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博物馆里当砖家 > 第7章 第一件文物

第7章 第一件文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博物馆里当砖家!

“老板,这件玩意儿还能再便宜点吗?”翟丹用有点不情愿的表情问。

“这个二十元,概不还价。”老板翻着白眼珠说。

翟丹不动声色地上去摸了摸那个陶罐。

“老板,别欺负我不懂。你这个是仿古的啊!还仿的这么差!用刷漆包浆冒充古玩。”

“废话!要是真的,谁卖你二十块钱一个。”

老板也直率的毫不客气。

“这还有个缺口,摆在家里也不好看啊!”

“掉的那一块碎片在一边摆着了,你看不到吗?自己买回去粘上。”

“都烂掉一块了。十块。十块我就买。”

“最低十五!”

“我身上就这么多钱了。”

翟丹翻开口袋,把所有的钱亮都出来。

“算了!今天没生意。你那几张破烂的毛票子我也不要了,把你那张崭新的十块票子给我,卖给你了。”

“那好,成交。”

翟丹扔下十块钱,拿起罐子放进自行车后架的筐子里,转身蹬着车子就走。

老板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暗暗自喜:“傻小子,这是我进货时人家当赠品,免费送的。一个放摊上充门面的假货,还摔掉块角。上家一分钱没要,我这一转手,就白赚十块。今天烟钱有了!”

老板暗自佩服:自己真是个聪明人。

翟丹跑的更快,他更怕老板反悔。

因为他的手指触摸上去那一瞬间,指尖传来的感觉就告诉他:这个是真货。

东洲城市不大,市博物馆在城南一个古色古香的老式建筑内。

在办公区一间修复兼接待的大屋内,三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翟丹送来的的文物。

1998年,东洲博物馆直属的文物商店还没有关停,隔三差五还有低等级淘汰文物出售。

上世纪八十年代,博物馆没有什么经费,参观门票、文物商店,都是收入来源。

文物商店把收购到的文物,高等级的珍贵文物留下,送博物馆收藏或展出,低等级的大路货淘汰,就放在文物商店出售。

因为是国营部门,而且货都是专家鉴定过,品质有保证,引得很多收藏家前去捡漏。

中国最有名的几个古玩收藏大家,九十年代都经常去逛文物商店。

后来经济发展,政府有了钱,对博物馆财政拨款加大,并把文物出售的口子扎严,文物商店大面积关停,出售文物情况也越来越罕见。

到了二十一世纪,许多博物馆的文物商店已经没有文物出售,干脆就改成了出售纪念品、工艺品的商店。

三个接待售卖文物的工作人员一边观察,一边交谈。

“这个罐子曾被人刷了包浆,不过包浆被懂行的人给小心地去掉了。”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

“陈主任,从哪看出来的?”另一个明显看起来还是实习新手的年轻人问。

“你看这儿——”被称作“陈主任”的中年人,对着罐子上一指。

“去掉包浆的手法有点急,还残留了一点丁点。这个肉眼不好看到,得用高倍放大镜或观察瓷器瑕疵的显微观察镜。”

“噢。看到了!我看到了”

年轻人语气一阵欢快。

“挺好的文物,为什么要在外表面包浆啊?”

年轻人问。

“这你就不懂了,此种包浆法是一种民国时期冷僻的保藏技术,当时正逢战乱,有些收藏家为了保证自己的藏品不被坏人抢走,就用刷漆的方法,把古代的真品刷成丑陋赝品的样子,以求躲过坏人的觊觎。”

“刷了漆,不会把文物弄坏吗?”

“他们刷的这种漆是特制的,对文物没有损伤,还能保护表面不被风化,想重见天日的时候,高手用手指甲轻轻一抠,就能把漆面全部撕下来。”

“那这是民国刷的漆了?”另一个站在旁边的年轻人问。

“没错,根据残痕,那应该是几十年前刷的,然后被人当成粗陋的器皿使用了……,这件应该是当筷笼使用的。你看——内壁还有筷子磨出的痕迹,根据磨损的痕迹,就可以推算出使用年份,推算出使用什么物体磨损的……”

翟丹站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心里忍不住为中年人叫绝:真是行家!而且是行家里的高手。

以前在省文保中心,早就听说这个博物馆卧虎藏龙,有许多高水平的能人。

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有机会和这些传说中的高手碰过面,没想到今天真见到了一位。

现在管不了高手不高手的了,能卖钱最要紧。

翟丹忍不住说道:“你们看了快二十分钟了,鉴定完没有?收还是不收,给个准话儿!”

中年人放下手里的东西,对翟丹说道:“这个我们可以收。三百。”

“什么?才三百?”

翟丹的心理价位是卖到五百。

“这个低于八百我不卖!你们不要,我还是带回去吧。拿到东洲旧货市场,最低也能卖到八百,遇上不讲价的主,一两千也都是正常的。”翟丹往上抬价。

博物馆收购文物,也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你这个本来价值是不低于八百的,甚至可以卖到一千以上。但是,破了一块,所以只值这么多钱。”中年人指着缺口说。

“缺的那一块我不也带来了吗!一点也不少。而且,不看茬口的断面分析,一般人根本看不出这是文物。”翟丹不服气。

“对。小伙子,没想到你还挺懂行。没有这个断面,很多人都可能会看走眼,分辨不出来真假。但是它确实残破了。”中年人说。

“你们修一下不就成了!只要修补粘合一下,放博物馆的文物商店里,最少能卖一千五。”翟丹继续争辩。

陈主任见翟丹还在纠缠价格,笑着说:“可以啊,看样子你还懂点市场行情。不过,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修复文物还不简单?”在翟丹眼里,这些是最简单的。

翟丹指着旁边桌子上摆的一些东西说:“你可别骗我,这不是陶瓷修复胶吗?这边还有钢针、手锉、竹签、溶剂,这些不都是修复陶瓷的?”

陈主任终于觉得翟丹这方面认识有欠缺,用教育年轻人的口吻说道:

“你以为修复文物那么容易吗?文物修复是要专业技术的。我们馆里修复文物,要请省里的专家来,我本人已经是副高职称了,都主要负责文物鉴定,不敢轻易下手修复。”

见翟丹眼神有点不可置信,陈主任继续说道:

“我们东洲博物馆,研究人员多,修复人员稀缺。唯一一个陶瓷修复的老师,平时正常修复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有功夫给文物商店弄这个?”

另一个年轻人也跟着在旁边帮腔说:“你别以为我们博物馆是什么暴利行业?去省里请专家不要钱吗?修一次文物,这中间差旅费、工时费、招待费什么的一一加上,其实挣不了多少钱的。”

翟丹盯着两个鉴定的博物馆工作人员说:“那我要是能找来修复的技师,把这件文物修复好,你们收购的价格能出到多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