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孙传庭失踪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日月山河无恙!
因为日本那边再次爆发战争,朝鲜这边开始大量征召朝鲜人入伍,去日本本土作战。
因为万历时倭人攻打和奴役过朝鲜人,所以听说张侯爷征兵是去日本打倭人,朝鲜百姓是踊跃参军,短短五天,就有七八万朝鲜人应征入伍。
大船运到琉球先集训三个月。
这些朝鲜青壮,大都是参加过民兵训练的,三个月的集训,足以让他们应付绝大部分正面战场的战斗。
有了这几万朝鲜生力军的加入,原本胶着的战场,瞬间发生变化。
北九州的大友式三个月不到,就被岛津式打败。
大友式的大名在城里杀光自己妻儿家眷,然后自焚于家中。
手下那些武士,不投降的,全部被岛津义弘下令斩杀了。
南九州的龙造寺式见岛津义弘进攻如此凶猛,马上派人来求和。
最后,龙造寺式以附属的名义投降岛津式,也就相当于成了岛津义弘的家臣。
这样,整个九州岛,也就归于岛津式的势力范围。
德川幕府也察觉了岛津式的动作,马上派大军往九州岛而来,大有要将萨摩藩摁死在襁褓里的打算。
孙传庭被调回京师,驻守保定府。
朝廷没钱,崇祯让孙传庭自己就地筹集粮草练军。
孙传庭看到满是萧条的保定,建奴数次入关,都是在河北一带肆虐,百姓早就穷的响叮当了。
哪里还能筹集粮草啊,百姓都没得吃的,
孙传庭也是狠人,老百姓那点粮食他看不少,也不屑去征集,而是学张梵,将目光看向保定府的大小土豪士绅们。
孙传庭这样一弄,整个保定的土豪士绅们可遭了殃了。
老实交出孙传庭要的钱财和粮食的,就能免遭皮肉之苦。
有些视钱财如性命的,可就惨了,不仅挨了打,家产也被夺取大半。
由此,无数弹劾孙传庭的奏折被递到了崇祯那里。
就在崇祯下旨斥责了他一番,让孙传庭入京当面解释时,孙传庭突发耳疾,导致一只耳朵失聪,于是向崇祯辞官。
看到孙传庭辞官的折子,崇祯很生气,坐在暖阁里指着奏折大骂。
“这个孙蛮子,朕不过就是说了他几句,他倒好,居然辞官,真以为这大明朝,离了他孙传庭,它就要倒了吗,真是岂有此理。”
王承恩在一旁不敢说话。
崇祯的脾气他知道,发起火来,谁都不好使,只有等他消了气再说。
好半天,崇祯终于发完脾气,王承恩给崇祯递上一杯茶。
“皇爷您消消气,为了一个臣子,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奴婢看这孙大人也不是不知轻重的人,辞官之事肯定有隐情,不如派人去看看,查个清楚。”
崇祯听完王承恩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于是派出心腹锦衣卫去调查。
很快查明,孙传庭患耳疾导致耳聋属实,所以崇祯没有允许孙传庭辞官,而是革职查办。
孙传庭没办法,只好到易州等在朝廷派人继续调查自己。
保定府学教谕尹三聘举报孙传庭,称孙传庭乱抓百姓(之前有多名孙传庭麾下士兵被百姓刺死或刺伤,这些人都是尹三聘的同乡)。
朝廷新派来的官员杨一儁再次核实孙传庭病情属实,并将尹三聘的告状称为“泄愤”而不受理。
但是崇祯帝在众多弹劾的奏折的影响下,已失去对孙传庭的信任,得到杨一儁的回报后坚称孙传庭称病“显属欺罔”。
并认为杨一儁在包庇他,遂将孙传庭和杨一儁两人一并革职,派锦衣卫将孙传庭逮捕入狱。
孙传庭一生三次入狱,这次入狱就是三年。
等三年后,也就是崇祯十五年时,才被放出来。
这个时候的大明已经摇摇欲坠,流寇已经成了气候,大有推翻大明朝廷之势。
崇祯想孙传庭再次拯救大明于为难之中。
但是三年时间早就物是人非了。
李自成当年被孙传庭杀到只剩十几人。
而现在的闯军,早已经是几十万军队的规模。
而且孙传庭领到的武器也是腐朽不堪。
长枪一折就断,火铳也全都生满铁锈。
拿着这些东西,下场可想而知。
历史中的孙传庭,就在和李自成的决战中,陨命于潼关。
自此,大明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终于撑不住了。
一年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这一天,被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在煤山上自缢,大明亡。
当然那是在原本历史中。
但是在这里,孙传庭想死还真不容易,因为张梵不让他死。
朝廷的锦衣卫很快到达易州,因为孙传庭正在那里等待锦衣卫的到来。
锦衣卫来的不对,就四个人。
“孙大人,陛下有旨,孙大人扰乱敌方,迫害百姓,要押孙大人入狱等候陛下裁决,孙大人请吧。”
一个小旗官看到孙传庭,拿出一封圣旨,也不念,只是将皇帝安的罪名说了一下后,就要带孙传庭走。
孙传庭从没看过这样传旨的,但是当那个小旗官将圣旨递给孙传庭时,孙传庭也无话可说,因为圣旨上就是这样说的。
跟着四个锦衣卫,孙传庭上了一辆囚车,四名锦衣卫则骑着马押着囚车离开了易州。
几人一路日夜不停的赶路,除非战马实在跑不动了,才停下来休息。
一路上,孙承宗发现,不是回京城的路,而是向着山东去的方向。
停下来休息时,一个锦衣卫打开囚车,然后将套在战马上的套子取下来,并给马套上马鞍。
“几位军爷,我们不是回京城吗?这方向可不是回京城的。”
小旗官走过来给孙传庭一个抱拳礼。
“孙大人,我们不回京城,我们去山东,去我家侯爷那里。”
孙传庭对此并不惊讶,山东的张侯爷做出这样的事,可并不奇怪,他小子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我去了,我家人可怎么办,再说几位冒充锦衣卫,可是死罪啊。”
一个锦衣卫这是端来两个盘子,盘子里装着几块烤鸡肉,还有几个烤土豆。
“孙大人,先吃点东西,已经里山东边境不远了,也不用再掩人耳目了,明天咱们骑马赶路。”
孙传庭端着盘子,看着盘子里的食物,也没什么胃口,他很担心家里人的安慰。
孙传庭家里人肯定会因为自己潜逃一时被皇帝迁怒。
“孙大人不用担心,咱家侯爷早就将大人的家眷接走了,可能现在他们已经到了侯爷哪里了。”
小旗官像是看出了孙承宗的担忧,于是将实情告诉了他。
孙传庭这才开心起来,一路颠簸,肚子早就饿了,很快就将盘子里的食物吃了个干净。
五人一路疾驰,十天不到就到了牟平城。
在城门口,孙传庭见到自己的家眷,一大家人正流泪等着孙传庭,一起来的,还有张梵,李岩和孙承宗。
“侯爷,孙大人,孙某有礼了。”
孙传庭给张梵他们深深的行了一礼。
“孙大人客气了,快快进城去,这里可不是说话的地方。”
张梵和孙传庭也算老熟人了,以前可是一起剿过流寇的,也算同一个战壕扛过枪的同志。
一路上,孙传庭的家人都拉着孙传庭叽叽喳喳的,给孙传庭说着这段时间,在这牟平城的生活日常。
给孙传庭接风的宴席是在张梵家里举行的,厨子是专门从楼外楼借来的。
孙传庭一家就在张梵这里安家了。
而崇祯在得知孙传庭在押回京师的路上居然突然失踪了,气得崇祯派人四处查探,但是都了无音讯。
崇祯只得说服自己,一定是被流寇给泄愤杀害了。
杨嗣昌剿灭流寇的战事也越发艰难。
手下将领越来越难以指挥了,这让杨嗣昌的很多战略都无法进行。
尤其手下的左良玉,势力最大,军兵最多,也最不听话。
杨嗣昌知道左良玉这是记恨自己,曾经命人打过他军棍。
于是为了拉近和左良玉的关系,杨嗣昌设下酒宴,请来左良玉喝酒。
左良玉虽然有怨气,但是杨嗣昌毕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自己不去多少有点不会长官面子,所以也带着礼物去赴宴了。
“左总兵,本督知道你有怨气,本督也不是不近人情,左总兵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中,是出力最多,也是战功最大的,所以本督打算向陛下左总兵为平贼将军印,以后这剿贼一事,除了本督,就是左总兵说了算。”
左良玉听完非常高兴,忙跪下说道:“如果果真如此,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助督师剿灭流寇,在所不惜。”
杨嗣昌看到左良玉如此态度,也是开心,举起酒杯和左良玉干杯。
一顿酒和一个承诺,杨嗣昌借着酒劲,马上写了一份折子,提议封左良玉为平贼将军。
看到折子被送出去,左良玉再次给杨嗣昌下跪感谢,然后才在亲兵的搀扶下回了自家营帐休息。
但是第二天酒醒后的杨嗣昌,又后悔了。
他觉得左良玉为人张扬跋扈,以后有了平贼将军印后,还会把自己这个总督放在眼里吗。
想比左良玉,陕西总兵贺人龙就要好控制许多。
所以又马上写折子,建议由贺人龙代替左良玉,挂平贼将军印。
而且贺人龙为人骁勇善战,对朝廷也是百依百顺。
崇祯看着两封奏折,一番思考后,同意了杨嗣昌让贺人龙代替左良玉,挂平贼将军印的要求。
待此议得到崇祯帝批准后,杨嗣昌又反悔,担心引起左良玉不满。
而且贺人龙的兵力与战绩都无法与左良玉相比,难以取而代之。
再次上疏请求崇祯帝收回成命,仍用左良玉为平贼将军,贺人龙则以总兵衔行事。
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两面不讨好,导致左良玉和贺人龙两员骁将都不肯听命。
左良玉和贺人龙更是纵容手下四处劫掠百姓,对杨嗣昌的喝阻也充耳不闻。
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也对他阳奉阴违。
杨嗣昌事先已经传达崇祯帝圣旨,令郑崇俭及副总兵贺人龙、李国奇留蜀协剿。
但是郑崇俭写信给杨嗣昌,称他率陕西兵与左良玉麾下的张应元、汪云凤在太平县境内搜剿,“持银买米三月不得升合”,以此为借口,按兵不动。
杨嗣昌再三催促后,郑崇俭干脆在川北太平县称病,杨嗣昌调他会师大宁(今重庆巫溪),郑崇俭不应,反而由太平退回陕西境内。
贺人龙、李国奇也以“兵瘦马缺、弓矢皆乏”为由跟随郑崇俭而去。
杨嗣昌多次写信催促,毫无效果。
由于川军既不能拒击又不能守险,客兵又三心二意,不愿入川围剿,这就给张献忠以可乘之机。
张献忠带兵突出四川,和接应而来的罗汝才汇合一处。
在夔州府大昌县土地岭击溃张应元、汪云凤所部明军,使“剿局”再度恶化。
四川巡抚邵捷春一意孤行,分兵镇守观音岩,夜叉岩,三黄寨,鱼子涛等地,每个地方守军多则七八百,少的只二三百人。
部将邵仲光给邵捷春建议收缩兵力,邵捷春也不听,坚持认为张献忠他们不会从自己辖区出逃。
这些兵力那里挡得住合并一处的张献忠和罗汝才。
张献忠他们猛攻邵捷春的辖区,让后突出重围,但是张献忠他们早就逃出四川,进去湖北襄阳。
杨嗣昌气得用尚方宝剑看了邵杰光的后,将四川巡抚邵捷春收押入监。
但是即便这样,大势已去,献贼早就桃之夭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