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开局保下岳飞,启昏君逆袭之路 > 第87章 尸位素餐?

第87章 尸位素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开局保下岳飞,启昏君逆袭之路!

尸位素餐?

赵构居然这样说赵氏宗族的子子孙孙?

原来太祖赵匡胤建宋以后,厚待宗室子弟,制定了宋室三派。

即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和魏王赵廷美三兄弟的三派子孙皆为宗室子弟。

立国之后,编写三派玉牒,即皇族族谱。并且编写了三派各自十四个字的昭穆,作为辈分的区分。

其中太宗一脉的十四字昭穆为: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而赵匡胤三兄弟的名字也甚为传奇。

太宗为了避太祖的名讳,将自己原名赵匡义改为赵光义。

魏王赵廷美更郁闷,先是避太祖的名讳改为赵光美。

后来二哥登基后又避太宗的名讳,改为赵廷美。

但不管怎么样,都体现出太祖对自己亲兄弟之间的感情。

赵构心里很明白,自己作为太宗一脉,与太祖和魏王那一支已经是血脉久远。

如果继续按照太祖制定的宗室政策,那么这几千的宗室冗官也很难裁汰。

如果宗室这一块不裁撤,那么裁汰冗员很难显示公平。

“宗室既为朕之宗亲,在国策面前更应带头。朕以为裁撤宗室冗员有两个要义,即五服之内与有功劳者可酌情考虑不裁。”

赵构这样的提法也是权衡了利弊的结果。

五服最开始是一种丧服制度,按丧服麻布的粗细来衡量血缘的远近。

后来则是指宗族关系在血缘上的远近。

五服之内按照后世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五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如果出了五服,则代表血缘关系已经超离了五代人。

因此赵构认为五服之内的可以考虑不裁撤,这也是玩了个心计。

毕竟靖康之变把太宗一脉的宗亲拿得七七八八,至少三代之内的所剩无几。

那么五代之内的也就不多了。裁撤不裁撤的也就没有多少宗亲可言。

至于赵构说的宗亲中有功劳者可以不裁撤,这点就算不是宗亲,也会酌情考虑。

“官家圣明!”

李光一听不由得发自内心的赞叹。

官家这是真的为了革新变法下了血本和大力气,这样的做法既保全了血缘近的宗亲的体面,也为宗室子弟今后建功立业有个方略的指导。

“如此说来,冗员和补官的约八千人,再加上宗室冗官的三千人,我大宋的冗官总计已是万千余人。冗官不裁,将无可充之军资,国亦将不国矣!”赵构正色道。

听完李光的详细描述,赵构心中已经有底,也更加强化了他对裁汰冗员改革的决心。

“既然李卿对冗官之事已熟知,想必已有对策。”

做为皇帝,不仅仅要臣子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臣子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并不太难,而考验功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官家话,臣以为裁汰冗官目下分裁汰与管控二法!”

“裁汰主要以常参官和地方官裁汰和补官为主,管控则是减少勋官、爵位和补官的产生”

“臣以为这万余人可先行做筛选。可分三步实施,第一步按照官家所列五服之内和有功劳者保留。第二步将无能无德之人裁汰,第三步将剩余者优中选优推荐选拔给有司。”李光胸有成竹的说道。

“嗯,很好!裁汰不可过于激进,亦须徐徐裁之,善后之事定当做好!”

但凡涉及到裁汰冗官,那么损害的则是其背后的门阀和官员。

不管是哪一级,一旦形成柔性对抗,损害的最终还是朝廷的利益。

站在赵构的角度,不可能把对抗的官员全部拿下,毕竟可用之人太少,无用之人太多。

“臣谨遵圣谕!”李光激动的说道。

官家此言一出基本上就确定了裁汰冗员可以执行。

并且吩咐的不可过于激进与自己的三步走的方式基本没有差别。

这就说明官家对自己署理的事情非常认可,对自己处理的节奏也非常认同。

“变法之事还有何进展?”

现在赵构心中关注的事情确实太多,政事与军务两大主线都是大事。

革新变法与军制改革都是除旧革新所必须要走的路。

更何况还有创建新军和开发火器等等。

但事无巨细都需要自己细细过问,只有皇帝在过问在关心,那么底下的人才更有动力去做好事情。

“臣有事启奏!革新变法之中吏治之法与强兵之法目下李相与韩枢相皆在行进之中,且推行顺利。而其余富国之法与取士之法亦进展颇为顺畅。”

“目下臣会同户部与工部,已将涉及农田水利、方田均税、贷苗之法、市易均输法等宣告地方。御史台亦派出监察巡视各地,以行使监督之权。”

“流民招抚司已在京湖、川陕和江淮三线建立分司,配备人员负责招抚。目下以搭建完成,预计会初有成效。”

“同时取士之法已与礼部、吏部进行商议,已有方略。只是科举考试不算太急,且不能太急,因此放在最后。待明年殿试之时,官家便有天子门生可取。”

赵鼎一口气将变法各个方面的进展一一道出。

赵鼎的急切心情或许更甚于赵构。

他在被贬谪期间,一直为朝政思考,并总结自己施政期间的得与失。

当时可谓是空有满腔热血和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

而现在官家给了这么好这么大的舞台,他自然不敢怠慢。

于是整日扑在革新变法的实施之上,算的上是夙夜为公。

“如此看来,赵卿总揽这革新变法之事如此短时间内便有进展,也算是卓有成效。”

赵构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

从赵鼎回临安拜相,再到革新变法方略的形成,最后到现在的实施。

前后不过几个月时间,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进展,确实出乎赵构的意料。

“皆是官家鼎力支持的结果。如无官家圣训与指导,变法之事绝无可能有如此快的进展。”

赵鼎此时也不敢率众人领功。

一来变法才刚刚开始,官家此时的话只是象征性的鼓励一下而已。

二来变法确实最大的推动者还是官家。

“赵卿之言非虚!变法之事乃是朕强推,亦是朕筹划。然最终还是要靠众人合力实施,且最终有个好的结果方能成功。”

“朕誓言变法之事不可受到任何干扰而半途而废,一定要持之以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