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义净传:飘着飘着到印度 > 第94章 小舟

第94章 小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义净传:飘着飘着到印度!

经过一段时间绕着山路走,义净他们终于到了一个码头。这个码头不大,位于一个小山城。

义净向商队中那位资助他的老板了解了情况,知道了大致的情况。从末罗瑜出发,经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行走,他们需要进一步向前行进,最好换小船从水路行走。一方面,从这里开始,水路反倒比陆路便捷,另一方面,通过水路可以直接抵达远洋航船停靠的码头,不必再多走几趟。

“有没有风险?”义净问。

“当然有。”老板说,“我们无论走水路还是走山路,哪里没有危险?无论是什么样的风险,我们选择了继续向前,我们就已做好了尽量不出现问题的准备,但也做好了会出现问题的心理准备,不是吗?”

“那倒也是。”义净笑了。他明白了,其实,老板他们早已对各种可能遇到的艰难了如指掌,他们只是一边努力规避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一边努力前行。

义净突然发现,即使成为了僧人,明白了四大皆空的道理,真遇到事情的时候,还是会感受到自己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欲望,并没有完全放下。比如,他问“有没有风险”,实际上他也是不希望遇到风险的。毕竟,他还没有到印度呢,他还没有完成他的使命呢。如果让他现在就失去生命,他会明白这是生命的无常,却也不会愿意接受。

“放心吧,我们也是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摸索,才会这么选择,船的行走虽然有风险,但我们只要选择经验丰富的船夫,再加上这些船本身在水里的吃水和平衡就比较好,只要不遇到大的风浪,不遇到盗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老板看出了义净的谨慎,很认真劝说。

“好的,但愿我们都能平安。”义净说。

扫了一眼正在不断装货的伙计们,义净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到了那些船上。船并不算太长,也不太宽,和义净以前在贝州一带运河中遇到的船大小差不多。但是,船的整体风貌和家乡那边的船很不一样。义净尝试着用语言来描述各种差异,却发现自己以前不太关心家乡的船到底长什么模样,竟然一时有些难以确定到底哪里不完全相同了。

“如果船是方丈室或者其他与佛教相关的用具就好了。”义净在心里感慨。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终究还是因为,佛教相关的一切,因为可能最终牵扯到佛教戒律,因此,他相对比较用心留意,而其他的内容,他在很大程度上选择性忽略,以至于现在的他,在很多时候知道,这里有不同,那里有不同,却又难以特别清晰去总结出更多的不同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义净突然对《心经》有了进一步的感触。

《心经》里说,“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照”字,用得真好。心,如何是空的?佛祖大约是想告诉我们所有人,我们的心其实就像一面镜子。无论是色、声、香、味、触还是法,都是在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接触或者感悟,最终投射到心上。心若接收了色,就形成了影像。心若接收了声,就形成了声音的迹象。如此类推,不过都看心是否接收。所有的一切,心若不受,周围无论什么,都不产生作用。就像义净明明此前见过很多次中国的船,也坐过很多次中国的船。到现在,他唯一关心过的船,只有能够让他顺利在茫茫大海中行走的船,那些波斯商人的船。而且,他所关心的,还不是船,更确切来说,他所关心的,是船能不能准确抵达他想去的地方。就像现在,他问小舟,并不关心小舟长得怎样,更关心的是这些小舟的安全系数,能不能让他们平安抵达羯荼的港口。

原来,释迦牟尼佛想要告诉我们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想让我们看清楚名和实之间的关系,是想让我们清楚认识和理解空与有的关系,进而帮助我们让心变得干净而纯粹,让心尽量不受外在一切的影响,随心应物。

这么想着,义净笑了,原来,他只需要随缘而用万物,不必让心因为万物而沉重。只要这样做,便可以让一切都慢慢好起来。

回想起他在和弘祎论师放弃前行时的遗憾,回想起他在看到玄逵律师病重不得不延迟计划时的苦闷,回想起善行为了不影响他前往印度求法时不断强调自己想要返回国土的痛心,义净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是一个心思很重的人,自己需要不断让自己学会放下外缘对自己的影响。

“义净师,我们该出发了。”正在义净整理自己的情绪时,老板大声招呼义净道。

“好的,马上来。”义净回应了一句,背起了自己的行囊。

“这条河慢慢会进入另外一条河,进入另外一条河之后,我们就要到另外一个国家,嗯,它叫羯荼。”老板向义净介绍说。

“以河为界吗?”义净问。

“嗯,怎么说呢?应该说,这条河连接着一片大海,或者说是海港。我们会在另外一个码头换稍微大一点的船,通过稍微大一点的船渡过那个海港,抵达位于羯荼的海港。”老板说。“其实,我们也有一些人不会这样走,而会选择从末罗瑜继续向西走,走到婆鲁师国,从婆鲁师国前往狮子国或者印度。”

“嗯,我听说过婆鲁师国,它在末罗瑜国的西边。”义净说。

“是的,从星星的指引来看,它应该是在末罗瑜国的西北边。”老板说。

义净默默记下路线,他想起了他曾经听说的那两个新罗僧人,他们就是在婆鲁师国去世的。义净后来打听过婆鲁师国的情况,觉得那里很可能是大唐皇朝一些僧人说的婆露国,或者郎婆露斯国。但根据义净在佛逝国和末罗瑜国了解的情况,他觉得,从婆鲁师国前往印度,看起来是比较快一些,但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他还是觉得,从羯荼向前行走,更稳妥一些。希望自己的判断是准确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