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明末之虎 > 第四百章 清虏猎杀令

第四百章 清虏猎杀令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末之虎!

两天后,崇祯皇帝同意由李啸全面驻防山东,并节制山东全境兵马的谕令,由宣旨太监王之心带着,一路前往山东而去。

而此时,在黑龙江入海口,那座规格与库页北堡一样的庙街堡,终于成功建立起来。

望着面前这座周长四里方方正正,内层夯土外包青砖的大堡,镇东营营长武壮的心下,十分喜悦。

这座庙街堡座落于黑龙入海口位置,东临鞑靼海峡,南据黑龙江,引黑龙江水入护城壕环城而过,整座庙街堡凭海恃江,地势十分险要。

为了方便海运以防备需要,庙街仅开了东门一座城门,这东门朝向大海,离海边不过四五里远,却是十分有利于水师运输各类补给与商货。

而诸如瓮城、城楼、角楼,炮位、女墙、雉堞、千斤坠暗城门之类防御措施,皆已全部修建齐全。整座城堡,城高为15米,墙面马道宽6米,十分的巍峨雄峻。

武壮原本以为,在建筑庙街堡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清军来捣乱,于是他调集了镇东营的甲总乙总两部兵马,以及全部的骑兵部队,对正在建设的庙街堡严加守卫。

却没有想到,从庙街堡开工,到整座城堡完成的两个多月时间内,根本没有清军前来袭击騒扰,倒是让武壮大为奇怪。

直到他收到李啸的飞鸽传信后,才知道,入关清军被消灭了4万余人,且金复二州被唐军夷为平地,那清朝已然元气大伤,眼前只得据守国中,舔舐伤口,以图恢复。故而再无余力,去进剿位于黑龙江入海口这样蛮荒地带的庙街堡。

只不过,清朝想安安静静地休养生息,李啸却不打算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很快,武壮传到了李啸亲自颁下的《清虏猎杀令》。

其实,这份清虏猎杀令,与当日在库页岛上所颁布的,用鞑虏换奖赏的方法十分相似。都是利用附近的各海西女真部落,用赐给奖赏的方式,鼓励他们的部落战士,去猎杀清朝鞑子。

现在库页岛已然平定,再无清朝兵马前去,故这个猎杀鞑虏的策源地,自然要前移到这黑龙江入海口处的庙街堡来了。

收到这份猎杀令的武壮,立即派出手下,前往附近的几个海西女真部落,向他们宣讲李啸的这项新政策。

听到这项可以用清虏换奖赏的新政策,一众海西女真部落,皆是十分欣喜。

原本,在庙街堡还未建好时,唐军就已给他们两项优惠政策,大得这些野蛮部族之心。

第一条政策,是告诉他们,现在已是唐军治下,彻底脱离了清朝的统治,故再不用向清廷交纳税赋,而唐国公李大人宽大仁德,怀柔远人,准允治下的全部海西女真部落免赋三年。

第二条政策,则是允许他们,将来和库页岛上的土著一样,每月月底的三天时间内,可前往建好的庙街堡进行贸易,用部落产出的兽皮肉干冻鱼等物,来换他们所极缺的盐巴,布匹,铁器等物。

而现在,这位唐国公李大人,又给了他们一条新的财之道,却是充分地利用了这些野蛮部落骁勇善战的特点,更对了这些嗜血好杀的野蛮部落的胃口。

有道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家住在黑龙江南岸,离庙街堡约一百余里的黑勒里地区,海西女真图根部落的成年战士济什特,就被部落头人宣布的这条猎杀令新项策,所深深吸引。

“儿郎们,你们听清楚了!只要斩杀一名清虏,唐军的赏格是,两斤盐二十斤粮食再加一匹棉布,或者是两斤盐二十斤粮食外加两件铁器,这样厚重的赏格,可比原先清人给的什么扇子坎肩之类的颁赏,要强太多了啊!唐军还说了,只要我们能猎获清虏,不论是死是活,他们都要。而且,这赏格永远不会取消,会永远等着我们部落的勇士们,用鲜血与勇力,去把它们取来!”

听了部落头人的大力鼓动,包括济什特在内的部落战士,无不热血沸腾。心情激动的他们,齐齐出有如狼嚎般的高声啸叫。

要知道,唐军的商品,诸如铁器,布匹、食盐、粮食等等,基本都是这些海西女真部落所极其紧缺的生活必须品,对于部落的展壮大十分重要。更何况,在蛮族部落中,能通过流血战斗得来的荣誉与奖励,远比流汗出力的打猎所获,或是贸易通商所得到的物品,更受族人尊敬。

其实,唐军现在给的赏格,虽然看上去很可观,却比原先在库页岛上颁布的赏格要小得多。

这是因为,李啸考虑到,在自已那先南后北的计划实施后,这项赏格,极可能会长期在外满洲一带实施,故不能一次性把这些蛮族部落喂饱,得象养鹰一样,让他们在得到奖励之时,还得保证足够的饥饿感。

心情激动热血沸腾的济什特,回到自家的树皮屋后,立即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出去捕获清虏。

他先将自家那匹两岁大的成年青马,好好地洗刷了一遍,又给它喂了豆子精料,这匹青马洗净吃饱后,顿时精神抖擞,咴咴地打着鸣,不停蹘着蹄子,一副精神昂扬的状态。

然后,济什特将那有足有一石之力的桦木弓矢,仔细地调弦、放弦、修整,确保弓矢没有任何缺陷与隐患后,才把它插入鹿皮箭囊中,在青马侧后部挂好。

接下来,济什特又把最近刚刚磨好的骨制箭矢,精心挑选了二十根,一根根地将尾翎梳理整齐,再插放于桦木箭袋里,于青马的侧后部另一侧小心挂好。

整理完马匹与弓箭,济什特就穿上了祖传的鱼皮盔甲,将一把一寸来长,用鳇鱼皮制成刀鞘的小解刀,在腰间别好,再穿上厚实的牛皮靴子,打牢绑腿,把自已武装完毕,

随后,济什特再把备用的一大袋马匹豆料,绑好在马鞍处,又把诸如打火石,火绒布等必须品,仔细整理装好在衣服中,便牵马出门。

“当家的,等等。”

济什特刚把马牵出家门,妻子孟喀便从厨房中大步出来,将一个热乎乎的布袋子,双手端着交给了他。

“这是我刚做的,足够八天的干粮,你就带在路上吃吧。”孟喀凝视着自已健壮高大的丈夫,深情地说道。

济什特把这个热乎乎的袋子,在马鞍处仔细系好,张开双臂,将妻子深情拥入怀中。

“孟喀,好好照顾孩子,你们就等着我带好东西回来吧。”

“嗯,当家的,你放心去吧。”

济什特嗯了一声,放开妻子。

在妻子注视关切的目光中,牵着马匹大步走远,在到了部落出口处的山道处,他翻身上马,大喝了一声“驾!”,大青马一声长嘶,撒开四蹄,疾驰而去。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后,共同组成当今的阿穆尔河,而在明代,这条河被称为龙莽哥江。济什特逆着龙莽哥江南下,对当地地理十分熟悉的他,知道在龙莽哥江上游的哈刺马古地区,偶尔会有清瞄的巡逻队出现,所以,济什特打算前去那边,打个埋伏,看看能不能碰碰运气。

两天后,他就到了哈刺马古地区,在一条小道旁选好的埋伏地形,济什特便在这里呆了下来。

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济什特现,这小道上有许多新鲜的马蹄印,这就说明,清军的巡逻队会经常出现在这里,那么,自已只要呆下去,终究有所收获。

由于是盛夏,济什特埋伏之处的蚊子极多,对他进行轮番叮咬。这种环境,一般人肯定受不了,只不过,作为一名经常打猎的部落猎人,济什特对这样蚊虫叮咬,完全不当回事。

他在这里整整守了两天。

这两天中,有两次,有多达六七人的清军小队,从道上经过,由于清军这般人多,济什特不敢轻动,只能放任他们过去。

直到第三天中午,济什特才终于等到了机会。

只有两名清军巡逻兵,在这小道上,从北向南缓缓地纵马而来。

由于是夏天,这些巡逻的清军,嫌天气太热,都没有穿厚厚的盔甲,只穿着了薄薄的箭衣夏装,现在,却正好成了济什特的猎物。

“嗖!”

一道冷光闪过,一根凌厉的骨制箭矢,正中一名清军的胸口!

一箭插心!

这名清军惨叫一声,随即倒栽下马来。

“嗖!”

就在旁边的清军惊骇万丈,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之时,箭术出众的济什特,随即又是一箭疾射而去。

夺的一声,这根箭矢击飞了这名清军头上的凉帽,露出他剃得青的头皮,和那两根细小丑恶的辫子。

这名清军这才反应过来,是有人趁机偷袭。他哀嚎一声,猛磕马肚,便朝小道的一头猛窜而去。

来不及了!

济什特又是疾疾搭弓拉弦,吱吱的弦张声中,银白色的虎筋弦张如满月,用熊骨磨制的箭头,直指这名纵马狂逃而去的清军背心之处。

“嗖!”

一道凌厉的白光闪过,这名清军的背心之处,被这根呼啸而来的箭矢立即射中,喷起雾状的血花,箭头尽没,只剩下箭杆后的尾翎,还在背后摇弋。

这名中箭的清军,如触电一般浑身哆嗦了一下,便摇晃着掉下马来。

济什特从埋伏之地跃出,急急奔下山去,收割自已的猎物。

等他跑下山去之时,那两名清军所骑的马匹,早已跑得不知所踪。

济什特脸上的神色颇有些惋惜,不过,他更不多想,刷地从腰间抽出解小刀,立即开始割取地上那两名清军的头颅。

他的动作熟练而准确,解小割划了几下,两颗血淋淋的头颅,便被他整齐地割了下来,用牛皮绳捆在一处,绑了腰间。

济什特本想再把这两名清军好好摸索一番,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散碎银子或值钱东西,却忽地听得,从小道的南边,传来了越来越清晰的马蹄声。

糟了,有大队的清军过来了!

济什特急急站起,双指塞入口中,一声清脆响亮的唿哨,那匹青马猛地从林中窜出,疾跑到来到了跟前。

济什特翻身上马,猛磕马肚,向北疾驰而去。

他能听到身后传来隐约可闻的咒骂声,身旁便立刻不时有凌厉的箭矢,咻咻地追上了来。

济什特勒紧马缰,拼力狂奔,对地形极为熟悉的他,终于在连续逃了近半个时辰后,身后再无清军追兵赶来。

此时,人与马皆是大口喘气,十分疲惫,济什特摸到了摸绑在腰间的两颗头颅,心下却是十分快慰。

好么,有这两个清虏级,自已却可径去庙街堡,好好地换取奖赏物品了,这番辛苦却是值得。

接下来,人吃粮,马嚼豆,人与马皆恢复了体力后,济什特重新翻身上马,一路北去。

从哈刺马古,到卜鲁兀,到沼阴,再到自已部落所在黑勒里,济什特一路未歇,甚至连自家部落都未回去,便直奔黑龙江入海口的庙街堡而去。

济什特一路纵马急驰,脸上却是明显的焦急之色。

因为,现在是盛夏,他腰间的头颅,虽然撒了石灰,却已然散出了浓郁的恶臭味,开始快速腐败。济什特必须赶在头颅腐烂前赶到庙街堡,让那里的唐军验货交割后,才能顺利领赏。

如果在赶到庙街堡前,这两颗头颅便烂掉了的话,自已可就白忙乎了。

蜿蜒曲折小道上,济什特拼力打马飞奔,赶到了黑龙江边后,寻得个浅滩之处,便立即淌河而过。

此时,守堡的唐军镇东营营长武壮,也在城楼上,用千里镜看到,一名野蛮部落模样的骑手,正向自已飞奔而前。

当随着济什特越奔越近,武壮看清了他腰间别着的两颗血糊嘶拉的头颅时,不由得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好么,这么些天过去,总算来了第一个上缴头颅的土著了。”

济什特打马行进,直奔庙街堡东门,到了东门口外,他解下腰间的两颗头颅,向城头的唐军高高举起,嘴里大声地喊叫着。

“武营长,他说,他猎获了两个清军的级,特地赶来向我们换取奖赏呢。”翻译对武壮禀报道。

“嗯,放他进来吧。先验看级,若真是清虏鞑子的话,就按李大人的规定,把赏格给他。”武壮微笑着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