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祝寿(十五)反派统一战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爆笑穿越:嫡姐养的鱼要和我生崽!
明明知道谢庸就是这么个精致的利己主义,可他话一出口,谢瑾还是忍不住生气。
她暗暗做了两次深呼吸,调整好心态,作出悲伤又无助的姿态,目露绝望继续苍白的解释。
“我没有,真的不是我,父亲你相信我……”
她身后的向凡忍不住要开口替谢瑾解释,却被顾衍暗戳戳扯了一下,而后说道。
“谢大人的家事,让他们自己解决。”
他说话的声音并不小,现场本就安静,所以在场是个人都能听到。
向凡不解。
顾衍不是和谢二姑娘关系很好吗?他们一起开饭馆,上回找他画图纸,他护人家姑娘可护得紧呢,怎的能眼睁睁看着她受冤枉,被委屈?难道是闹掰了?顾衍也不像那么没品的人啊!
他扭头去看顾衍,见他脸上一派平和,似乎丝毫没有被当下的情形所困扰,心下突然也就定下神来,于是也就袖手旁观起来。
顾衍和向凡不闻不问,其他人自然也不愿出头,关常青原本以为这两人今日不把他关府搅个鸡飞狗跳势必不会罢休,不成想到了关键时刻,他们竟也是怕麻烦的!
想想也是,这世上哪会有人给自己找麻烦事做?之前他们以为人死了,他们一个是皇帝外甥,一个是朝廷重臣,不得不表现的积极一些罢了,现如今人没死,这事最多也只能是稍微严重些的家宅纠纷,他们自然也就爱答不理了。
把自己说通了的关常青看了一眼愤怒的谢庸,心下一动,或许他还不必与这个得用的女婿离心,只要他顺着谢庸的意把过错推到那个庶女头上,那一切都还不会太糟糕。
他几步来到谢瑾跟前,与谢庸并排站着,端得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晌午听你作诗,以为你是个胸有丘壑的姑娘,却没想到你暗地里却是阴险又狠毒!瑶儿是你的大姐姐,又是嫡出的,身份自然比你贵重,可她没有因此而瞧你不起,反而把你带来,让你献艺,叫你在众位宾客面前表现自己……”
他说着还用饱含同情和怜惜的眼神看了谢玉瑶一眼。
也就这一眼,叫谢玉瑶犹如醍醐灌顶,明白在这种情况下,示弱才能博得更多的同情,也就顾不得其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跪行至关常青和谢庸身边,一手拽着一人衣服的下摆,哭得委屈万分。
“外祖父,父亲,是二妹妹她害瑶儿!先前怂恿弟弟与瑶儿打架,瑶儿气不过,骂了她几句,母亲叫她送我过来休息,她就不情不愿。后来到了客房这边,她不知从哪里听说江南的花家来了人,因着前段时间母亲有和她商量,要把她嫁去花家享福,她便以此为借口说想见一见未来的夫君,但她自己身份低,怕请不来人,就让瑶儿去请了花少爷过来!瑶儿带了花少爷前来,二妹妹与他聊得十分开怀,瑶儿见他们都紧守礼数,想着不如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彼此,便借口身体疲累进了房里休息,可不知怎的,瑶儿竟真的昏睡了过去,再醒来,屋里就到处充斥着血腥味,花少爷倒在血泊之中,二妹妹却不见了身影……”
她一口气说了许多,声泪俱下的控诉,叫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当然,是在现场众人都没见过之前场景的情况下。
谢瑾也被谢玉瑶这一番操作给惊到,她倒不是怕被人误会,反正是个局,终有真相大白的时候,届时不必她多费唇舌,一切的误解都将云散烟消!
只是谢玉瑶这突飞猛进的演技还真叫人意外,不过既然谢玉瑶要演,那她也得奉陪不是?不然怎能叫在场的吃瓜群众看得尽兴,又怎么使得眼前这两个自以为聪明的关常青和谢庸在盛怒之下,如了她出府的愿望?
“大姐姐你胡说,明明是你……”
“你住口!”
“休要再狡辩!”
关常青和谢庸齐齐开口打断谢瑾的话。
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给谢瑾辩驳的机会,他们心里头门清,这事谢瑾她就是冤枉的,但是他们心里头的天平已经完全倾斜到了利益一边,又怎么会再让事情有转圜的余地?
关常青吼完谢瑾,也不再与她纠缠,只是转头面向谢庸。
“谢大人,你我是姻亲,本应和睦相处。瑶儿是我的外孙女,现在被你府里一个庶女这般欺负,你是否应该给我个交代?”
谢庸一听关常青叫他“谢大人”,这场面称呼都出来了,也说明这事轻易不能糊弄过去了。
本来还想着在关府惩戒谢瑾一番,等迟些时候回府再好好补偿,毕竟这个二女儿现下也识得几个贵人,说不准以后能飞黄腾达,帮到他也不一定!只是现如今形势逼人,叫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在心里再三权衡利弊,关常青官大一级,且两人之间还有不可告人的往来,万万是不能得罪的,瑾儿那边……
纪小王爷虽是皇亲贵胄,但身无官职,且上回送瑾儿回府,并未明确表现出对她有意思。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对她有那么点意思,以恭亲王府的家世,他的这个女儿最多也是个贵妾!
贵妾贵妾,再贵也是个妾,是个伺候人的奴婢!将来是生是死都是主母一句话,又能顶多大用处?
不如索性舍了她去,至于柳氏那边……
女人嘛,哄哄就好了,更何况他也不是非她不可,真惹急了他,就一并弃了她!
想清楚的谢庸转身对关常青行了一个大礼,而后指着谢瑾坚决道。
“岳丈大人切莫因为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气坏了身子,她今日挑拨瑶儿和晟儿的关系在前,利用瑶儿在后,又心狠手辣伤了花家的少爷,实属不可原谅!”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关常青的脸色,见其原先铁青的脸稍有缓和,便知他这话说得合了人家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