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水浒之狄家将 > 第349章 称河水断明天情,弃名节将军投降

第349章 称河水断明天情,弃名节将军投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水浒之狄家将!

张弃病当时真的想要一下扎到城墙下死了,但是他还不能死,他得守城。

狄泉擒获了那南柏麟,也不急着劝降,而是和“赛存孝”萧圣衣商量,狄泉认为现在沛县县城里面的官军已经成为了笼中之鸟,瓮中之鳖,网中之鱼,根本是跑不出去的,所以应该分出一路人马饶到丰县去,把丰县先拿下了。

一来南柏麟带来的丰县兵马全军覆没,自然也就证明了丰县现在的守卫力量十分薄弱,极有可能一击击破。

二来拿下了丰县之后,一旦让沛县的守城官军知道了,他们也一定会因此而士气大跌,对于攻打沛县有百利而无一害。

狄泉叫萧圣衣带领五千人马,突袭丰县,一举夺城。

而自己这边则是继续围困沛县县城,狄泉想要用器械砸掉沛县县城的其中一面城墙,然后攻入其中,但是墨家的老钜子狐光却说他有办法,可以劝降那张弃病。

而当狄泉问他他有什么办法能够说服那张弃病的时候,老头就说了一句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狐光说,看着这个张弃病不像是不通情理的人,他要把黄河的水患之潜在威胁告知张弃病,因为根据墨家对于宋徽宗各种折腾黄河之后黄泛区淹没的地区来看,沛县最后很可能会被大水给冲得寸草不留。

狐光一边说,也一边让自己手下的墨家弟子拿来了十二个银瓶。

他解释说,这十二个银瓶里面装的是黄河各个月份的河水,如今是新年伊始,去年十二个月的水,他们通过测重,便可知晓这一年的旱涝情况。

取黄河水来测量的这种方法,狄泉知道,前世在看电视剧《天下粮仓》的时候,一开始的镜头就是黄河汛兵在黄河里面取水,而取水的目的则是通过对黄河水的称重来来判断当年的旱涝情况,进而判断收成,为决策做依据。

因为黄河之中带有大量的泥沙,所以黄河水兵用相同的袋子到河流的中央去取水,每个袋子在不同的季节水被装满之后,得到的水袋的重量是不同的。

黄河水兵一年取十二次水,每个月取一袋水,并且密封起来,然后把十二个月的水聚集到一起,分别一个月一个月在皇上的面前称重量。

黄河水的泥沙含量和降水数量有着重大的关系,一旦降雨充沛,则河水之中的泥沙含量就打,一旦降雨比较少,河水之中的泥沙含量就很少,因为虽然取水的袋子相同,但是水的重量就不同。皇家每次称黄河水,黄河水的重量变化就代表了黄河地区的降雨量变化,这样皇帝心里面大概就知道这一年的降雨是否充足,人们的粮食是丰收还是欠收,同样国家也能给农民一个提前的天气预报,比如今年多雨水就让他们多种一些喜欢水的植物,比如今年干旱,就让他们多种一些耐水的植物等等。总之,相当于一个古代的天气预报,这是中国古代人民千百年来想到的验水办法。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有利因素。

而按照狐光当场给狄泉称量了黄河水演示了一遍,越旱水流速越低,冲击的泥沙少,水的含沙量少了,同样一桶水,含沙量少的会更轻水重多雨,水轻少雨,而按照他们演示的情况,这新的一年,将会有天降大旱。

大旱,如果再加上黄河决口,洪涝灾害,天下黎民百姓,还有的活吗?

狐光表示,这也是他带领墨家弟子远赴山东寻找狄泉的原因,旱情是天灾,他们纵然再厉害,也无法左右苍天。

可黄河水患,此乃人祸,为了天下苍生,他们必须来此,帮助狄泉!

狄泉一听到狐光的测量结果,简直毛骨悚然,立刻询问道,“钜子,用此法测量,可保证准确吗?”

狐光坦然相告,墨家在汉代就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来测算黄河之水,不灵的时候,不过一百一十八次。

狄泉当时就明白了,也就是说,旱灾发生的可能性,几乎是落实了。

想到此处,狄泉不禁怒骂宋徽宗,“姓赵的,你个王八兔宰龟孙子,挨千刀遭瘟的挨雷劈的,你丹毒上脑啊!你动什么不好你要动黄河!你难道不知道,这大河上下,多少百姓是因你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如此下去,岂不是千里饿殍啊!”

“俗世红尘,能站得住脚都已经是千难万险,能活在世上,更是朝不保夕,道君老贼!你是一国之君啊,江山社稷,天下万民系于一身,你都干了些什么啊!你是天下第一罪人啊!”

狄泉太过于激动,实在是情难自禁,气的流下了眼泪,他不仅仅是因为气愤,而是心疼那些老百姓啊!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宋徽宗想要粉饰太平,却要让无数的老百姓葬身鱼腹!

狄泉上辈子本为工农之子,老爷爷养大的孩子,知道人间疾苦,他此时想起他上中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过一句话。

他说你们这一辈人根本想象不到以前粮食多金贵。

是啊,粮食是什么?是命啊!

如今,天将降大旱,赤地千里,眼看着就要颗粒无收,而现在宋徽宗还闹着黄河改道!

百姓怎么活啊!

“既如此,我更不能让他动黄河了,谁拦我,我杀谁!”

狄泉明白,天灾非人力所能左右,但他也决不能让天灾之上,再加人祸,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好,狄寨主微言大义,我们没看错!”

狐光看向狄泉的眼神之中,尽是前辈对于后辈的那种欣赏之色,他很庆幸,自己有生之年里能够碰得上狄泉这样的人物。

在他看来,在这个时候,能有狄泉站出来为天下人请命,这是苍生有幸!万民之福!

他曾经听狄雷说过,狄泉把横渠先生张载的《横渠四句》挂在卧房之中,每日清晨都会大声朗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好男儿人生当如此也,可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又是何其难!

有狄泉,真好!

按照狐光的方法,狄泉派人在城墙上叫张弃病亲自观看墨家弟子称量计算黄河水的重量,并且把墨家对于黄河水患的各种设想告诉了张弃病。

“张弃病,你本为张睢阳后人,我敬重你的先祖,可是你若胆敢负隅顽抗,挡在此处,阻挡我们去救天下万民之命,狄寨主不杀你,我们墨家天涯海角,也必然不会放过你!”

狐光都这么大岁数了,此时虚发都因为气愤而微微颤抖,谁能相信,一个深受到墨家兼爱非攻思想一辈子的老头子,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说出这种话来?

“苍天啊!”

张弃病大喊一声,他明白自己再负隅顽抗之后的结果,他明白,投降只损失他一个人的名节,但是他如果负隅顽抗,天下百姓的安危存亡就非常有可能毁在他的手里。

他担不起这种千古骂名啊,更是不敢让自己的祖宗因为自己的行为而遭受到千古骂名啊!

于是,这个准备死守沛县的人,终于在天下大义的面前放下了个人得失,张弃病让人把自己绑了起来,亲自到了狄泉面前谢罪。

“张弃病以一人之力,险些坏了天下百姓的性命,特来此请死,请狄寨主杀了我吧!”

张弃病虽然是投降了,但是此刻他是一心求死的一个状态,在他看来,他投降依然是有辱自己祖宗的事情,毕竟他祖宗张巡当初守睢阳宁死不屈。

想当初,张巡自宁陵率兵3000进入睢阳,合兵6800人,在睢阳人民支援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睢阳之战。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历时10个月,前后大小数百战,共计歼敌12万人,使叛军不能南下江淮,保全了江淮,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大功。

当初守睢阳,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饥了只好吃树皮和纸。守军也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开弓,而且外无救兵。叛军了解情况后决定强攻睢阳,他们先用云梯爬城。张巡命士兵用钩杆将云梯顶翻,随即又从城上投火焚烧云梯,这样,叛军用云梯攻城就失败了。之后,叛军作了一番整顿,又用钩车、木马攻城,但当他们靠近城墙时,又被城上投下的石块砸得七零八落。叛军见状停止攻城,又围城挖壕,壕外再加筑栅栏,以作长期围困。这时城中守军很多因饥饿而死去,留存又大多伤残疲惫不堪。这时,张巡杀其爱妾,煮熟犒赏将士。许远也系其奴僮给士兵吃。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吃了,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巡还对接近城墙的叛军将领晓以忠义,劝其反正。

当时,唐朝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如果失守,运河阻塞,后果不堪设想。张巡、许远守睢阳,兵力最多时也不满7000,前后400余战,竟然歼灭叛军12万人。

睢阳坚守10月之久,在此其间唐朝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已完成了恢复、准备到反攻的过程,前一个月已收复长安,在睢阳陷落后10天又收复了洛阳,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阳坚守10月之久。

可以说,张巡的功劳即便是到了宋朝,也没人敢忘,而张弃病一直就不想丢自己祖宗的脸。

自己祖宗英勇就义,自己开城投降,丢人啊!

“何必?我杀你干嘛?大丈夫死还不容易?可是你当存有用之身,为天下万民着实做些事情,如此求死,懦夫也!不配当张睢阳的后人!”

狄泉一把扯开了张弃病身上把他捆住的绳子,然后再把他给扶了起来。

“在下是……败军之将,活之何用啊?”

张弃病看着狄泉,一脸难以置信的神情。

“你用兵不俗,先是水路火攻,然后陆上再施展水计,我也是险些没看出来,你是人才,我要人尽其才,你和你那外甥,我都不杀,跟着我,为众生,如何?”

狄泉拍了拍张弃病的肩膀,用无比坚定的眼神注视着他。

“既然如此……也只好如此,请将军受我一拜!”

张弃病对狄泉行了大礼参拜,但是刚刚被押送过来的他那个外甥南柏麟对于狄泉的态度却依旧是非常之差。

“舅舅,我绝不投降,他与我交战耍诈术取胜,我是不服的!”

南柏麟倔强少年,段然不肯投降。

“哈哈,小兄弟,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万里江山,你便是能力敌万人又能如何?我的本事确实不是冠绝天下,能够胜过我的,只怕是太多了,不过你年纪轻轻武艺就能有如此水平,实在难得,若能修身养性,早晚必成大器,你未必要胜过我,先胜过你自己吧!”

狄泉看着眼前的南柏麟就好像是又看见了一个上辈子的他自己。

狄泉上辈子的时候,是武术运动员,在当地算是个高手,年轻气盛之时,也曾和南柏麟一样争强好胜,不服任何人。

直到他进入了国家队进行训练,他才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山更有一山高。

当初他自己是个怎么样的心境,其实现在的南柏麟也是一模一样的状态啊!

“哼,那么多,敢不敢和我真刀真枪再比一次?要是你能赢了,我,我必然对你俯首帖耳!”

南柏麟颇为自信的样子让狄泉看着不由得笑了,但也没有忘了问他,“那比试什么呢?”

“就比试弓箭射术!”

南柏麟自诩有百步穿杨之能力,当初他的老祖宗南霁云就是精于骑射的战将,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输给他的。

“你听说过九箭定太平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