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少年应敢闯 朋友唯相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都市游侠之青铜短剑!
第十回
为练气功游西安
到达西安火车站,姑姑的小女儿戚世红来接站。
戚世红是个热情开朗的女孩,圆圆的脸庞和姑姑一模一样,身材都是冷家的模子,苗条清秀,凹凸有致。
冷月天年龄小戚世红2岁,她俩年龄相仿,因此两人见面熟。
一路上两人叽叽喳喳不停地对话,不一会儿就说起悄悄话。
到姑姑家后,吾和冷月天与姑姑全家见面。
妹妹毫不认生地对小姑姑和姑父说:“姑姑、姑父好!大姐、二姐、三姐们好!我叫冷月天,我哥哥叫冷啸天。我们到此游玩,免不了打搅您们的平静生活。”
小姑姑用热情的口吻说:“两人真是一对漂亮兄妹,又有礼貌。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
冷月天说:“我妈妈每天上班,爸爸不上班在家照顾我们。”
吾接着补充说:“我父母都在家赋闲,母亲在学校搞清洁卫生。”
小姑姑叹气说:“咳!我们也一样,我和你姑父现在也是赋闲在家,每天还要去报到一下。”
小姑父说:“接受人家的检查,偶尔也去帮助解决一些电影制作中出现的无法处理的问题。”
小姑姑说道:“不说这些烦人的话题了,咱们来点实际的,你们兄妹到西安来,想在哪里游玩?”
吾说:“姑姑,我的计划里,华山是重点。然后是华清池、大小雁塔、碑林以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秦始皇陵。”
那时兵马俑还没有被发现。
小姑姑说:“那就先去华山。回来后再游览市内几个景点。小红,你男朋友是否有时间陪他们去华山?”
小女儿戚世红的男朋友叫董熙俊,是个高大俊朗的漂亮小伙,在西安一家公司做设计师。
我们商量后,董熙俊决定请二天假,陪我们兄妹去华山。
因为想看华山日出,第二天下午吾、妹妹和董熙俊直接去火车站买票乘火车去华山,一路上吾和董熙俊相当谈得来。
我们在火车上谈天说地,议古论今,再加上冷天月不时插科打诨,我们3人在欢快中很快度过几个小时。
在火车上吃完晚饭,吾从车窗内看到,夕阳被拽落山后,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变成了深蓝色。而夕阳落山时,还在顽强地挣扎着将光线留在大地上。当它最后一缕光线消失时,灯光开始明显。
远处村庄的灯光,稀稀拉拉一闪闪的,像极了萤火虫闪烁在广袤的田野之中。
妹妹看着如此美丽的景色,惊喜地说:“秦川大地的夜晚就是与众不同,宁静深沉,远处点点灯光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让人感到勃勃的生机蕴含其间。在京都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沉静的夜色。”
当晚11点到达华山火车站,天已经完全黑了。那时还没有上山索道,下车我们就在月光照耀下,徒步上山。
此时正值全国闻名的“华山抢险救人”发生之后,在月光下敢去华山旅游的人只有我们3人。
进山入口的大门已经紧闭,我们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值班的人。幸亏董熙俊熟悉情况,我们3人走到一处破损的围墙之处,翻墙进入华山园区。
妹妹兴奋不已地说:“第一次在月光下翻墙入园真是太刺激了,我的心还真有些砰砰地跳个不停呢!”
一弯弓月高挂苍穹,万丈银光普照华山。山间晃动的野草被镀上一层银白色,明亮的月光透过树叶的间隙,照出山路像一条银色的线,曲曲弯弯向上延伸。
我们沿着山路走着,山中薄雾渐渐生起,只有我们3个人影在朦胧的月色中行进。
我们周围静悄悄的,连昆虫兽禽都渐渐进入梦乡。
万籁寂静的大自然,将它深沉广袤的面貌展现出来,传递着一种沉寂里才有的美感。
妹妹轻声对冷啸天说:“哥哥,天上的月亮一直在跟着我们走,远处的山影也随着我们变化,我们仿佛走在月光笼罩着的升仙世界之中。我也体会到黎明前的沉寂是一种大自然的恩赐。”
我们走着走着,时间从身边悄悄地溜了过去,月亮不知何时渐渐隐去,天空中的星星也淡去身影。
天光初现,只见薄雾笼罩下的华山,天空是淡淡的蓝;树木是淡淡的绿;青草是淡淡的翠;道路是淡淡的灰;连空气都弥漫着淡淡的潮湿味。
华山的群峰透出淡淡薄雾显现出险峻、高耸的剪影。虫鸣和鸟叫声在淡淡薄雾中,此起彼伏一声声传出很远。
妹妹感叹道:“我们呼吸着淡淡的草木之气,驱走繁星明月,招来满天晨曦。太阳刚刚睁开睡眼,天光初现天际,淡淡雾气之中,景物慢慢显现生机勃勃的全新面貌。”
妹妹接着道:“只有我们3个不眠之人,才能在清晨的虫鸣和鸟叫声中,感受着万物苏醒。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自新大陆交响曲,不,应该叫华山初醒交响曲才贴切。”
在这种沉静而悠远的大自然晨曲中,我们3人过千尺幢,经百尺峡,再攀天梯。
我们走过如履薄刃,绝壑千尺的苍龙岭时,由于周围雾气弥漫,我们只看着周围二、三尺远的铁链以及逐级而上陡峭石阶,没有感觉到脚下的万丈深渊,非常放松地来到中峰。
天已经大亮,朝曦浸染的东、南、西、北四峰,在和风渐起、云蒸雾绕中,展现着忽隐忽现的身姿。
妹妹亢奋地说:“你们看呐!紫气东来的云霭里,山峰忽隐忽现,树木只露树梢,山腰间淡蓝色浮云飘来荡去,只有山路实实在在的引导我们走进神山圣境。”
董熙俊说:“据说这景致就是道教相传的“第四洞天“之象,为历代道教高人所称颂。”
我们这时,妹妹回望苍龙岭惊呼一声:“我们竟然是在朦胧状态走过长约百余米,宽不足三尺的华山着名险道。怪不得唐朝韩愈在此畏险大哭投书求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