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手拎百斤狼牙棒力大无穷当女将 > 第188章 开拔

第188章 开拔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手拎百斤狼牙棒力大无穷当女将!

“车粼粼,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与杜甫的《兵车行》描绘的出征场面不同,家里人对李小草的出征的事很平静,平静的都有些诡异。

母亲陈氏奢侈的点燃五盏油灯,坐在炕沿,一针一线的缝制新衣服,江南那边天气炎热,丫头没两件凉爽的衣服可不行!

李父和陈大爷坐在堂屋,将李小草的那把五石强弓仔仔细细的保养了一遍,就连弓弦都换成了蟒筋。

“丫头啊,江南那边水汽大,切记保持弓身和弓弦干爽,不得轻易沾水,非到战时不可上弦,知道不?”

陈大爷一边用桐油保养弓身,一边给李小草叮嘱一些战场上需要注意的事项。此去江南,虽比不上西北边关的艰苦,倭奴也不及荒族人彪悍善战,但对于初次上战场的菜鸟,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李父沉默不语,只是在一旁摆弄着闺女送给他的小工具,小心翼翼的用棉布擦了又擦,直到没有一丝灰尘后才满意的放回小箱子里。

李小草的屋里,喝过药后的朱煜脸色已经好了许多,但满身的疲惫之色肉眼可见,他强撑着站在桌前,听着花儿的口述,将《铡美案》包公的唱词全都记录了下来!

大哥不顾礼法,亲自骑马接来马娟儿,来给妹妹送行。

嫂子马娟儿来到家后,也没说什么,洗了洗手,就立即走进里屋,帮陈氏做衣服。

李小草没有打扰家人们,而是来到院子里,将石碾搬到猪圈旁,守着几只围在一起的半大猪,仰望漆黑的天空,

今夜,整个下营村,无眠!

第二天一早,朱三身着铠甲,亲自爬上李家的茅草屋顶,将两杆带着红色长缨的大戟插在李家堂屋的房顶,随即沉闷的点将鼓就咚咚咚的响彻在清晨的下营村。

随着鼓声响起,一队一队的乡勇们开始在李家大门前集结,脚步声、报数声此起彼伏。

金昌县县令周志奎带着主簿、县尉肃立在院子里,等候大将军的差遣,连夜准备的粮草、甲胄已经全部装车,由民夫先一步启程运走。

陈氏身穿一身诰命服,带着李父、李平山、马娟儿、朱煜、花儿站在对面新房子的大门口,吴舌还是一副老农们的打扮,揣着手,站在街道两侧大人群里。

李小草一身戎装,坐在堂屋闭目养神,案子上点着一只粗大的时香,随着鼓声停止,号声将歇,时香也燃尽了最后一点火头。

李小草起身,戴上头盔,手扶腰间长刀,迈步走出家门口。

“启禀总管,三百乡勇应到三百人,实到二百九十九人,未到者二牛,请总管示下!”

朱三暂时担任乡勇们的队长,大声禀报队伍的人数。

李小草点点头,二牛哥现在身在左武卫,按照陛下的安排,他们应该会走水路赶往江南和自己汇合。

李小草扫视门前三百多年轻的面庞,心中微微叹了口气,此一去,不知还有几人能够跟着自己平安回来。

想起陈大爷的叮嘱,李小草将心中那点妇人之仁丢弃,扯开嗓门大声道:“陛下有旨,开赴江南,绞杀倭奴!”

“杀!杀!杀!”

三百位热血青年,高举手中的长枪,高声呐喊。

陈氏从对面新宅大门走了过来,对着面前三百人施礼,大声说:“此去山重水复,前途多艰,切身只盼得诸君凯旋归来。我等在家中,必当奉养双亲,抚育幼小,门户紧闭,不敢有私,若有违之,天地共弃!”

还是朱三,他站在队伍的最前列,拱手大声道谢:“家中事托付于汝,战场是我等一肩挑,待我凯旋日,美酒共饮之!”

说完,朱三摘下头盔,单膝跪地,请年长者保重身体,福寿绵长,年少者茁壮成长,无病无灾。

不管是下营村的村民,还是其他村送亲人归队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全都单膝跪地,大声应诺。恭祝将士们百战百胜,荣耀满身。

仪式进行完毕,李小草骑上杂毛马,呼喝一声,带着乡勇们正式踏上绞倭之路。

乡亲们跪地相送,直到最后一个乡勇的身影隐没在飞起的尘土中。

陈氏面色平静,但藏在袖中的手已经鲜血淋漓,手背上青筋崩起,不怎么长的指甲已经扎进手心。

这一刻,陈氏后悔了,她后悔要这一身诰命服饰,后悔要大房子、煤球作坊,这些东西都是女儿拿命换来的呀!

战场上刀剑无眼,女儿力气再大也有累的那一天,如果女儿真......

唉~~悔教儿女觅封侯!

李父悄悄凑上前,用自己的厚重的臂膀撑住摇摇欲坠的妻子,等众人都散去,这才将妻子一把抱起,放到里屋的炕上。

陈氏将所有人都撵出去,自己拉过被子蒙住头,放声痛哭。

......

李小草的行军速度很快,在朱三的建议下,队伍直接放弃辎重,每人带足干粮,骑上朱财主“租借”给的马匹,一路烟尘滚滚的朝南方飞驰。

金昌县距离苏州大约一千八百多里路,就算是一路骑马赶路,算是路途休整的时间,李小草等人也用了足足半个月的功夫,才赶到苏州城。

一路上,李小草发现,本该商业兴旺的江南地区,尤其是江南临海的地区,每个城市都是商业萧条,大街上行人脚步匆匆,城墙上摆好了滚木礌石,一副随时爆发战争的样子。

还有,乡下的稻田里,水稻穗已经压弯了稻秆,黄澄澄的稻田里只有零星几人在收割稻子,还被自己三百人马弄出的阵仗吓得狼奔豕突。

这不对啊!

李小草脑子再迟钝,也察觉到不对劲,倭寇还没上岸作乱呢,怎么百姓已经草木皆兵,连安身立命的水稻都不敢收?

如果一处是这样,还有情可原,但是一路下来都这样,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到底,这些百姓在害怕什么?

倭寇?对方还没上岸。

强盗?没接到过江南诸府的汇报呀!

带着满脑子的疑惑,李小草骑马走进了苏州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