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决战即将来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马文升的临别赠言,令在场众人无不伤感万千。
正德帝不舍得离开马府回宫。因为今日这一面,恐怕是君臣二人最后一次相见了。
正德帝道:“早就听说马先生家的菘菜豆腐十分有名。诸卿先行散去,朕留在马先生府中品尝菘菜豆腐。”
马文升拱手:“皇上能在寒舍用膳,真乃老臣前世修来的福分。哦,对了。臣家里的菘菜豆腐,锦衣卫的常都督十八年前尝过。”
“不如皇上赐恩,留常都督共用午膳。让他品评下老臣家的菜肴是退步了还是长进了。”
正德帝点头:“好。就依马先生所言。常卿留下陪膳。”
两刻功夫后。马府饭厅。
仆人们已将菘菜豆腐、咸萝卜、小米粥、白面馍上齐。这就是马文升用来招待正德帝的膳食。
还别说,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正德帝对重口味的咸萝卜就小米粥颇为喜爱。
十六岁的小子磕露猪.这句方言的意思是,十六岁的少年比猪还能吃。
当年的王守仁是这样,如今的正德帝亦是这样。他一口气炫了整整七碗小米粥。
常风和马文升没有动筷子,一直在看着正德帝狼吞虎咽。
正德帝放下碗,摸了摸肚子:“吃撑了。”
马文升道:“皇上,临别之时,臣对您有一谏言。当着文武、内宦的面不好说。如今得了与您私下相处的机会,正好借机谏言。”
正德帝道:“哦?马先生请讲。”
马文升指了指常风:“皇上,不管今后遇到任何状况,您都不要弃用常风。”
正德帝微微颔首:“朕自然不会弃用姨父。不过朕想听听你的理由。”
马文升道:“皇帝皆是孤家寡人。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如今大明的朝堂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刘健为首的文官,一派是刘瑾为首的内宦。”
“臣知道,不久的将来您会用内宦打击权势熏天、欺君父年少的文官们。”
“这样做是对的。臣也认为臣权压君的状况应该改变。”
“但臣告诉您。那群满口仁义道德文官没几个好东西。那群满口忠于皇帝的太监亦没几个好东西。”
“压制文官,必然导致宦官势力的崛起。”
“圣人曰,凡事需得中。得中既成,失中既毁。得中又需不偏不倚,不过不及。”
“皇上若想做开创盛世的大有为君主。既不能坐视文官势力一手遮天,也不能坐视宦官势力权倾朝野。”
“权力就像是一个天枰。您是执枰者。左边重了,您要往右边加砝码。反之亦然。”
“常风便是您最有分量的一枚砝码!”
“常风其人,虽狡猾,虽心狠手辣,虽一身血腥气,虽宛若屠夫。但我与他相交多年,他的这些表象之下,尚存一颗良心,不多,但够用。”
常风面色尴尬。马文升对他的评价,怎么听都不像是在夸他,而像是在骂他。
正德帝笑道:“马先生如此评价朕的姨父?这倒是出乎朕的意料。朕还寻思你会把他夸上天呢。”
马文升一脸严肃的说:“官场是个大粪坑。能够在粪坑里摸爬滚打二十年,尚保留一丝良心,这已是万分难得。”
“他是最适合做您手中砝码的人。一旦您失去了这枚砝码,权力的天枰便不可控制。”
“故臣刚才说,无论未来如何,您都不要弃用常风除非,您找到了更合适的砝码。但依臣所见,至少十年之内,您难寻得比常风更加合适的人。”
正德帝点点头:“朕记住了。”
马文升又望向常风:“常小友。我知道你跟刘瑾是患难之交,平日以叔侄相称。好得穿一条裤子。”
“但临别之际,我赠你一言。跟刘瑾保持距离。此人迟早会惹出天大的祸端来!”
这话是说给常风听的,亦是说给正德帝听的。
常风拱手:“晚辈牢记马先生教诲。”
史书载:正德元年,兵部左侍郎熊绣被举两广总督,熊绣不愿出。怨于天官文升,指使御史何天衢发难,弹劾文升老衰。文升乞骸骨,连奏二十一疏,武宗方准。
正德四年,文升遭权宦刘瑾削秩除名,次年去世。年八十五。
刘瑾身败,武宗复文升秩,赐谥“端肃”,加赠左柱国、太师。
马文升是个明白人。
临行之前,他将吏部交给了疆臣党的许进。刘健也好,八虎也罢,都未能将吏部抓进手中。
不得不承认,马文升久掌吏部,很会看人。
直接导致马文升辞官的人是两广总督熊绣和年轻的御史何天衢。常风要替马文升出气,整这两个人。却被马文升拦下。
马文升对常风说,何天衢能言敢谏,有做都御史的潜质。果然,在十六年后的嘉靖朝,何天衢被拔擢为左都御史。
熊绣在两广任上平叛乱,抚异族,尽裁军府供亿,秋毫无所取。两广境内肃然。
自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马文升走了,常风在朝堂中少了一位忘年交,情绪低落。
常破奴和尤敬武随夏冬月去了金陵。家里显得空荡荡的。常风的心情更不佳。
好在常恬、黄元夫妇领着儿子黄承恩回家吃饭。
一家人聚在了饭厅。
常风问黄元:“在顺天府办差可还顺心?”
黄元叹了声:“大哥,我替你把人都得罪光了。京中人人皆知我背后站着你。我上任这段时日,做的又是惩豪强、抑勋贵之事”
常风笑道:“我这二十年得罪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不多你帮我得罪的这一批。”
“你记住,就算把全天下的人得罪光了都没事。只要让皇上满意即可!”
“皇上任用你,就是去整肃顺天府辖内惩豪强、抑勋贵的。”
黄元苦笑一声:“前几天我去清丈张家两位国舅的庄子。你猜他们怎么说?”
常风问:“怎么说?”
黄元答:“他们说‘你要不是我们糖糖妹子的丈夫,常大哥的妹夫,我们早把你大卸八块,找个黑地儿埋了。’”
常风问:“张鹤龄、张延龄在京畿有多少庄子?查清楚了嘛?”
黄元说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他们在顺天府辖内共有田产三万亩。这还只是顺天府,不算北直隶和江南。”
要知道,即便在二十一世纪,整个首都的耕地面积也不过一百四十万亩。
三万亩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幸亏大明没有房地产开发这一说。不然张家兄弟光是卖京畿土地也能卖成全国首富。
常风道:“我之前跟这俩阎王打过招呼了。让他们吐出一部分田产,全当给自家妹夫换政绩。”
黄元一声叹息:“三万亩只吐出了两千亩。不过皇上已经万分满意。在我的奏疏上批红,对我大加赞赏。说我不畏权贵。”
“两位国舅还跟其余勋贵放出了话。张家吐出多少,其他人必须跟着吐出多少。”
常风道:“这两兄弟虽然不着调、贪佞、暴戾。但对咱常家还是讲义气的。”
黄元啐了一口:“呸!这二位国舅干的事.实在是下作至极。说出来都脏了嘴。”
“刑名之事归府衙高通判管,不归我管。前一阵高通判接了一桩案子。”
“半月之前,两位国舅前往大兴郊游。偶遇一民妇在河边洗衣。张延龄对张鹤龄文邹邹的说了一句‘何不野合之?’”
“随后那二人便将民妇拖进河边一个废弃茅草屋内,给.”
“民妇起初不知二人身份,跑到顺天府衙击了冤鼓。高通判一查,竟是张家国舅所为,立即将案子压下。”
“后来张家仆人给民妇送了五百两银子。民妇也撤了诉状。没了苦主,这事自然不了了之。”
常风听了这事,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不是他不想管张家两个阎王。实在是管不了.连皇帝都管不了,锦衣卫头子怎能奈何得了他们?
日子一天天过去。夏去,秋来。
正德元年,十月深秋。萧瑟的西北风呼呼的吹着,寒风彻骨,京城的大街小巷皆人烟稀少。
锦衣卫内。常风收到了常破奴、尤敬武的飞鸽传书。夏冬月祭祖归来,已到山东境内,再有十来天便能回京。
钱宁笑道:“帅爷,常家这次保护夏姑娘南下祭祖,一路平安,又是大功一件啊!”
常风道:“这算什么功劳。都是本职罢了。文义,你明日带二百袍泽出京南下,去迎夏姑娘还京。”
“张采,皇上大婚的卫戍事宜,现在就可以布置筹划了。大婚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石文义和张采双双拱手:“属下谨遵帅令。”
对于大婚之事,常风是日盼夜盼,盼得眼都绿了。就盼着夏姑娘顺利成为皇后,常家在宫中多一座大靠山。
皇后是皇帝的枕边人。枕头风向来能杀人,也能保人。
八虎突然来了锦衣卫,找到了常风。
刘瑾笑道:“有上谕,恢复成化十三年所设西缉事厂。西缉事厂有监督东厂、锦衣卫之权。原东厂提督太监谷大用,升为西厂提督太监。任用张永兼任东厂提督太监。钦此。”
常风一愣:该来的还是来了。
他早就知道刘瑾有意重开西厂,只是没想到这么快。更没想到西厂督公不是刘瑾,而是他的心腹谷大用。
人心不足蛇吞象,如今的刘瑾只对一个职位感兴趣,那就是司礼监掌印。东厂督公也好,西厂督公也罢。在他眼里不过是自己的帮手罢了。
刘瑾提前将南行保护夏冬月的张永调回了京。接任东厂提督。
张永当了东厂督公,成为常风的顶头上司,这让常风很高兴。相比于阴险狡诈的谷大用,张永为人光明磊落得多。他又跟常风有过同征贺兰山的经历,是生死至交。
常风先接了旨意。随后拱手道:“属下恭喜谷督公、张督公。”
张永笑道:“什么属下不属下,督公不督公的。咱哥俩是同随威宁伯王越打过仗的。并肩作战者,是为兄弟也。”
“今后东厂、锦衣卫有事,咱哥俩商量着来就是了。”
刘瑾道:“张公公说的对。咱们都是自家人。需拧成一股绳,帮皇上除掉他想除掉的人。”
说到此,刘瑾压低声音:“小叔叔,借一步说话。”
常风跟刘瑾出得值房,来到了一个僻静处。
刘瑾压低声音:“我安插在刘健、谢迁身边的内线传出了一桩天大的机密。好家伙,我说最近三个月,那些文官老实了不少,不在朝堂上无事生非呢!”
“原来他们忙于搜集我们八个宦首的不法情事。据内线说,除张永外,其余七人每人都被他们整理出了十几件不法情事,证据确凿。”
“他们打算在皇上大婚前,发动对我们的偷袭!企图一举灭掉我们八人,搂草打兔子把小叔叔你也整下台。”
常风眉头紧蹙:“原来如此。之前我还起疑,为何刘健要建议皇上,命夏冬月南下祭祖。原来是为了拖延大婚时日。在皇上大婚、亲政前跟你们,哦不,咱们摊牌。”
刘瑾道:“据内线说,刘健手里掐着得‘罪证’一共有六个大箱子。存放在一处隐秘的地方。”
“我要拜托你一件事。找出那六个大箱子,一把火烧掉。”
常风问:“这也是皇上的意思嘛?”
刘瑾点点头:“当然。”
常风劝刘瑾:“你们七人应该学学张公公,清廉自守、谨慎为宦。不然又怎会让刘、谢抓到小辫子?”
刘瑾尴尬的一笑:“说这些都晚了。当务之急是毁掉那些所谓的‘罪证’。”
常风问:“你的内线不知六个大箱子的存放地点?”
刘瑾答:“内线不知。需小叔叔你出手去查。”
常风沉默不语。这事情如果办了,说不好听的就是“包庇权宦”。
刘瑾道:“小叔叔,你倒是点下头啊!你可别忘了,当初刘、谢设局诬陷小婶婶当街杀人,他们那是要毁了常家啊!”
“到了如此关键时刻,你可不要心慈手软。”
常风道:“好吧。这事情由我去办。”
刘瑾喜上眉梢:“有小叔叔这句话我便放心了。只要你出手,六大箱‘罪证’必化为一缕青烟,随风而去。”
正德元年的十月深秋,朝堂暗流涌动。一场权力的大更迭即将开始。
常风选择了站在正德帝、八虎一方。
与文官集团的决战即将来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