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重振布庄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弃妃重生之嫡女风华!
“如何,钱掌柜知晓哪个顾家了没。“顾念浔寻了一个绣花凳坐下,好整以暇地看着如临大敌般无措的钱三。
“小人有眼不识泰山,竟不识主家小姐。“啪啪的掌掴声想起,倒是同姚妈妈一般能屈能伸。
看来这做刁仆,学会能屈能伸是第一步了。
“钱掌柜自谦了,你若无眼怎在东家眼皮底下暗藏乾坤,说黑为白呢?“
“这布庄连季亏损,少不了钱掌柜的暗箱操作了。在这江南,偷到顾家头上,钱掌柜也是一等人物了。背后,想来也有出谋划策之人。“
若是说只有钱三一人,敢无惧朝中重臣之压,对府中所置店铺出手,并无一丝的可能。
“秋意,将府中人都唤过来。“顾念浔朝秋意说道,留全哥在这以防钱三做出狗急跳墙之事。
店内,是暴雨来临前的宁静。
一会儿,秋意并府中的几个小厮走进店内。
“这店给我好好搜搜,找出账册和一些不属于布庄之物。秋意,你带两个去刚刚到后院搜搜。其余之人,在这店内好好搜查一番。关门,闭店。“
听到顾念浔的一番指令,小厮们都开始对店内进行仔细搜查。
钱三见主家早有准备,如烂泥一般瘫在了地上。
“何人指使?“顾念浔冷冷地看着,语气之中带着不容忽视的寒意。
“并无他人指使,是,是小人叫猪油蒙了心,贪心主家财物。“钱三眼神飘忽,想来说的没一句真话。
“敢在我娘手下弄虚做鬼还没被我娘抓住把柄,钱掌柜倒是生来聪颖非常呀。“前世,倒是没听娘说起过布庄的事情,想来在回京之前,钱三计谋已然得逞。
“想来,顾家之中有你的内应吧。“
钱三忽地身躯一震,手止不住地颤抖起来。
顾念浔无视钱三无以复加的震惊之色,继续说“敢在江南对顾家产业动手且无所畏惧的,自然也是顾家人了。想来,钱掌柜认得府上姚妈妈吧。只可惜,现在的姚妈妈不知还喘不喘气了。“
“小人…小人…不认识什么姚妈妈。“还在做最后无畏的挣扎,不见棺材不落泪,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了。
“我的好三婶许了你们什么好处,敢冒如此大的风险背主求荣呢。“
刚刚后院之中的几件云锦制衣,前世,在顾念沅的身上一一见过,很是在几场宴会之中博得些美名。
背后之人是谁,答案呼之欲出。想来江南自古富庶,以三夫人锱铢必较的性格如何能放过此等大敛钱财的时机。对长房的所置的店铺下手,既无需自己费心经营,又得来钱财全不费工夫。
其心,可诛。
见顾念浔已然了解一切,钱三也放弃了嘴上无谓的逞强和辩解。
“小姐之智,是钱三远不及也。我平日间通过后侧门一个叫史大春的小厮跟姚妈妈联系,定下送往京城的财物和名贵衣物,如今日小姐要的云锦,应该是送往京城给三房小姐的。“
“两年前,姚妈妈找上我,用我妻儿威逼,要我挪用布庄进项,十中之五送往京城,我和姚妈妈取十中之二,剩下三成利润交于东家夫人。“
“半年前,姚妈妈说京中已不满之前送去的钱财数量,说至少得布庄七成利润,否则钱财不说,我妻儿性命难保。我便在账册上动了手脚,大大提高布料的进价,以造出入不敷出店铺亏损的假象。“
“实则高价进购的衣物,我皆藏入后院阁楼之中,由三房夫人联系的镖局送往京城顾家。“
“小姐,该交代的我全交代了,我也出身耕读之家,心中自是不想做出此等不忠不义之事。小人自知罪孽难消,只求看在我全说了的份上救救我的妻儿吧,小姐,我求求您了。“钱三说完,连连磕头跪求,为父为夫,钱三倒是不坏。
“你妻儿,如今在何处。“顾念浔继续问道,不伤无辜不知情者,这是她向来处理事情的方式,前世今生,倒也未曾变过。
“就在离顾府不远的一处两进小院中,平日由姚妈妈派人看管。求求小姐救救他们,钱三愿意当牛做马报答小姐恩情。“青石板砖向来坚硬无比,钱三的额头之间,已经渗出不少鲜血。
“此事我自会解决,我保你妻儿无虞。“
钱三闻言不禁大喜道:“小姐恩情,钱三莫不敢忘。小人一切,听凭小姐吩咐。“
这钱三倒是个可用之人,从对妻儿的态度上看,为人有底线,并不算坏,亦出身耕读之家。当初走上背主的歧途,也有外力威胁之因所在。若日后能保持忠心,倒真是个可用之人。
毕竟,论管理店铺进货售卖等等琐事,顾念浔自是不如有多年经验的掌柜。
“救你妻儿并非威逼你为我所用,那与姚妈妈等人有何区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你能真心保持忠诚之心,你还是这布庄的掌柜,我亦保你妻儿一生富贵平安。“
接下来这布庄掌柜的接替人选,实属没有比钱三更为合适的。其管理之才若能用于正途,布庄不愁将来。
“钱三愿以全家安康起誓,忠心小姐,振兴布庄。小姐恩情此生无以为报,只希望打理好布庄,能报一二此生无憾。“
“迷途知返,善莫大焉。来人,不必再搜了。钱掌柜整理好近两年的账本便送往顾府安嬷嬷手中。你之妻儿,明日黄昏时分之前定平安归家。过些时日,我送些人手过来听你差遣。两月为期,便看钱掌柜你的了。“顾念浔点了点头,对于想将如今连连亏损的布庄扭亏为盈,这样方为最佳的办法。
出了店门,天色已然不早。
顾念浔心想:不知娘对此行交出的答卷,心中评价几何呢。
马车向来时之路驶去,伴随着街道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结束了此番布庄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