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裹足不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开局保下岳飞,启昏君逆袭之路!
裹足不前?
作为大宋开国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创立一套国家治理制度确实有其当时时代背景。
那就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整个国家走向由盛转衰,从而导致五代十一国分裂局面的惨痛局面。
可以说赵匡胤的治理制度旨在应对藩镇割据和纷争乱世基础之上的。
并且在统一国家后的国制设计和朝纲建立大多都是沿袭唐朝的制度,应该说是在眼下确实有些是不合时宜。
“守祖宗基业就应不囿于祖宗之法!如若破祖宗之法而能固守祖宗基业,那么祖宗泉下有知自然也会倍感欣慰!”赵构目光坚定缓缓的说道。
他要向这些候任官员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同时也是强化这些官员的变法决心。
如果连祖宗之法都敢破除,那么还有什么能够阻挡革新变法呢!
目光坚定!
殿内的候补官员见到官家如此坚定的目光,在内心中同样激情澎湃。
他们都是对收复北境和中兴大宋抱有强烈的期望,同时也是希望能够积极参与到革新变法之中去。
官家的这种决心和这种转变,成为了这些地方官员们巨大的推动力。
“臣候任岳州知府周峻回禀官家!臣以为变法革新应摒除个人私利,一切以朝廷大局为重。如若私利当道,则变法恐难实施矣!当年王安石变法便是为保守派所累及,因而变法失败!”候任的岳州知府周峻说道。
当时王安石变法之际,便有一些传统守旧的士大夫抱团成为利益集团,他们在传统与现实,道德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举棋不定,从而在变法的把握和选择上迷失方向。
利益集团的士大夫们站在维护传统道德和老祖宗法则至高点上,对变法横加指责和妄议干涉。
在国力交困和外敌侵犯的现实中,无视朝廷中存在社会问题和军务问题,对变法种种举措横加指责,甚至以变法为耻,不与变法者为伍,视变法为大逆不道。
传统士大夫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甚深,把祖宗之法看得非常的重要,把声誉和名利看得比江山社稷还重要。
面对着变法便只剩下空洞的道德说教,不切实际的完美追求,就把治国平天下的神圣职责变成了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
最终这些守旧派成为了王安石变法的绊脚石,将本可日渐中兴的大宋推向了一汪死水之中。
“周卿所言不无道理!从吴起、商鞅变法,再到我朝熙宁变法,无一不是在逆境中前行。但凡革新难免触及朝臣私利。或许是政治私利,或许是钱财私利,但凡种种私利皆可成为阻拦变法的利刃。摒除个人私利,以朝廷大局为重,方能将变法推向成功。”赵构说道。
难得这些候任地方官员能够如此高的认知和格局。
虽然这些人没有入朝为官,但看到变法的站位同样非常的高。
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对于变法持怀疑态度或者反对意见的注定是大有人在。
这些候任的知府知州们,怎么样破除反对的棋局,不仅仅考验这他们的智慧,同样考验着朝堂这些宰执们的智慧。
当年王安石用他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思想,去挑战传统守旧的士大夫们的时候,显然是低估了他们的实力,从而最终败下阵来。
“三位爱卿之言,各有各的领悟。朕以为皆对变法要义领会颇深,然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来推行变法。”
“诸位皆为州府之父母官,革新变法是国策,但不是全部。政令、民政、吏治、审决讼案、稽察奸宄、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职责。同时配合军务之事亦不能落下。”赵构所说不无道理。
府州的事务繁杂,并且关系错综复杂。
主官必须对各项制度都能够非常清晰明了的掌握,才能真正的去治理好一方之地。
“太祖立国之初,便是与文官共治天下,重文抑武变成国策。然今时不同往日,一味抑武恐难护朝廷周全。文武兼备方是眼下我大宋朝之根本所在,文武之道不可偏废。”赵构动情的说道。
毕竟太祖赵匡胤经历过五代的战乱,深知藩镇割据对朝廷的危害。
而其为了防止重蹈覆辙,实现大宋的长治久安所作出的政治选择和所采取的政治举措,于是便产生了重文抑武的文官政治。
太祖的理念便是以文官为朝堂主导,用传统的文官制度和儒家思想来统一和治理国家。
因此从太祖太宗时期,再到真宗仁宗时期,基本上在对外战争中没有占到过什么便宜。从最初的对辽战争,再到对西夏的战争,基本上都是负多胜少。
偶尔的胜利还是以纳交岁币而息事宁人,最终还是劳神费力空忙一场。
可以说赵构是看到大宋这部战争机器羸弱的实质之所在。
直到靖康之耻之时,才是这个国策真正爆发的高潮点。可是南渡之后,依旧沿用着这样的压制武将而重用文官的方式。
或许会有对拥兵武将的猜忌,但确实对于军务大事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朕想说的是,府州主官必须熟知军务。特别是距离前线较近之州府,如三位爱卿中的岳州和秀州。”
赵构在军制改革的过程中,将之前宣抚使负责的地方民政事宜剥离出来,便是为了让前线将领能够专心军务,同时也是为了让宋军减少对百姓的骚扰和贪腐。
那么同理,地方州府主官如果能够熟知军务,那么在战时能够在后勤和战损方面及时有效的应对,对于将来北伐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诸位到了各自府州,须多思多学多看多做,少一些纸上谈兵,少一些明争暗斗。革新变法实施好的府州,若对比能够进步巨大,朕必定亲临嘉奖。望诸位爱卿勠力同心,干好各自分内之事!”赵构语重心长的说道。
与这么多地方官员面对面的机会并不多,但赵构还是希望自己的一些话语能够尽可能激励到他们。
多一些鼓励和期许,对未来有嘉奖的期望,必定会让这些候任官员快速成长,从而成为大宋朝的国之基石。
“臣等谨遵圣谕!定不负官家所托之重任!”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