不变的是邓家依然家徒四壁。

宣州山多地少,村里的耕地都是按人口分的,女儿严格来说是外人,不仅分的地少,到了及笄之年如果不出嫁,她们名下的地还会被收回去。

邓婆子只得俩儿子,本来寄希望在孙子辈上,可惜大儿媳连生三个女娃,还不如她呢,自然不受婆母待见。

这话林桑听了也是叹气,也不能一味怪邓婆子,古人重男轻女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能理解,但林桑不能谅解。

老梁说:“别家都有好几亩地,老邓家人口少,加起来也不过三四亩,年成好还能勉强度日,一遇到灾年那就要命了。”

所以老邓头从年轻开始就是个发狠干活的,硬件不够,勤勉来凑。除了整日在田里劳作,他还到处去摘野果,打野味,就为了给家里多弄口吃的。

在那个农耕社会,农户没有地是最大的生存危机,林桑明白了:“所以你才坚持邓家两兄弟需要这份工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