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原炉不行另炉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守村人!
“快,做饭,吃完饭我要睡个好觉,睡到明天早上。”
下丘村的人一回村子,有人大喊起来,显然在外面住帐篷没家里舒服。
孩子们一同参与做饭,快点做,人多,来帮忙的人得吃顿饭再走。
宫中派来的人一起高兴,终于能够回去了,在村子中很忙。
牲畜、家禽、大棚菜、养蜜蜂、捡鸭蛋与鹅蛋、挤奶、看炉子……
唯一的好处是奶随便喝、鸡蛋随便吃,大棚的蔬菜更不用说,米面油调料按需取用。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想回去,习惯了某种生活,突然改变,不适应。
于是一顿午饭吃完,宫里的带着大量的东西上船,村民们又收拾一番村里各处的事情,洗个澡,全回家睡觉。
朱闻天跑到山神庙,加些灯油,调整灯心,拉上被子一盖,呼呼大睡。
宫中的朱标无法在天黑前入睡,他晚上又带着太子妃蹬车给坤宁宫送饭。
朱元璋提前得到消息,没去其他的地方吃饭睡觉。
“爹,第一炉的高炉冶铁出来了,所需人工与材料,相同的情况下,产量为其他最好的冶炼方式的五倍。
工匠们正在调整,想要提高产量,主要在于耐火砖,同时修建的未用耐火砖的高炉,出来的铁都是废铁,含杂质过多。
主要在于太热的话,炉子承受不住,只得降温,温度不降废炉,温度降废铁。
另外用木炭烧不行,温度上不去,还有铁矿石最好初期人工选矿,选矿的话……”
朱标过来就为了汇报高炉的事情,人力与材料成本相同,出铁为五倍。
至于转炉炼钢不用试,下丘村在东华门外建了一个小的,过去看即可。
“好!”朱元璋用舌头舔了舔新镶的牙:“那里的矿石好采,再加上高炉冶炼,大明军队的火器要提高的一半。”
“就是转炉一旦扩大,进气就不行了,下丘村的转炉会有废铁等渣滓产生。”朱标说起此事,又愁上了。
他觉得一旦大量使用转炉,到时候有很多废铁没办法处理,浪费。
“标儿,明早写一封信送到下丘村。”马皇后根本不去考虑烦恼的事情,交给下丘村的高人,看对方如何处理。
“对,问下丘村。大臣们新镶的牙有人说过哪里不舒服吗?”朱元璋问起牙的事情。
“孩儿不曾听闻,他们总不可能因牙来找孩儿说。”朱标摇头,他是太子,不是太医。
“明日咱问问。”朱元璋发现这事确实得自己问,有臣子不好意思说,还难受,岂非镶牙还遭罪?
……
天大亮,下丘村的村民纷纷醒来,一个个精神饱满,此刻已过了寻常吃早饭的时间。
昨天晚上还有人跑去给牲口加料,开春要干活了,必须吃好的。
现在这样的人还没睡醒,一放松下来,就进入到身体恢复阶段。
“多亏昨天晌午做的饭菜多,热一热,按照一天两顿饭来吃,在南京就是比不上家中。”
里长状态不错,指挥着人热饭,有的菜能够拼到一起热,大杂烩,味道还不错呢!
通常吃席有剩的菜就如此处理,舍不得扔。
其他村民有的继续喂牲畜,有的把鸡鸭鹅放出来,到外面自己找食吃,回来的时候再喂。
刚吃上剩饭剩菜,一艘船打东边过来。
“朱里长,吃着呢?我们出来得早。”朱太一满脸笑容。
“都是昨天中午剩的,你们先坐着,给你们单独炒两个菜。”
里长觉得不好意思,今天村民懒了。
“不要,饿得不行了,就这些。给,太子殿下的信。”
朱太一递信,上面没有漆封,让人瞧着安心。
饭后,里长在祀堂里找到憨憨:“太子说转炉炼钢氧不够,废铁多。”
朱闻天拿过信扫一遍:“转炉是村子里为了快速出钢用的,对氧气要求高,咱也没那个制氧设备,就一直使劲吹风。
目前大明大量炼钢,不能用转炉,我画套图纸,用平炉,废钢、废铁扔进去炼钢。
最好的炉其实是电炉,暂时不要想了,电……目前用不上。”
朱闻天知道问题出在哪,补救一番,平炉其实不错了。
“果然得搬过去住,今天是技术上的问题,谁知道明天又是什么?得到得越多,付出得越多。”
里长发现安稳的日子渐渐远去,说出很有哲理的话。
“应该没有太多的事情了……吧?”朱闻天不是很确定。
“你先睡一觉,起来再说。”里长背着手出去。
朱闻天真的就睡觉了,吃完饭困,关键平炉的图纸是成套的,得画上几天。
……
洪武五年二月初一,下丘村的大搬家开始。
朝廷调集了六十艘船在黄池河下丘村这附近,装一艘船就走一艘。
牲畜和家禽要带走部分,下丘村储备的各种材料全装船,竹荪、银耳料包分层安放。
铜钱、布匹、银子、银子、压箱底的被褥,也得带走。
棺材留下,村老们提前准备的,都是好木头,一旦去世,要送回来安葬。
还有腊肉、腊肠、一般的蜂箱、后制作的玻璃、玻璃镜子、望远镜、部分青贮……
朱太一四个人帮忙,下丘村不搬家看不出来家大业大的程度。
他们发现六十艘船不够装的,这并不是全部家当,下丘村自己酿的酒依旧窖藏着,没搬。
“朱里长啊!伱们村子太有钱了。”朱太一与里长说。
“哪里有什么钱?破家值万贯罢了。那边的漆都没问题了?千万别把人给熏了。”
里长很是自得,哎呀!咱村子确实不一般,今年需要雇佣大量人手。
“六天前房子全部收拾完,包括里面的家什,又用了木炭烤,家具的木头一律陈年好木,不变形的。
为了让咱村子快些搬过去,陛下可是没少掏钱,动用一万个工匠干活。
朝阳门外的房子跟这边的布局没有任何区别,在里面你感觉就是现在的村子。
就是旁边的河小一点,放不下大水车,给打造了小水车。
也有青贮池和吃饭用的食堂,三进的二层楼祀堂,给起了飞檐。”
朱太一介绍着南京的情况,最后强调祀堂有飞檐,逾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