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商谈细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抗战之战地记者!
在他两看来,大公报重庆刊是范文林的产业,虽然范文林找了他两投资,但是这毕竟是一桩生意,生意人怎么可能会亏待自己呢?
可是看完这股份分红之后,他们才发现,原来生意人还真的有亏待自己,成全他人的人。
但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范文林之所以会这么写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没有出钱……
大公报重庆刊的股权配比,范文林只占了很少的一个部分,大头全是封时修和陈泰安的!
范文林所要的,不过是一个名头和行事的权力罢了。
在文件的最后,第二十二条讲“未尽事宜”,第二十三条讲章程修改。
何谓的公司章程是指公司依法依规制定的公司名称、场所、经营范围、经营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的基本文件,也是规定公司组织及活动基本规则的书面文件。
股份制公司章程是公司中最重要的治理规则,也是公司有效运行的基础。
在股东之间或股东与公司之间的纠纷中,公司章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判断行为对错的标准。
到这里,整份文件的条例全部完毕。
“二位,看完这份文件,感觉如何?”
范文林将手中的黑色钢笔慢慢的推到两人的中间,淡然的说道。
在他拿出这份文件之前,他就有信心,能够直接征服两人。
果然,看到范文林递过来的笔,封时修率先拿在了手上,一句话都没有说,直接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陈泰安看到封时修已经签了字,等他放下笔后赶忙拿了起来,生怕自己晚了一点就错过了这份天大的机会了。
如果说,在看到这份文件之前,他们对于投资大公报重庆刊还有些迟疑和犹豫,那么现在他们就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了。
“范社长,这份文件可以通过《公司法》吧!”
将自己的名字也签在文件上之后,陈泰安有些不放心的问道,这个时候,他连对范文林的称呼都改变了,由范记者变为了范社长。
“当然!等报社准备事项都差不多了的时候,就会登记注册的!”范文林肯定的点了点头。
《公司法》是南京国民政府在1929年颁布的一部法律,它是在北洋政府《公司条例》的基础上,参考德法等西方国家《公司法》制定的。
从此之后,各地公司注册须依法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
“两位,我再说一下,虽然你们是大公报重庆刊的最大股东,但是我希望两位能够明白大公报重庆刊目前最大的目标是宣扬抗战,而不是赚钱,这一点是原则性问题,希望两位能够谨记!”
范文林将手放在桌子上,看着两人严肃的说道。
他必须在大公报开始运转之前将这一点给说明,要是等大公报开业之后,这两人一心只想着赚钱,那可与范文林的初心背离了。
提前说明这一点,也是为了防止在大公报的运营过程中,两人为了挣钱而让大公报报道一些不好的消息。
毕竟这个时代,很多私人报纸已经沦为了那些资本家和政治家的手中剑,成为了他们操控舆论的武器。
而范文林就是要杜绝这种可能的存在!
“当然,现在还是以抗战为主!”封时修立马点头说道。
作为渝州银行的行长,他的银行也不是一个私人企业,在抗战的进程中,他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所以,对于抗战重要性的认知,他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对对,以抗战为主,我们投资大公报主要还是看中了范社长的志向和能力,至于赚不赚钱不重要!”陈泰安也连忙附和着说道。
“那就好,多谢二位的体谅了!”范文林笑了一下,对两人拱了拱手说道。
虽然两人说的好听,但是范文林可没忘记当初第一次跟他们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两可有没有这么大气和正义。
但是对范文林来说,这两位心里怎么想的都不重要,他只需要得到了两人的承诺就行了。
至于在后面的运行过程中,到底要怎么样实施,那是范文林的事情!
“哎,对了,范记者,你大公报的记者准备从哪里找呢?要不我介绍几个其他报社的朋友给你认识一下?”陈泰安突然说道。
未来的大公报的一半都算是陈泰安的了,虽然他口头上说着不为了赚钱,但是自己的企业,他还是想要搞好一点的,毕竟报社这种企业和普通的商业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能派上大用场呢。
所以现在他可谓是为大公报尽心尽力了,报社的地址都还没实际登记呢,就开始操心报社的工作人员问题了。
“哎,陈兄,你这直接挖别家的人不好吧!”封时修伸手搭在了陈泰安的胳膊上,说道。
“我这怎么能是挖呢,我这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而已,再说了,有范社长坐镇的大公报不比那些报社更好吗?”
陈泰安将封时修的手抖开,对着范文林扬了扬脑袋说道。
“你这是……”面对陈泰安的说辞,封时修有些哭笑不得。
这个时候的跳槽可没有那么容易,无论是加入一个什么组织,不管是在道义上还是在规章上,都没有那么随便。
所以,这种直接挖别人的人的行为,实在是有些不耻。
可是对陈泰安来说,这都不是事儿了,只要是为了自家能够超过别人,挖别人的人没有任何问题。
再说了,他又不是靠一张嘴忽悠,在挖这些人的时候,他也愿意给出更高的价钱!
“多谢陈兄的好意了,不过我应该不会去挖别家的报社,我想要找一些新人!”
范文林拒绝了陈泰安,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对于直接去挖别人家的记者或者主编加入大公报,范文林确实没有什么兴趣。
如果真要挖,他也只想挖一个人,那就是渝晚报的李天峰,但是以李天峰跟范文林的关系,他甚至都不用挖,直接说一声,李天峰救过来了。
相较于这种去别的报社挖人的行为,范文林更想要自己培养一批新的记者,就如同当初在徐州建立青记会的时候,也有很多的青年学者选择加入了青记会,成分了一名新记者。
正式由于那次的模式,让范文林发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这些新培养的记者相较于老记者,更有优势!
虽然在专业上,这些新记者比不上老记者,他们就像一群刚出道的小白,而这些老记者已经在新闻行业摸爬滚打了很多年了。
但是有一点,那是这些老记者比不上的,那就是对新闻专业的转变上,这些新记者是远远高于老记者的。
新记者刚成为一名记者,还什么都不会,很多东西都是现学的,但也正是如此,范文林才好将战地记者的那一套交给他们,他们由于之前没有参与过新闻报道,所以接受起来也很快。
但是那些老记者就不一样了,他们已经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很久了,对于这份工作他们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
但也正是这些经验,让他们形成了一定的固定的思维,让他们在接受新内容的时候,非常缓慢。
因为他们需要将自己脑子里面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想法转变过来,这不是短时间内更够做到的事情。
范文林对大公报重庆刊的定义是战地报社,主要目的和作用就是为了报道战争和宣传抗战。
所以大公报最需要的,就是战地记者。
经过徐州那一次之后,范文林也充分的发现了,战地记者的养成速度,新记者比老记者的速度要快得多!
“新人?”陈泰安有些疑惑。
“对,新人,就是那些新闻专业的学生,或者是想要加入新闻行业的朋友们!由我来给他们做培训!”范文林讲解道。
“为何要这么麻烦?直接招聘记者不行吗?”陈泰安还是不解。
“大公报重庆刊的目的是为了宣扬抗战,所以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普通记者,而是战地记者,这类记者是很难招聘到的!”范文林给两人说明了他这般想法的原因。
“原来如此,还是范社长想的通透,那不知道范社长目前是想怎么招聘这类人呢?”
封时修快速的点着头问道,他刚才也对范文林说的话有些不解。
“嗯……目前我还没想好,等地址定下来之后,先将招聘告示发出去吧!”
范文林迟疑了一下,缓缓的说道。
他确实还没想到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让大家知道他们大公报重庆刊正在招聘预备战地记者。
当初在徐州的时候,之所以会有顾恺之这样的新人加入,完全是因为加入徐州青记会的记者很多,他们在加入的时候,顺带了顾恺之他们。
所以他们的加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徐州的那些记者的人脉。
但是现在范文林并不打算在大公报重庆刊招聘普通记者了,自然也就没有人脉可以使用了。
所以,怎么招聘到那些预备战地记者还真有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