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本明月仙 > 第61章 郝仁遇刺

第61章 郝仁遇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本明月仙!

郝仁带着雷火生、马二哥和几十个卫兵回京时路过怀庆府。他回家住了几日,和春花相诉了离别之情,又拜见了岳父秦秀才,最后回了京城。

到京城后他写了一份奏表,把奏表呈给了皇上。

在金殿上皇上看了奏表后没有说一句话、他让魏忠贤把奏表念给大臣们听,魏忠贤看正过后惊了一身汗,但还是念了起来,他念道:

“《求国魂疏》。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皇太祖起兵反元、皆因元不为民、民不聊生、民不生存者天下大乱、兵戈数十年方定大统。

太祖御天下、以民为本、势为国魂,天下久安二百载,实因国魂尚存。今民心思变,多因国无余粮救灾民与饿殍、化百姓之天难、国余粮不存、皆因田地半数赏于潘王。

潘王握地、无功于民、有害于国,未出半黍救民、不出半银戍边、久养者成国中之国,世外桃源、受国恩而不事国事,得福禄而不谋国安、拥地称王、于社稷益、于民有伤。

今臣请收潘王耕地还国、以充国虚,国虚者衰、久衰必乱,为治衰防乱再铸国魂,可当机立断、清改弊政、收潘地、充国库、立国威、为民安、再铸国魂。”

大臣们一听这秦表,如石破天惊一般,以往也有人议论说潘王封地太多对国体有伤,可从来没人敢大言不惭的说要撤回封地。这潘王封地是太祖洪武爷定的,他想让自己的后辈子孙个个做地主、那时的封地少,一般是几百亩、上千亩,最多的也是上万亩。到嘉靖皇帝后期变成了几方顷几万顷的封赏。都是朱元章的血脉,都可做地主,只不过有些做了大地主而已。这个弊政谁却知道,却谁也不敢提,更别说直接要求撤回潘地。

这郝仁太大胆了、虽说是新贵,又刚立了个大功,可也不能触碰皇族的底线啊!这《求国魂疏》写的太大胆了。

天启见大家交头接耳的在议论便等了一会后才问道:

“各位臣子对郝仁的《求国魂疏》有何见解?”

大殿安静了下来,郝仁站在大殿之中一言不语的在等待。这些大臣平时上关于时政的奏表都会互通一下气,看有没有人支持,怕一个人孤掌难鸣。这种情况了可就发展成了党派,东林党一个圈子,三合党一个圈子。

这郝仁哪个圈子也不是,突然上了这么一道奏表让大家都无法及时应对。还有个问题是大臣们猜不透皇上什么心事,也不知支持郝仁对不对,所以都不发言。

天启见无人发言,便问道:“左大人,你说一下,郝仁的《求国魂疏》可行否?”

左光斗只得出列道:“回皇上,郝大人的《求国魂疏》确实是针对朝廷弊政的改良妙药,从太祖皇帝起到现今全国所封潘地面积占全国半数田地,相当于减了一半税收。当朝国无余银、库无余粮、皆是此因、臣觉得郝大人此表为国为民,乃是富国良策。”

天启又问三合党的韩星河道:“韩大人,你觉的呢!”

韩星河出列道:“回禀皇上,郝大人所说的收潘地充国库的确是良策,可潘地是历代皇上所封赐给各王子王孙的私用田地,现在国库空虚就把潘地收回怕是于情理也不大通。所以臣不敢妄言,一切还请皇上定夺”

天启道“那韩大人可有什么治国良策?”

韩书星赶忙跪下道:“愚臣无良策”

天启没让他平身。

问郝仁道:“郝大人,你说说为何陕西平叛一回京,便要上书收回潘地?”

郝人道:“回皇上,臣此次平叛了解到叛民实因贪官卖粮而起。但再往下追其原因,则是赈灾粮不足,亲王有粮不救济灾民,最后酿成大祸。今天陕西灾民上百万,当地知府上报赈灾粮所需百万石、可国无余粮只能调拨二万石救灾,这二万石实是杯水车薪。再者,当地亲王拥有二十多处粮仓,存粮有二百万石,可不舍的用于救灾。这种情况不在灾年显露不出,一但有灾情发生,难免再生乱民之事。国无粮救灾、而有余粮的亲王不愿救灾、导致灾民为了活命暴乱、最终乱了国家,也害了亲王的性命,所以臣觉得收回潘地看似对潘王不公,实者对他们也是一种保护;于国于民于潘王都是一件好事、请皇上圣断”

郝仁这样一说好似撤收潘地也是救了各潘王、理由真的很充分。

天启道:“各位大臣还有何话可说,今天议事可畅所欲言,朕不加罪任何人。”

在地上跪着的韩星河道:皇上,这撤潘地之事有关国体有关祖制、不可唐突行事啊:”。

一个礼部官员也出列道:“皇上,陕西一事属个案,并非所有潘王都不顾民,潘王封地是祖制不可更改啊!”

那“没遮拦”的东林党人阮大铖见礼部官员说起祖制不可改便出列道:

“皇上、祖制并非不能改,于国有害的制度应该改掉、那商鞅变法而强秦,就改的是祖制,臣认为于国有利而改祖制就算洪武皇帝在世也是支持的。”

那礼部官员道:“皇上圣明,改祖制如此大事不可草率,皇上当三思而行啊!”

天启道:“都入列吧!此事三日后再议,郝仁平叛有功加官一级、升为户部尚书,三日后到部就职,退朝。”

众臣三呼万岁退了朝。

郝仁回到家后知道不用再回大同了,便派雷火生到大同接家卷,自己在家闲门不出,以免生事。

天启皇帝又见了施纪,把郝仁的《求国魂疏》让施纪看了。

施纪道;“这奏表写的好,现在就看众大臣的反应了,各位大臣能团结一心时,方可下诏收回潘地”

天启道:“如果下诏各位潘王定会上书,到时应该怎么办?”

施纪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各潘王上书是迟早的事,这提出撤潘也是一种试探,看众潘王的反应我们再做定夺。应尽量闭免众潘王聚众生事,尽量做到不动兵戈而把事做成,不到万不得以,不可强硬施政。”

天启道:“学生知道了,可这事怕是没有如此简单。”

施纪道:“韩愈说的好,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皇上只管精业勤政,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在此期间皇上不可再玩物丧志,嬉随于巧匠之求,要全力以付这撤潘地一事啊!”

天启道:“学生明白、老师,学生会全心放在撤潘一事上,把这件有利万代的大事做好。”

施纪道:不要急于下沼,务必等满朝大臣全部支持撤潘才下诏、多议论几日不是坏事,让那些对撤潘不利的因素早日暴露出来,到时好既时应对,”

天启道:“是的,老师,学生明白了。”

撤潘的事议论了六七日也没全部通一意见,三合党在魏忠贤的授意下倒是不再反对了。可礼部的那些老呆板不一样,他们不同意改视制,各地潘王的上书也纷纷送到北京。

其实这礼部不支持收回潘地是有原因的,各地潘王虽不允许和重臣们结交,但和礼部来往是很密切的,因为他们每年都要为祭祀出钱,得了朱元璋的好处不能忘祖吗!所以礼部没少收这些人的礼,他们要为潘王们说话。

郝仁这颗原子弹炸响了全国、每日驿站不停的送奏折、皇上那里收到了上万本折子,远处的折子还在半道上没到京城。天启皇帝开始时还看折子,后来让魏忠贤念给他听、再后来让太监们先看,没新意的直接扔到一边。皇上的书房里堆满了就清理,然后继续堆。总之几天奏折不停,上殿后争吵不停,天启有些头疼,可还在硬撑着。

郝仁以到户部就职,家眷也接了回来,和陈香见面后自是把平叛之事说与大家听。那三位反返的英雄韩龙被砍了脑袋,老二关虎和徐豹发配三千里,充军到了岭南。这也算是罪有应得,也算皇恩浩荡、只砍罪首的脑袋,放过了两位投诚者的性命。郝仁也很满意这个结果,皇上给了郝仁这天大的面子,不杀投诚者,可见皇上对郝仁的宠爱。

这天早上郝仁要上朝、小翠送郝仁上轿,天还不太明亮、那雷火生返回院中取个物件、郝仁刚坐进轿里突然一道寒光闪过,只听郝仁“啊”的一声叫了起来。

小翠掉头一看郝仁肚上中了一箭,小翠反应及快她感到又有凉气袭来一下扑在郝仁身上护住了郝仁,紧接着她背后中了一箭。

抬轿的两位轿夫大喊到“有刺客,有刺客”雷火听到后手提着刀奔出门外,看到小翠背后中箭马上往箭来的方向奔去。那方是一个胡洞,一个黑衣人见雷火生奔来马上掉头逃跑、

雷火生追出几十步后把大刀投了过去,大喊道“死吧!你”。那人“啊”的一声倒下了,雷火生跑到那人前一弯腰抓住那人。

那黑衣人背上被大刀穿破,但不至死,他快速从腰间拨出一把尖刀向火生刺去、雷火生一闪躲了过去。

那黑衣人没再逃跑,而是拿刀往自己心窝一捅倒地便死。雷火生只得把他托回了家门口。

陈香,秋月、陈大脚、马二哥也跑了出来,小翠以晕迷,陈大脚将小翠扶起看到郝仁一手捂住肚子,那帽掉在轿里,陈香忙检查郝仁的伤势。

郝仁道:“我没事,快救小翠”

原来郝仁将雷铁匠送给他的鞋拨每日都装在身上,那箭正好射在他胸中的鞋拨上,所以躲过一劫。

陈香等人忙把小翠抬回屋中、陈香将小翠的衣服用剪刀剪开看到箭射在正后背、那伤口流出的是黑血。

陈香:“这箭上有毒、”

郝仁道:“可否先将箭取出。”

陈香道:你们都先出去,留陈大脚帮我就可,”

郝仁都出去后陈香让关严门窗,双手用力将箭拨了出来,箭出后那伤口黑血喷出,陈香味到一股臭味。

陈香用干净的布擦了血迹,看到伤口很深。她先用干布将伤口包住、然后到她的房间取出一个她随身携带的盒子。她从盒里取出一些药粉,又把花仙子送她的沉香取出用小刀刮下一些粉沫,最后合到一起用温水活允,做成一个小膏片。最后到屋中打开布包把药片敷在伤口上,然后又包住了伤口。

做完这一些后陈香以满身大地汗,她让陈大脚看着小翠,出了房间。

郝仁问伤情怎样、陈香道:“这刺客真是阴险歹毒、居然用了尸毒涂在箭头上,这种毒毒性即强,中毒之人会在一天内肉体腐烂而亡。幸亏我有治这毒的草药,又加上花姐姐送我的沉香,解毒是没问题了。现在只等小翠醒来便是,只是小翠的伤太重需多日才能逾合,”

说完一尘又写了药方让火生去抓些药让小翠口服。

雷火生走后马二哥道:“郝兄弟,这刺客能在箭上下毒说明非要制你于死地、这次行刺没有成功他们还会有下次。现在他们不明白你受伤没有,不如你装作被射中躺在家中不要再出门、先避一下这个风头。如若不然他们不会死心的,定还要想其它办法加害于你,你觉的如何。”

郝仁想了一下觉的有理于是道:“马二哥你现在就去府衙报案,就说我被箭射中,让他们派人勘查现场,迅速破案。”

马二哥道:我现在就去报案,你可躺在家中不管谁来都别起床,小翠是什么病状你就装做什么病状即可,”

郝仁道“我懂了,你去吧!”

马二哥便去报了案,那府衙听说是郝大人被刺杀马上带着人到郝府办案,并且上报给了皇上。

他们到郝府后先问候了郝大人的伤情,雪火生以回来,说是箭以取出,郝大人还在昏迷中,等吃了药再看效果。

府衙的人查看了毒箭,知道是剧毒,又把那黑衣人做了检查,没发现什么线索,那人早以凉透。是个三十多岁的精壮男子,所用弓箭也没什么特征、府衙的人将尸体和弓箭带回了府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