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后世来者在古代被迫种田 > 第93章 水稻增产

第93章 水稻增产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后世来者在古代被迫种田!

中午太阳很晒,下了工的人们,除了做饭的、晒稻谷的,其余的都围在李全福家门口,等着分肉。

李全福按照沈誉的吩咐,把那头他打死的、最大的野猪的排骨先剔出来,还带着厚厚的猪肉,叫李澜给他们送去。

接下来先分猪肉,每家都一样,至于内脏,就优先分给抬猪、杀猪的男子们。

白得了猪肉,大伙儿也不在乎别人多得的那些内脏和骨头,毕竟人家是真的比他们辛苦。

沈誉看着李澜拿来的排骨,他很满意。

是8根最好的排骨,带着厚厚的肉,很适合烤来吃,今日下午就给媳妇烤了。

温慕清在一边教他怎么配腌肉的调料,做多了,他也会不少呢。

今天的氛围是最近以来最轻松、愉快的。

下午,庄子里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家似乎不知道累,卯足了劲干个不停。

晚饭时间,庄子里到处都是肉香味、孩子的欢呼声。

连着待了半个月,庄子里的稻谷全部收割完成,再过几天就能全部晒出来了。

一开始温慕清还以为他们每家都是自己收割的,后来才知道,大家都是抓阄分先后,然后10户为一组,每天收割一家的稻子,这样方便计算产量,种田是时候也是这样的方式。

这半个月,温慕清每天吃喝都是沈誉做的,有各种鱼、兔肉、鸡鸭、还有螺蛳,最让她惊喜的是这里有紫苏。

这种子是以前老一辈逃难时就带着来的,如今在地头随便撒点就长了好多。

不过他们不是当调料用,是当药吃,孩子风寒咳嗽的时候,他们会煮水给孩子饮用。

轻松又愉快的度过了几天,庄子里的产量也都统计出来了,水稻的平均亩产达到350斤,比之前每亩的平均产量高了50斤。

最不好的水田产量也达到单亩产量250斤,那块田往年产粮200斤已经是高产的了。

之前种植水稻是佃户们的唯一经济来源,因此,所有人都精心伺候着,以前肥料的来源就怂粪坑、草木灰、还有少量的鸡鸭粪便。

现在动物养殖量增加不少,再加上家里人手多的,还不停的沤肥,去上山找腐败的落叶和黑泥土,增产也是应该的。

晒干的粮食先把佃户的三成分出来,再把三成税粮单独存放,其余的,粮食是自家的。

沈誉叫他们帮着放到地窖和仓库里,还好以前就有大型仓库,这次只用简单的翻修就可以了。

万亩良田,最后只剩四成粮食,也有百万斤之多了。

看着满满当当的粮仓,温慕清竟有些犯愁。

以前都是种一季水稻,产量也没有现在的高,因此建的粮仓是刚刚够用,如今才一季就填满了。

还有几个月还有第二季稻,上面又下了旨意不能私下售卖,到底要不要扩建粮仓。

“娘子不必忧虑,再过几天,就会有人来对账,然后把税粮拉走,至于其他粮食,过不了多久应该还是会收走的。”

这么久了,北方还是不下雨,南粮北调已成定局,且粮食的价格也是不能哄抬的,多少还得上面说了算,至于能留下多少,这也是他们左右不了的。

想想刚刚满仓的粮食,过不了几天就要拉走,至于价格现在想来也不会高,只希望能给他们多留些。

这样一来还建什么粮仓,纯属浪费钱,自己可不嫌银子烫手。

当晚,李全福来找他们,说是庄子里的人打算过丰收节,庆祝一下,希望给他们能参加。

一般丰收节是在秋后才过的,现在第一季水稻丰收了,大家高兴,就想休息一天、大伙儿做顿好的乐呵乐呵。

“行,那我们就多待一天,和大家一起庆祝丰收。”

温慕清还是很喜欢热闹的,人多热闹才没烦恼。

第二天,大家一早都起来忙活开了。

有杀鸡的、宰鸭的,几乎每户都拿出一只鸡鸭,这是以往过年都不会那么整齐的,如今大家确实很情愿的。

还不到中午,李全福媳妇就来叫他们去湖边的大树下吃饭。

这树也有些年头了,长得很大,全庄子的人都在这里吃饭都没有问题,温慕清看了一下,大概有20来桌。

每桌上的菜品都一样,虽比不上酒席的丰盛,却也很不错的了。

有一个鸡汤、一碟红烧鸡块、一碟炒鸭肉、红烧鱼、紫苏辣椒炒田螺、炒四季豆、芥菜汤、大米饭。

这段时间,温慕清就教一些老妇人煮鱼、煮田螺,现在这基本的烹饪方式他们已经会了,看样子做的还不错。

沈誉和温慕清坐的那桌还有李全福和他媳妇、李庭几个,刚好10个人一桌。

“大家静一静,我们请沈老爷、沈夫人给我们说几句吧。”

“好。”

李全福话音刚落,李庭几人都拍这手应和着,别的桌上的人看到了也跟着做,一时间大家都很热情,这氛围组组长该颁给李庭。

“我就不说了,我们家都是我娘子说了算,让她说几句。”

沈誉说着把温慕清扶了起来。

在场的妇人有不少人头投羡慕的眼神。

她们当家的都很大男子主义,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稍有做错就要被骂,重则动手,多少次都是李全福、李庭那些人拦着,不然早就被打死了。

脸面什么的,早就没有了,要说日子难过,可谁家不难,人家疼媳妇的不是当上庄头就是巡逻队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

自从沈夫人、沈老爷接管庄园后,她们的日子多少要比以前好过了,家里面虽然还是穷,当家的也是很久没有乱发火了,她们心里轻松不少。

“很高兴今天能参加大家的丰收节,第一季水稻要比往时提前耕种、提前收货,大家还一面沤肥、伺候旱地、操持家里,辛苦大家了。”

“今天大家一定要好好享受这些收货,因为贵了今天,你们又要开始忙活了,再过不了多久,还得把第二季秧苗种下去,所以接下来又得不ring的干活。”

“至于旱地里的南瓜,大家都留着做老南瓜,番茄、辣椒现在红的已经很多了,除了要留种的,辣椒晒干,番茄每天采摘好,每家记好重量,到时一品香的人会来收,至于价格我不太清楚,但不会坑你们的。”

南丰国对农民还是很友好的,水田税赋重些,旱地的话基本都是固定的税,以往是收取银钱的,这次没有说,因该是没有改变。

每年都是秋收后才收税,但温慕清名下的庄园是上面直接给的,点名要她种二季稻,因此已经提前知会他们,第一季收货后就会把税粮收走,且第二季还是有税的,只看产量和税赋比例收。

也就是说上面只看年产量,你种一季还是两季,你名下的水田年产量合计数是多少,都按3层收税。

“我们相信沈夫人,只要日子过好了,再累我们也不怕。”

难得的,附和的人不少,看样子都是发自内心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