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落难情缘 > 856章品《维摩诘经》(14)

856章品《维摩诘经》(14)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落难情缘!

他作了另一首意境相同的好诗:

乍着吴棉强自胜古台荒栏一凭陵

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魔崖梦欲生

偶向远林闻怨笛独临虚室转明灯

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我有时作诗,一首接一首,正在陶醉,又意识到了,马上自我警惕,不要沉迷。文学也是情,堕不得。不过你不会文学,可不要抓住这一点来解嘲,要学会而能解脱。你本来不会,根本没有帮助,解脱个什么!怕是文学家,恰恰堕在情里。实际上情也是一种情意,文人当然有情,渐渐就会好名好胜,然后就“天下文章在三江,三江文章在我乡,我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跟我学文章”,这样我见就来了,情意就生了。

学佛时起心动念都要检查,这是观的法门,一旦意识到自己对什么事情沉迷上瘾的时候,要实时甩掉,决不受它拖累。当年我下工夫练字,有老前辈看了夸我将来一定成为名家。我听了从此不练字,不要成了书法家反而被这竹管子、黑墨困住了。当年于右任一天到晚为人家写字,真是辛苦,就为了书法家这三个字,我才不上这个当呢!

但是这些你说不会也不行,要样样会,又样样解脱丢得掉,这才是佛法。样样不会,然后说自己是学空的,那是莫名其妙。

修观法,讲身体像火焰。你看某人红光满面,就是身体放的烟火,所以精神好,身体状态好。身心不健康,就没有光泽。这是怎么来的?从情意来的。咦!刚才不是还在讲情谊不可取吗?佛经上说佛在说法的时候面门放光,是真的,就是虹霓之身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反映,由不同的众生不同的眼睛,看到的色彩均不同。

佛在世时,很多人在佛的跟前只消半天甚至片刻功夫,就证果了。如果碰到“十年浮海一身轻,乍睹梨涡倍有情”,嘿!那就他生再说吧!

佛说:“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明师难遇,佛法难闻”,共有四难。佛形容人身难得,如大海中的盲龟浮上海面,正巧头能钻进浮在水面上的一只车轮孔中。这个机会是如此之难!我们年轻时总觉得佛说得太夸张了,

《维摩诘经》每一句话好像都很浅近易懂,仔细研究下去,每一句关于修持的内容有这样多。因此再一次告诉大家,看起来容易的反而艰难,看起来困难的却没什么了不起,这道理在世法出世法都一样。

“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芭蕉树的树干是中空的,不是实心的。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我们都认为现在这个身体是存在的,你看看以前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就会觉得如幻梦,照片中的人与你的样子已经不同了。这个身体只是暂时属于你,不能算是你永远所有,终归是要耗尽的。究竟此身是不是我?这是个大问题。其他的显教皆认为这个身体不是我,四大是假的,四大皆空。但这个空又从何而来?何以会起四大?又都是问题。“是身如梦,为虚妄见。”认为身体存在能做一切活动,是在做白日梦,是虚妄的见解,把假的当作是真的。

“是身如影,从业缘现。”人人都有五官,但是人就是长得不同,健康不同,肢体也许有残缺,这没什么遗憾,都不是这一生的事,是多生多世因缘业力凑合而来的,身体只是果报所显现出来的影像。此中道理很深,要在法相唯识里去解决,普通经典没有说,但《瑜伽师地论》就讲得很清楚。

“是身如响,属诸因缘。”音响音声是由因缘而来,身体也如是。

“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这看起来是文学境界,真实详细分析是科学的。

“是身如电,念念不住。”各位不要光用耳朵听这些句子,要拿心来听,你把这些句子听到心里面,看看清楚,是不是如此,这样听经才有用。你听经时拿耳朵听,再拿眼睛盯着文字研究,那只是搞普通文学,是白搞了,属于妄想境界。这里讲如电是一闪即逝,思想一个接一个,无法停留。大家喜欢讲空,什么是空?空是形容不住,不是你去空它,是它要空你。你打坐求空,觉得空了,清净了,都是在假造妄想,那可不是空。你不打坐呢?空就没了吗?空者是念念自性空,不是你去空它。这个道理不懂的话,你坐一万年也枉然。

“是身无主,为如地。”如同大地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身体也是无主的。你说买块地有所有权,那是人类社会假定的,反而人是属于大地的,人最终都归于大地。

“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身体像火一样,烧完就灭了。身体无所谓寿命或时间,几十年就像一阵风吹过去了。

“是身无人,为如水。”我们看到大家每人都有个身体,人世间的观念把每个身体叫作“人”,但每具身体都是骷髅堆上血肉,外表长了五官,你称这是人,真实就像流水一样,你看到的就已经过去了,决不回头,身体正如此。智者如孔子看流水就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国演义》一开头也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身不死,四大为家。”地水火风四大房东凑齐这个身体给我们住,我们也要交租金,餐餐要喂它,天天要洗它。

“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这个身体是空的,离开我,无我,也没有我的。身体自己没有知觉的,一口气不来就如同草木瓦砾一样。

“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我们的身体会动作是因为有口气在,是风大。风大不来就不会动了。屁股底下尽是脏的、臭的,你进开刀房去看看,或者看看受灾而死的尸首,就不会觉得身体可爱了。

“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人们为身体洗浴穿衣抹香水,还给它吃喝,但它毕竟是留不住的,会消失的。身体一切灾难的根本,地水火风四大,每一大各会引发一百零一种病变,使人死亡。

“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身体像是陷阱,人陷在其中,看着老死向自己逼近,终归有一天要死亡的。

“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身体如此可怕,我们检讨自己的生活,都为了这个肉体的需要在忙,都是为了我们暂住的这个家伙在忙,不是为真正的自己。肉体需要吃,又拉出来,不是在整你吗?它要睡,你就得睡下去,它要起来,你也得跟着起来,不是冤家吗?空聚就是旋风旋气流,中间没有东西的。“阴界诸入所共合成”,简单地说,就是心理和生理合拢起来,假想地构成了今天这个假我。

上面是维摩居士,对来探视他的人说法,把这个肉身说得一文不值。下面地做个结论:

“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各位!我们的肉身极可厌,你们不要上当。我们要追求每一个人自己生命真正的身体,那就是佛身。佛身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他们才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个个都有佛身;你找到了这个身,你就成功了。禅宗所追求的所要悟的,是悟这个身,就是法身。法身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我们真正的生命,而我们都找不到。法身并没有藏起来,它就摆在你肉身上,但是和肉身没有关联,可是它又随时在这里。你找到了这个身,就证到了法身佛。这是个要点,学佛追求的也就是这个。常有年轻同学问要怎么去学禅,用维摩居士在这边讲的一段话就可以回答了,这是正统的禅宗。

“从无量功德智慧生。”接着说法身是怎么证得的。不是你小忠小信小根器表现一下就证得的,而是来自无量的功德和智慧,这是学佛的两个资本,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这是讲证得法身的原则。

“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这是求证法身的下手功夫了。修戒定慧成就了,就得解脱;解脱之后的所知所见就开发了,透彻了,法身就可以成就。光功夫还不够,下面说还要从各种做人做事的行为上着手。

“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由四无量心证得法身。由各种波罗蜜证得法身。

“从方便生。从六通生。”无量法门誓愿学,遍学一切方便法门证得法身。从神通具足证得法身,就是法身成就。

“从三明生。”三明是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由此证得法身。真悟道的人没有不知前生事、将来事的。虽然道不在神通上,但三明六通都是知道的。你自己有没有开悟,从这里自己可以印证。

“从三十七道品生。”是证道的三十七种资粮,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从止观生。”前边已讲了止观的道理。

“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这些名词也不细说了。

“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佛法不用发什么大愿,你能做到这两句话就成功了。

“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从上面这些无边无量的清净法门,才生如来身,得到成就。

“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维摩居士的总结,真正得了法身就能了生老病死,否则这个肉身免不了生老病死。纵然肉身修成金刚不坏,还是有病哦!不是这一种病,是另一种病。如修禅时得的禅病,那还不是世间药治得了的。没有到大乘菩萨第八地不动地以前,小病小恼,乃至大病大恼都在所难免。所以菩萨要具备的五明中,有一明是医方明。而要得法身,了生老病死者,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发大心,发无上正等正觉,追求大彻大悟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发心,发菩提心。菩提心也是慈悲心,其发了心的人,对众生一定慈悲。

“如是,长者维摩诘,为诸问病者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维摩居士藉病说法,令无数来探病的人,都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佛知其意,即告舍利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舍利弗白佛言:世尊!

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舍利弗!不必侍坐,为宴坐也。

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盘,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时我,世尊!闻说是语,默然而止,不能加报,故我不忍诣彼问疾。

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毗耶离大城,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目连!为白衣居士说法,不当如仁者所说。夫说法者,当如法说。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

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法常寂然,灭诸相故。法离于相,无所缘故。法无名字,言语断故。

法无有说,离觉观故。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空故。法无我所,离我所故。法无分别,离诸识故。法无有别,无相待故。法不属因,不在缘故。

法同法性,入诸法故。法随于如,无所随故。法住实际,诸边不动故。法无动摇,不依六尘故。法无去来,常不住故。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

法离好丑。法无增损。法无生灭。法无所归。法过眼耳鼻舌身心。法无高下。法常住不动。

法离一切观行。唯!大目连!法相如是,岂可说乎?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当见是意而为说法。

当了众生根有利钝,善于知见,无所罣碍。以大悲心,赞于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

维摩诘说是法时,八百居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无此辩,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大迦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贫里而行乞。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抟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以空聚想入于聚落,所见色与香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

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

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间,非住涅盘。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谓正入佛道,不依声闻。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

时我,世尊!闻说是语,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复作是念,斯有家名,辩才智慧乃能如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从是来,不复劝人以声闻辟支佛行。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