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农家小医妃 > 第256章 朝议

第256章 朝议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家小医妃!

翌日早朝上没看到白崇山。

就连皇后每日必给自己下的慢性毒药也没有拿来。

皇帝倒是能理解。

保福公公却郁闷了。

白家不过死了一人而已,至于白皇后如此伤心?

……

京城最为繁华的那条街上全是高档的珠宝店,成衣铺,以及银楼当铺组成。

这里是有钱人家夫人小姐们的天堂。

也是男人展现财力雄厚的地方。

天微亮,好几家店铺之中就传来了打斗声,这些店铺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招牌上有着一个天字,代表着这些店铺是同一个东家。

打砸声持续了很久,愣是没人报官,也无人在附近走动。

倒是能见到一些身穿江湖武者服饰的人,在各处路口徘徊。

一旦有人靠近,立即将其赶走。

辰时到,正好是早朝开启的时间,这条街上依旧看不到一人,没了往日该有的景象。

而在朝堂上,皇帝与群臣讨论了今日最为重要的事后,就感觉到了一阵疲惫。

所有大臣都十分清楚,能好好的商议朝事时间不多了。

不过也有人暗暗高兴。

昨晚白府出了那种事,恐怕恨极了皇帝,起事时间应该不远了。

向着白家的那些大臣们满脸阴霾,冷光四射,与之对立的朝臣小心谨慎,防备这些人下绊子。

轩辕肃就是其中之一。

白府害人不成反害己,即便他昨夜就做了一些准备与应对手段,也难免担心。

轩辕肃天真的认为,白皇后扶持他争夺太子之位是出于真心,毕竟皇后嫁入皇家,就是轩辕氏的人。

可他完全不知道,这也是白皇后的聪明之处,明面上与白家分庭抗争,其实是在为白家铺垫另外一条路。

有朝一日白府造反成了皆大欢喜,失败还有肃王殿后,轩辕家的江山,无论如何也逃不出白家的五指山。

至于二皇子,实力是有的,可惜离得太远,鞭长莫及。

他在京城的势力,但凡被白家发现,都会用皇帝的名义拔出。

所以不足为虑。

玉王胸无大志,没有足够匹配野心的实力,只懂得站在皇帝身后享受眼前的权利,最好对付的也是他。

白家甚至都不屑花心思在他身上。

真正让人头痛的还是蒙家军,这可是一头闭眼养息的猛虎。

一旦站了起来,白家与二皇子联手,也未必讨得到好处。

白家军纪律严明,很难安插自己人。

就算有,也是一些有名无实的偏将小官,根本没什么大用处。

所以朝堂官员的心思皇帝一眼就能看明白,却毫不在乎。

白家是敢造反的,也在为了造反做准备。

可这个时候不敢。

“有本启奏,无本退潮…..”

保福公公得到皇帝的暗示,高声唱吟起来。

一部分人心里松了口气,肃王的人却是无所谓的姿态。

倒是偏向白家那些,面色不对。

他们一大早就接到消息,白崇山让这些人尽量拖延早朝时间,他有事要做。

如今这个时辰了,还不见人传来消息,该如何是好呢?

“退朝吧!”

皇帝大手一挥,轻声说道。

保福应是就要公布。

却见文官一列走出一人,跪地拱手道:“臣有本启奏。”

皇帝一看此人,顿时心知肚明。

白家的亲信吗?那就看看你们要做什么。

“说来。”

皇帝威严的道。

“是,陛下。”

那人态度很恭敬,墨了片刻,整理一下语言,缓缓开口道:“今年江南的税收还未及时上交。

眼看十月已经快要过半了,还请陛下委派一人前往江南征税。

西凉达子常年虎视眈眈,大燕最近几个月兵马与粮草时有调动。

臣认为,陛下应该让蒙家军兵分两路,由朝廷抽派人手掌管一部分兵力,前往我国边境燕云州,以备不时之需,防止大燕忽然进犯。”

这话一出,好些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有人看向说话那位似笑非笑。

皇帝的眼中精光乍现,随后心头便是一喜。

此人在文官行列中也算支柱,但他坏了规矩。

文官不言战事,此人明知故犯。

是白家出的主意吗?

“大胆文阁士,你僭越了。”

肃王猛然爆呵,声音很大。

文阁士一惊,面色顿时巨变!

猛然想起,白崇山的意思不是让自己说这事,而是辅助兵部侍郎。

他一时嘴快,只想着拖延时间,说了出来。

肃王的声音将其唤醒,此人急忙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为自己辩驳。

“臣该死,臣俞樾了。

但臣家中长子正在军中历练,今早入宫前,听见小儿与前来唤他的将军谈起此事,情急所致。

武官多半都是蒙家军的旧部,陛下有心宣布退潮之事,却无人提及大燕动向,臣便多了这个嘴。

绝对无心妄议边关之事,还请陛下明鉴。”

这话说的句句在理,显得自己多忧国忧民一般。

皇帝脸色冷了下来,正要开口,却见武将那边走出一人,跪地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皇帝眯眼,又一个白家的跟随者。

“说来。”

两个字,透着浓浓的不悦。

“文阁事无罪。

虽朝堂有明文规定,文官不可妄议战事,但这并非战事,顶多就是一个建议罢了。

而且也不是头一回有文官如此。

前右相白大人也提过类似的朝议,臣认为,文阁事只是效仿,并非有意。”

这话直接让皇帝的怒火提升了不少,冷冷的目光看着下方的人。

淡淡道:“你的意思是,此事不与追究?”

那名武将顿了片刻,低头道:“臣不是这个意思。”

皇帝冷哼一声,说道:“朝议不是儿戏。

肃王,此事你如何看?”

反正肃王身后是皇后,他的势力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很反感白家。

这件事就让肃王与他的人来说,无论出什么注意,他都应允。

如此给这双方制造一些不痛快,就算皇后与白家将来要磨合两方势力,也有阻碍。

芥蒂一旦产生,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

肃王想的却是,白家独大,他虽有皇后撑腰,明面上皇后也与白家保持距离,甚至还会针对。

能拉下白家阵营里的官员,也算一件好事。

于是道:“回陛下,臣认为文阁事应该卸掉官职,告老还乡。

大庸律令早有规定,文官不议战事,武将不管溃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文阁事无论出于什么想法,都不适合站在文官一列。

不如辞官回家,修身养性,想要回到朝堂之上,可去军营历练,博取战功,再来言谈边关。”

皇帝点头,看向文阁事:“你可愿意?”

文阁事脸色苍白,心有不甘。

朝廷早晚都会易主,这个老皇帝当真可恶。

这种时候不想着如何稳住江山,还来打压朝臣,简直就是一个昏君。

还有肃王,真以为把自己弄走就能斗得过白家了吗?

这对父子一个比一个无能。

但这种话他不能说,大庸律法在前,今日就算白崇山在场,恐怕也不好为自己说话。

就算很不甘心,他也无可反驳。

“臣愿意辞官归田。”

皇帝定定的看着他:“你可有不服?

玉王如此判定,并无过错。”

“臣不敢不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