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明宝钞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第一权奸!
听到沈浪会让蔡家想我精盐提炼方法,顿时便兴奋起来,眼前都是小星星,仿佛看到无数的财富向自己涌来。
“好好好!”
蔡俊拍着手掌,看向沈浪的目光越看越是喜欢。
同时也在庆幸自己的当初的决定是何等的英明。
“贤婿,你尽管放手去做,要人有人,要物有物。”
蔡俊大手一挥,豪迈的说道。
有了蔡俊的保证,沈浪也不耽误时间,组织人手开始在蔡家提炼精盐,并且将小顺子带在身边,一边煮盐一遍细心讲解。
西街。
信国公府。
朱元璋站在门外,看着高大的府门,一阵失神。
自己这个老哥哥自从告老还乡之后还从未见过。
如今自己来濠州,不见一见总归是有些过意不去。
朱元璋登基之后,杀了不少的开国功臣,能留下的也已经没有几个了,这汤和就是其中一个。
汤和,字鼎臣,濠州凤阳县人。
早年参加郭子兴义军,任牌头,作战骁勇,冲锋在前,历陞百户、千户、万户,至管军总管。
龙凤元年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集庆、取镇江,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龙凤三年,陞江南行枢密院同佥,镇守常州,屡次击败来犯之张士诚部。
吴元年,陞左御史大夫兼太子左谕德,击降方国珍。
洪武元年,俘获陈友定,随大将军徐达西征,与右副将军冯胜自怀庆逾太行山,攻取泽州、潞州、晋州、绛州。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赐功臣号开国辅运宣力武臣、散阶荣禄大夫、勋阶柱国、爵封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洪武四年,汤和击降明升。
洪武五年,随徐达北征沙漠。
洪武六年,练兵于临清。
洪武八年,移镇彰德,追伯颜帖木儿至察罕脑儿,获马羊牛畜无筭。
洪武十一年,功臣号加“推诚”,阶陞特进光禄大夫、职陞大都督府左都督、勋阶左柱国、进爵信国公,议军国事,加禄至三千石。
洪武十四年,随徐达出塞北伐,征讨乃儿不花,攻克灰山,俘获其平章别里哥、枢密副使久通。
洪武十八年,五开山蛮獠为乱,率师讨之,俘戮四万。
洪武二十二年,汤和告老还乡,赐钞一万五千,白金二千两,黄金三百两,文绮四十端,宅第于凤阳。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七日逝世于家,享年七十,追封王爵东瓯王,谥号「襄武」。
汤和可以算是为一个得到善终的开国功臣。
想到自己这个老哥哥,朱元璋不由笑着摇了摇头。
“去叫门!”
朱元璋看着朱红色的大门说道。
“是!”
朱元璋话落,蒋瓛便突然出现拍响了大门。
很快大门便被打开,一名家丁走了出来,看了看面前的蒋瓛。
“去禀告信国公,八爷莅临,让他出来接驾!”
蒋瓛已经得到了朱元璋的暗示,微服出行对他要以八爷称呼。
朱元璋小名是重八,但并不是排行第八,只因他是八月初八生人,以朱家老爹的水平也只能用重八来取名。
元朝时期,汉人地位最低,根本就不配有自己的名字,因此也只能以数字取名。
朱元璋一度取名重八,八八等。
直到起兵之后,才再次取名朱元璋,弃了重八之名。
“八爷?”
“谁是八爷?”
家丁迷惑的看着蒋瓛,接着又看了看站在台阶下的须发皆白的朱元璋。
“你尽管去禀告,国公爷自然会明白。”
蒋瓛瞪了那家丁一眼,冷声说道。
家丁被蒋瓛一瞪,身体不由一颤,一张脸瞬间变得惨白,急忙转身往回跑。
蒋瓛回到台阶下,恭敬的站在朱元璋身后。
“凤阳可有消息传来?”
朱元璋目视前方,淡淡问道。
“禀皇爷,凤阳已经调查明白,知县与县丞沆瀣一气,贪污抚恤金高达五万两白银,折合宝钞五万万。”
蒋瓛恭声回答。
洪武七年,朱元璋下旨设置宝钞提举司,作为纸币的发行制作机构,经过一番准备,第二年“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
大明宝钞以桑穰为材料,“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上面写着“大明通行宝钞”,两边有八个篆字,“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间画的是几串铜钱。
为了防止民间制作假钞,在大明宝钞的下面写着,“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十五两,仍给犯人财产”,明确规定了对制造假钞的惩罚。
至此,明朝形成了“大数用钞,小数用钱,钱钞兼行”的制度,并且禁止使用金银进行贸易,对于违反规定的要进行处罚。
但是,从宋朝、元朝以来,白银已经逐渐货币化,人们手中都有一些金银。
有鉴于此,朱元璋在禁止流通金银的同时,又规定了金银与宝钞之间的兑换比率,“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这样一来,人们手中的金银就被朝廷用宝钞换走了,但是他们却无法用宝钞向朝廷兑换金银。
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明朝皇帝根本没有金融常识,他们在发行大明宝钞的同时,根本没有相应的准备金,所以宝钞的价值不断下跌。
朱棣在位时期,为了支付庞大的财政开支,更是滥发宝钞,加速了宝钞的贬值,“由是物价翔贵,而钞法益坏不行”。
另外,明朝还制定了“倒钞法”,人们用旧钞换取新钞时,还要缴纳一定的“工本费”,导致旧钞大量堆积,加速贬值。
洪武八年的时候,一贯宝钞的相当于铜钱一千文,到了洪武二十三年,一贯宝钞只能折铜钱二百五十文,四年后为一百六十文。
到了永乐二十年,明朝朝廷甚至颁布旨意,强制推行宝钞,拒绝使用宝钞者要治罪,甚至全家充军。
但朝廷的命令仍然无法阻止宝钞的没落,因为经济规律不是行政命令所能控制的。
正统十三年,大明宝钞的贬值情况更加严重,“每钞一贯,折铜钱二文”。
到了明宪宗时期,“钞一贯不能直钱一文”,宝钞掉在了地上,过往的行人甚至看都不看一眼。
明朝朝廷没有办法,最终取消了白银的禁令,“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经过一番折腾,明朝最终还是回到了“白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