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古楼夜话 > 第5章 手艺人

第5章 手艺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古楼夜话!

说话间,只见那半边破门后面走出一人。

此人长的甚是高大,一身灰色的长袍,脚下蹬着一双黑色的布鞋,打着白蓝相间的绑腿。肩上披着粽叶编的披肩。头上戴着的也是一个粽叶的斗笠。

最奇特的是那斗笠下沿挂着一块黑纱,这块黑纱布就完全遮住了脸,看不见来人的面容。

此人腰间系一条五彩色的腰带,由红,绿,蓝,黄,白五色的绳子拧接而成。腰带一边挂着一条黑色的布袋,鼓鼓囊囊的,似乎装了很多物品。另一边却是挂着一个葫芦。

那个年代轻工业不是很发达,乡下地方日用品都很是缺乏,铁皮做的军用水壶都算是城里来的高级货了。山民们多是就地取材,所以,这葫芦多被当装水之物使用。

不过这个葫芦却比普通的葫芦大了一号,而且通体橙黄油亮,一看就是使用了很多年的东西。

“老乡,请这边来坐,烤烤火,驱下湿气。”陈队见来人进了门,就招呼道:“我们是城里的工作队,也是路过这里,先到了一步,眼见天黑,无奈也只有在这里对付一晚。”

“多谢,如此说来,小老儿就告坐了。”说话间,那人就过来在众人对面坐下。

“老乡怎么称呼,独自一人进山,想必也是这里的人?”

“小老儿姓魏,就在前面的村中居住。本来预计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中,可路上有些耽搁。我知此处有座废弃的义庄,想着过来暂住一夜,明日再回村。没想到遇见了各位,也是有缘。”边说,那人边解下披肩,在火边烤着火。眼见着斗笠上开始冒出白腾腾的水汽,可见这山中湿气确实重的很。

“啊,那太好了,我们正好可以同路,不知道这里离前面的村子还有多远?”

“也就半天的脚程,今夜我们在这里休息,明天早上出发,晌午就可以赶到村子吃午饭了。”那人说着,又解下腰间的布袋,放在脚边。同时拿起葫芦,拔开盖子仰头喝了一口。然后递给边上的陈队道:“这位小哥,喝口酒去去寒气。”

那个时候的山里人很是淳朴,大家既然坐到一起,就都当是自己人一样。也没有什么卫生观念,不过工作队的人可受不了这个,看着老头的葫芦都心里想着:“你这么个喝法,不知道这葫芦里面有你多少的口水。”所以全都推说不会喝酒。

说了一会儿话,陈队觉得这老头有点奇怪,那就是他头上的斗笠始终不取下来,那斗笠下沿上坠着的那块黑纱,一直遮住脸,看不全他的相貌。

“老乡,你这斗笠都湿了,也拿下来烤一烤。”坐在那人旁边的陈队说着话,下意识的伸手想去帮那人拿下斗笠。

可这手刚刚伸到一半,完全都还没有碰到斗笠,那人猛的向旁边一让,同时出手如电,啪的一下,一把抓住了陈队的手腕。

这一下动作有些大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都没有料到这老头会有这样的反应。

现场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起来。陈队只觉得这老头手劲奇大。抓住他的那只手如同一只老虎钳,紧紧箍住他的手,动也动不得。

忽然,陈队觉得自己手上一松,那老头儿放开了他的手,呵呵笑道:“这斗笠还是算了吧,我也戴的习惯了,小老二天生样貌丑陋,怕是大家看着心生厌恶。就给我留点颜面如何。”

老头这几句话虽然听上去说的倒也客气,不过,这不露面容的意思却是明确的很。

陈队心里正在奇怪,怎么这老乡如此反应,却听到坐在对面的老马开口说道:“这位老哥,冒昧问一句,你是不是这山里的手艺人,我看你可不像是种地的哟?”

这老头一听老马如此一问,虽然看不到他的面容,但是明显感觉他人微微一怔。随即说道:“小老儿只是痴长几岁而已,年纪大了,受不得种地的辛苦,只能做些其它的营生。”如此说,也就算是承认了老马的猜测。可在场的其他人都听的一头雾水,不知道老马和那个老头在说什么。

就这个时候,大家都又听见了远远的传来一阵清澈的铃声,和刚开始的那铃声一模一样。一听到这铃声,那老头立刻就站起身来,整了整身上的衣袍,又披上披肩,将葫芦和黑布袋挂回腰间。对着众人一拱手道:“这是小老儿的同伴要到了,我就去接引他们,我们就直接宿在这义庄的后面,今晚就不再过来叨扰大家了。山高水长,我们有缘再见。”说完这番话,那人转身就出了门,几下就消失在夜色中。

“老马,你刚才说这人是山里的手艺人?这是什么意思啊?”陈队完全没有听懂两人刚才的对话。小田和杜工也是一脸疑惑的看着老马。显然他们两人也是听得云里雾里。

“这人是赶尸人!”老马正色道。

老马本,年纪较大,阅历较这几个年轻人要丰富许多。所以各地的人文风俗都比较了解

老马有个长辈,就是渝州地方的人,老马曾经听这位长辈说起过。渝州两江交汇,地处西南三省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西南重镇。很多外地人都来渝州谋生。特别是抗战时,更是西南大后方,接纳了大量的外地人。

那时如果有人在外地故去,叫客死他乡,风俗上是人死一定要魂归故里,当时的交通条件运送尸体基本不太可能,水路顺江而下时间上可行,但是当时人多迷信,没有船只愿意接受。火化在那个时候又没有推行,基本民间不愿意接受。

这个时候,大量的赶尸人就集中在那里,专门做这个营生。老马的那位长辈是老一辈的渝州本地人,知道在渝州渝中区的打铜街,全是因战争搬迁过来的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热闹非凡。而就在打铜街上,有几个不起眼的小门面,没有门匾,只在门上挂一块白布,白布末端挂一个小铃铛。门面里面就坐一个人,那穿着打扮,就和今晚看到那姓魏的老头一模一样。

在这门面的门板上,会贴有一张黄纸,上面写着:手艺人,承接赶尸事宜。后来嫌这“赶尸”二字太扎眼,在这闹市中公然出现,未免骇人听闻,就渐渐的改成了:手艺人。因为这边赶尸古已有之,所以大部分人看到这黄纸条上这几个字,就知道这店铺是做什么买卖的了。

这渝中区打铜街现在也还叫这个名字,这条街连着渝中半岛的上半城和下半城。一边又直通朝天门,到现在都是渝州最热闹繁华的地区之一。据说现在的打铜街都还有一些小店面,有在门头上挂一块白布的习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