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若不成,宿井主动辞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死命宠,小将军不准离开我!
端午节后的第一个早朝,萧琮非常明显的心情不错。
为了图个好彩头,小苟子和林公公一大早就带着十来个小太监候在宫门口,给上朝的官员发红封。
银子不多,就放了六个铜板。
但因着是陛下和圣人赏赐,这御赐的六个铜板拿回家之后,基本都是要供奉进宗祠的。
也因着这份喜庆,让那些节假日之后不想上朝而容色憔悴的官员,瞬间容光焕发,来了精气神。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威严出声,萧琮今日的威严较之过往,尤为锋利。
像晏淮这样伺候过两朝君王之人,立即就察觉到了萧琮今日之不同。
像是锻造良久的宝剑,总算得见天日,一展锋芒。
“博安二年也快过去一半了,该做的各项准备也做好了。”
“今日我们君臣就敞开门一起聊聊,大家今年要为百姓和大瑾皇朝做出些什么实绩。”
在萧琮说话的间隙,原本空旷的朝堂被太监陆陆续续搬上的桌子板凳填满,茶水续上。
今日这朝,必然下得不早。
“启奏陛下,今年臣核心要做的就是充盈国库。”
宿斗见众人没有动作,便率先将建邦交,纳商税的计划说明,给众臣开个头。
“如今需要晏相主管的鸿胪寺帮忙打通列国邦交,也需要工部这边精进车马船舶等交通工具,给商户提供便利。”
“这车马船舶的精进,不仅能给商户提供便利,也能以此赚取银子,更能扬我大瑾国威。”
“陛下。”晏淮拒绝的话刚要说出口,便被王博的话挡住。
“陛下,宿斗大人此举勇于争先,且上半年与南疆和辽东通商之后,效果也的确不错。”
“如今清粥小菜尝了,咱跟着宿斗大人吃吃肉,您觉得如何?”王博这话说的通俗,甚至带着少见的笑。
他今日的目的,就是要将想法,变成约定。
约定达不成,自有吏部来考核。
如此循环替换之下,大瑾皇朝的官员队伍就能迅速提高执行力。
“孤也觉得宿斗爱卿这法子不错,若做的好,这国库三到五年,便能充盈。”
萧琮也笑着开口,话语里都是对宿斗敢为人先想法的绝对肯定。
他大瑾皇朝的臣子,就当如宿斗这般,敢想敢干。
“刚刚晏相是想说什么吗?工部和鸿胪寺这边能配合吗?”
去年撤了三个尚书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但那件事情对百官的威慑,从未减轻。
鸿胪寺就算做不到,也连忙下跪应允。
而工部尚书就一个研究房屋建筑之人,上半年在农业这一块的突破尝试,也全被证明了不合适。
唯一成功的水车,还是手下的女侍郎背着他研发出来的。
一个连农业都搞不定的工部尚书,如今还要搞船舶交通,这简直就是想逼死他。
“陛下,斗大人所提臣也觉得甚好。”
“不过臣能力却有不足,臣愿意退居二线,让有能者居之。”
工部尚书想的是能拖一时,是一时。
他若居于二线,首先便是不用担责,但工部的主子依然是他。
简直就是一举多得。
“陛下,圣人,宿井完成任务归朝,臣觉得她最是适合顶上工部尚书这个位置。”
位置既然空了出来,李珍连忙从桌前起身,弯腰拱手。
光宿井这个名字,就让满朝文武不敢多言。
这“宿”姓之人,都是跟着陛下打江山之人。
个个有功劳,有本事,有手腕,现如今谁都不敢多说一个不字。
因着尚且未曾得到任命,宿井今日所穿着,与昨日并无区别。
并未刻意掩盖的性别,让满朝文武的眉头皱起,大殿之中频繁传来小声的议论。
这女子自古以来便是主内,这大瑾皇朝陛下和圣人明明皆是男子,可女子竟然破了千古惯例,迎来了前所未有机会。
如男子一般参政议政。
“臣宿井,参见陛下,参加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铿锵与干练是宿井给这朝堂之内文武百官的第一感觉,但再优秀,也是个女人。
是女人,就该待在家里生儿育女,操劳后宅。
是女人,他们就不能轻易让她成为工部尚书。
“平身。”
“宿井,刚刚李相举荐你为工部尚书,你可能担当得起工部尚书之重担。”
萧琮给宿井提前便下达了命令,车马船舶等利于国计民生之工艺,自然是宿井当担负之责。
但重点依然是农业,而农业不仅是农业工具的优化。
如何治理好黄河这条悬河,才是重中之重。
“宿井自当不辱使命。”宿井自然知晓这一句话,不足以堵住众臣的悠悠之口。
“臣于今年年底之前将交出两款农田灌溉工具。”
“三年之内找出黄河流域治理之法,十年之内,必然还沿岸百姓一条清澈的黄河。”
“若不成,宿井主动辞官。”双膝跪地,立下军令状的宿井,在等待着满朝臣子的审阅。
“众臣,有何意见?”萧琮的目光扫视着眼前的文武百官。
“井大人所提之事利国利民,功在千秋,我吏部必然为工部输送最精良的官员,助井大人成此大事。”
赵鸣乐主动站起来表态,满朝文武心中那点因性别而产生的非议,暂时压了下来。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三年能找出治理黄河之策,无异于天方夜谭,他们等着看这女尚书的笑话。
“晏相呢?我们与列国的邦交,还是得你来牵头。”依然没有忘记宿斗所言,萧琮的话题再次落到晏淮身上。
“陛下,此事做起来颇难,别说言语不通,这路途遥远,不确定的事情过多,老臣不敢保证。”
如今这满朝文武如晏淮这般不断推诿的官员越来越少,但晏淮并不觉得此事有何不妥?
不动他,萧琮便是不敢动,不能动。
“史官,记。”王博侧头看向坐在右下首的史官。
“记录之后让晏相、斗大人以及需要协助的两位大人签字按戳,确认这是他所言。”
“臣遵旨。”没有人知道王博要做什么,自然也没有人敢在朝堂之上直接质疑王博。
相关官员只能默默低头签字按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