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寡妇与军队问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寒门辅臣!
姚镇看着郁闷的五戎笑出声来,结果被顾正臣勒令一起识字读书,五戎顿觉心情舒畅。
该,活该。
刘南山还想说话,被五戎重重踩了一脚,都是这个可恶的家伙,盘查就盘查,说那么多话!
顾正臣要让自己识字读书,很可能不是开玩笑,加上沐英有意让沐春、沐晟拜顾正臣为先生,自己作为护卫,很可能跑不出顾正臣的魔掌啊……
刚想催促顾正臣入城,五戎突然感觉有一丝异样,转过身看向官道。
顾正臣见状,也跟着转过身。
只见不远处的官道之上出现了一排军士,前面是骑兵,数量不多,只有一排,四骑,后面是步卒,再后面是一辆辆马车,马车皆没有遮蔽围挡。
马车之上,一群群妇人护着里面的孩子,挤作一团,瑟瑟发抖的眼里毫无生气。
“这是?”
顾正臣皱眉。
五戎也有些不知情况,看向刘南山。
刘南山目光中透过一抹伤感之色,沉声说:“这是大同卫送来的寡妇和孩子。”
“寡妇?”
五戎似乎明白过来,看向走近的马车队伍一脸严肃。
顾正臣见五戎、刘南山如此模样,眉头微皱,明白过来。
这些寡妇,不是民间百姓的,而是卫所军士的遗孀!
大同是军事前线,时不时便会面对小股敌人的袭扰,明军出现损伤是很正常的事,哪怕是徐达、李文忠等人在那里镇守,也无法在缺乏骑兵的情况下有力反击元军!
死了军士,如果军士的儿子还小,或还没有儿子,没办法接替,大都督府会去军士的原籍勾人,而军士的妻子,自然需要离开卫所重新安置。
这些寡妇及其孩子,一些在山西的,就地安置,在北方的,命其各自归籍。而一些在南方的,在金陵的,则因为路途遥远,会派一部分军士护送至金陵,听宣之后再安置。
“前线有些难啊。”
刘南山沉重的感叹。
顾正臣微微点头,此时可以说是明军最虚弱的时刻,尤其是战马损失巨大,根本无力远征。
虽说朝廷在极力推动民间养马,可这需要时间,而且民间养出来的马,大部分是挽马,负重慢行可以,想要远途奔袭,适应战场需要,难。
一匹真正战马的养成,可比养五个娃还难,成本还大。
顾正臣等人让开道路,看着马车一辆辆经过眼前,妇人的手满是冻裂的口子,嘴唇已被冻得发紫,里面的孩子早就没了哭闹的力气。
这些人扛着冬日凌冽,一路南下。
没有人问出为何不春日送来,省得她们吃罪的话。
因为冬日里,是前线相对轻松的时候,严寒对明军是个困难,对元军也是困难。卫所调动一批军士护卫,总需要在相对不需要人的季节。
顾正臣看向百姓,商人,除了在军士脸上看到敬重之外,就再没看到敬意。
百姓眼里,更多的是对她们的同情。
商人眼里,无动于衷外还有些不屑一顾。
这个时代,缺乏对军士的敬意。
这也不能全怪百姓,毕竟军士在民间的代名词是武夫、粗人,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之为兵痞。他们或许清楚是谁在边境作战,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是军士用命换来了当下城中稳定、安全的生活。
顾正臣暗暗伤感。
古代军队从不重思想建设,防范武将造反的手段,无外乎是分权,你盯着我,我盯着他,他盯着你,三个将领带兵和三个和尚挑水差不多,没有深入到军士,没有深入至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军士等等这些军士做思想工作,也没有给过他们荣耀,给过他们地位。
在一个犯了法,动辄充军的时代里,你指望百姓如何对军队保持敬意。就连孩童难免也会问:坏人都在卫所里,卫所的人岂不都是坏人?
“走吧,我们入城。”
顾正臣在车队入城后,与刘南山别过,便进入城中,重新上了马车,一路走走停停,终抵达了北门桥的沐府别院。
因为此番回金陵是计划外之事,顾正臣也来不及送信提前通告,沐英虽告知顾氏顾正臣将归,但也拿不准具体日期,毕竟句容县衙的事总需要安排妥当才好前来。
马车停在别院外,姚镇跳下马车,低声道:“老爷,到了。”
顾正臣掀开帘子,踩着木凳下了马车,看向一旁紧闭的大门,又看向不远处的北门桥,笑道:“这地段怕是几千两都不下来啊。”
五戎笑道:“这可是为朝廷重臣营造,用于赏赐所用。”
顾正臣看了看牌匾,微微点头,打着沐府的旗号,确实没有人会说顾家坏了规矩,人家沐英的别院,用来招待下客人,怎么能说坏规矩呢?
“叫门吧。”
顾正臣整理了下衣襟,看向姚镇。
姚镇上前,抓起门环咚咚叩下,没多久,里面传来脚步声,随后是隔门一声问:“谁在敲门?”
“陈婶,是我,正臣。”
顾正臣听出了陈氏的声音。
陈氏连忙移开门栓,看到顾正臣正在门外站着,惊喜地喊道:“老爷,是老爷回来了!”
说完,便向院子里跑去。
顾正臣抬脚进了门,回过身看着外面的五戎。
五戎行礼:“我需要回去复命,就不打扰你们一家人团聚了。”
顾正臣微微点头,也没有强留,只说:“告诉沐都督同知,这个冬日里,可以将沐春、沐晟送过来,我有空暇时,便教他们一些学问。”
五戎答应,转身离去。
姚镇将马拴在石狮子上,将马车里带来的三匹棉布搬了下来,跟着进了家门。
进门迎面是影壁,左侧屏门开着,过屏门,南面是倒座房,这里是下人、看护居住之地,只不过此时空空荡荡,并无一人。
经垂花门进入庭院,入眼是四个大水瓮,东面是东厢房,西面是西厢房,北面是正房。不等顾正臣再欣赏,正房旁的走廊里闪出一人,腰间围裙尚在。
“母亲!”
顾正臣喊了声,肃然跪了下来。
“正臣哥!”
顾氏迎上前,双眼顿时变红,拉起顾正臣,来回打量着,哽咽中连声说:“好,好,好……”
别后团聚,闪在泪光里的满是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