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武帝:老五你想收拾谁 > 第127章 人尽其用吧

第127章 人尽其用吧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武帝:老五你想收拾谁!

“本王心意已决,各位不必再劝,还是尽快启程,赶紧将郡内事务开展起来。”

“殿下!老朽受陛下之托,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殿下冒险!”

王植当即在刘髆的面前直挺挺的跪了下去,颏下的山羊胡须颤颤巍巍的,情绪相当激动。

大有一言不合就死谏在刘髆面前的架势。

话不投机半句多。

看在这老学究年纪一大把跟着颠沛流离的份上,刘髆本打算给他足够的尊重,而且将来郡中发展教育事业时也需得仰仗他出力。

可如此明晃晃的威逼,他可不能惯着了。

“王太傅请起。”

“并非本王任性,你们也不必给我弄出任意妄为,不听劝诫的名声。”

听着刘髆的声音冷得像外面的冰渣,本来还打算倚老卖老的王植和赵之淳两人有些愣住,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面前这个少年与他们印象中的殿下出入颇大。

更令他们摸不着头脑的是,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个变化是何时而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如今匈奴来势汹汹,对我大汉江山虎视眈眈,就在我边境烧杀抢掠,你们让我这个受百姓奉养的王退守朔方城,致百姓性命于不顾?”

“倘若他们攻破边关,又兵临朔方城呢?到时本王再退?退到长安让匈奴陈兵长安城与陛下兵戎相见吗?”

刘髆只差没喊出,他们这群人是不是想卖主求荣、断送大汉江山了!

这一顶帽子扣下来,场上几乎所有人都战战兢兢的直接跪下了。

“臣等不敢!”

“都快起来吧。”

“本王自是知道你们也有一腔为国为民的热血,不然也不至于跟着本王不远千里奔赴这蛮荒北地。”

沉默半晌,见场上的人都心生了畏惧,刘髆便放缓了语气。

打一巴掌也要给个甜枣。

尽管不怎么赞同他们的观念和思想,但是具体的政策实施,少不了这些人忙前忙后。

全民识字率都不高的情况之下,这些人也算是有识之士了。

反正就人尽其用吧。

只不过要想让他们心悦诚服的听从安排,少不得要进行敲打而已。

“全朔方数十万边民嗷嗷待哺,一切都要从无到有,各位大人肩上担子不轻,时间紧迫,各位抓紧。”

“人口排查的时候,有一技之长的,切记尽快送到这里来,本王盼着大家的好消息。”

“诺!”

不知道是被刘髆慷慨激昂的大义折服,还是被他扣下的帽子吓着。

这一回无人对刘髆的命令有任何异议,齐声允诺。

然后争先恐后的出去。

这些人来时热热闹闹,去时鸦雀无声。

对此刘髆表示非常满意。

将朔方城定为经济和政治的中心,这没有问题,但他自己则想将工作的重心暂时放在这三封隘口。

虽然此地目前只是一个极其寻常的边寨,人口极少,充其量只能算朔方郡的一个岗哨。

但此地地势平坦,一马平川,且有黄河贯穿全境,水资源丰富,正处于后套平原腹地。

匈奴与大汉经此一役后,战火渐歇,这里便是真正的塞上江南。

无农不稳。

一国、一地的安稳,首先是建立在全境百姓的温饱问题之上。

连肚子都填不饱,谈何发展?

这里正是刘髆选定的优质小麦播种地,只等来年春暖花开,从系统兑换出来的小麦子种子播种下去,不出两年,他就有把握创造出一番新的天地来。

把朔方的政务全盘交付出去之后,刘髆神清气爽。

随意的行走在这个边境集镇,哪怕空气冷得吸进肺里都生疼,但内心充盈无比。

如今三个交战地区不停的与匈奴大军迂回交战,时而紧迫时而松驰,反倒是不起眼的三封隘口成了整个战线最繁忙的地方。

不仅要管控着五原郡的后勤军备军需。

自从孟秋在刘髆的启发之下研制出了床弩,如今三地催货的信使便往来不绝。

“殿下,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咱们的人手,是真的不够用啊!”

孟秋一见到刘博,便大吐苦水。

自从来到山封隘口,他便领着一帮人没日没夜的赶工。

如今整个山封隘口会点儿木工手艺的边民都被征召了,但边关对于弩床的需求庞大,赶工出来的成品仍然是杯水车薪。

看着孟秋深凹的眼眶,以及胡子拉碴的脸庞,刘髆也知道这人累到极限了。

“这里的事儿你先别管了,赶紧去休息!”

把人当牛马使,也不是这么个使法!

刘髆心疼极了。

这是自己手下的得力大将,将来还会派上更大的用场,可不能折损在这样机械重复的事情中了。

“这里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要不是自己一连昏睡了五天,也不至于把人累成这样。

床弩已经设计出来了,接下来不过是照葫芦画瓢的事儿,何须劳动孟秋这样的大能?

孟秋对刘髆的提议本欲反对,毕竟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不是匈奴人死就是我大汉勇士阵亡。

可无奈人的精力实在有限,他摇头的功夫,人都站立不住了。

“行,我先去眯一会儿。”

只能顺从的听了刘髆的话。

目送孟秋离开,刘髆才把目光投向了这处临时搭建起来的工棚。

土坯的房子,虽然不至于四处漏风,但在北地寒冷的冬季,依然有不少寒风从缝隙中钻进来。

哪怕里面忙得热火朝天,但仍然如同置身冰窖,冻的人瑟瑟发抖。

“这不行,不行!”

刘髆看得皱眉。

此时外面冰天雪地,烧窑做砖已经来不及了,只好让人和了稀泥,掺上干草之后一遍又一遍的涂抹墙壁。

好在这里是边关,别的东西都欠缺,铁匠铺还是有的。

他立即让人融了黄铜做铜管,做了生铁炉子点起火,让热量在屋内循环。

改善了工作环境之后,他再将自家的工匠们全都召集起来。

这些工匠都是孟秋从长安拣好的挑过来的,人人都有过人之处。

刘髆任命他们为小组长,将床弩拆分开来,每个人认领一部分。

回去再挑选自己合意的边民帮工组成小组。

每个小组只需要做自己认领的那一部分就成。

最后,所有的半成品交由一个专门的组装小组安装完成即可。

大汉第一条流水线正式成立。

其实,这算不得什么开先河之举。

在刘髆过来之前,那些帮忙的边民也只做边角料的工作。

只不过是缺什么件就做什么,场面比较杂乱而已。

经刘髆这一分派,整座工坊便秩序井然起来,小组长等人不再成为技术核心后,能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

可令他头痛的是,人手短缺的问题依然没能得到完全解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