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临床急救手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中国道教也有趣!
葛洪学识渊博,一生着述丰富,除了我们前面提及的《抱朴子》和《肘后方》外,还有诸如碑颂诗赋等大量作品,可惜多数都没有流传下来。先简单和大家聊聊他在医药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贡献。
根据葛洪在《抱朴子》外篇的自叙可以推断,葛洪在郑隐那里学习四五年后,大约从20岁左右就开始注意记录整理所学了,平时多做笔记真是个极好的习惯,除了可以让你在多年后还能找回以前的记忆,也能练练书法不是。就算是在动乱中四处奔波的途中葛洪也没有放下笔,正是因为有了平时的丰富积累,葛洪才能在隐居罗浮山后,有如此多得作品问世。要知道,没有电脑的时代,想查找点资料是个难度极大的、极耗时的工作,哪有现在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这么方便。
说到这,想起了毛主 席的一件小事,很想和大家说一说。很多人都知道一代伟人毛主 席记忆力极佳,可以说是深不可测,他在批《五代史》时,看到庄宗这部分时,想起了以前读过一首很喜欢的名为《三垂岗》的诗,但是想不起来作者是谁,是哪个时代的人了。要是现在遇到这个问题,直接上网一搜,几秒钟就可以把前前后后的信息全查到了,但那时除了靠记忆力外,估计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到图书馆一本本翻书去吧,运气不好,十天半个月都不一定能找到答案。当时毛主 席顺手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个条子,请他帮忙查一下,并且把八句诗写了下来,并注明是歌颂李克用父子的。当然田家英用了什么方法,用了多长时间找到了答案不是重点,重点是一位清代的,名气不怎么大的作者写过的诗,年轻时读过还能一直记得如此清楚,由此可以看出毛主 席记忆确实超人,对了,《三垂岗》作者是清代的文人严遂成,原诗就不给大家摆出来了,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看,我本人是极喜欢的。当然,故事到这还没有完,因为毛主 席当时写的诗和严遂成的诗集中的原文有几个字有出入,从而引发了一场考证,结果发现有很多版本的《三垂岗》,细节都出在这几个字上,而毛主 席的版本和袁枚收录的相同。由此可见,毛主 席的记忆力真的令人叹服+1了。对于我们这些记忆力本来就不怎么样,而且还严重退化的人来说,养成多记录的习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随身带个小本本吧,或者手机里装个随手写的小程序吧。
葛洪正是得益于平时积累的大量的笔记,抄写的大量书稿,才能在整理、提炼自己的理论、思想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资料可用,否则在那个书还是靠手抄的时代,哪有那么多资料供你使用!就算有,没准需要你跑到几千里外去查,所以葛洪年轻时才有北上、南下四处寻找各种书籍的经历,积累下了丰富的资料,如果什么都没有记下来,在那个连自行车都没有,而且还四处都不安稳的时代,还是洗洗睡吧,还搞什么创作啊!
关于葛洪的医药着作《肘后方》是他医学、养生、丹道、药物学等多方面的成就的重要成就,对于后世的医学发展及道教的金丹派都有一定影响。对了,大家看一些资料上说葛洪写过《肘后要急方》肘后急要方》《后备急方》《肘救卒方》等等,貌似写了个《肘后方》系列丛书的感觉,实际上就一本,只是叫得比较乱了,我这个理科生也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个情况,所以干脆一直在用简称《肘后方》,问题能说明白才是关键。
传说葛洪的妻子鲍姑和葛洪是同行,也是一位医道、丹道大家,现在广东还有很多传说及遗迹。据一些传说,鲍姑是中国四大女名医之一,而且专攻灸术。《肘后方》里有大量的炙方,有人分析说极可能都是出自鲍姑之手的,原因很简单,葛洪主要精力都放在炼丹上了,哪有那么多精力再投身灸术方面的研究啊,这个大家可以再找找证据,存疑。
再举两个《肘后方》中炙术的小例子,可以让大家对葛洪的医术有个更直观的认识,另外大家可能还能用得上。一是隔蒜炙,对于消肿有特效,方法是用独头蒜横切厚一分的小片,一分大约就是3毫米吧,把蒜片放在肿的部分,然后用艾柱炙就可以了,艾条在药店超市应该都很容易买到,家里可以备一点,不作艾炙,平时家里点一个也有好处;再说一个隔盐炙的方子,对治疗霍乱、上吐下泻有效果的,把盐放在肚脐里,炙二七壮。炙术里炙一个艾柱叫一壮,二七壮就是要炙十四个艾柱。为什么说二七壮而不是二八壮、二九壮呢,这个咨询过学中医的朋友,他们中医界有七壮是补阳的说法,别想歪了啊,不是壮阳。
除炙术方子以外,《肘后方》中还有很多中成药的方子,当然那时还没有中成药这种说法,当时叫成膏或成剂药,比如有华佗虎骨膏、丹参膏、辟病散等,有内服,有外用,简单是居家旅行必备啊。
葛洪还对结核病、天花、脚气、狂犬病、麻风病等有研究,对这些病的症状、治疗都有很恰当的处理和治疗方案。此外,还有一些食补、食疗的方子,养生长寿方面的方子。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的最大成就就是利用青蒿素防治疟疾的成果,实际上《肘后方》中就有用青蒿治寒热诸疟的方法了。
除了常见病的治疗以外,实际上《肘后方》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体现在救卒或备急上的,对于中风、昏迷、暴死、急腹症等紧急抢救非常有效,这也是书的全名为什么叫《肘后备急方》的原因,如果掌握好了,差不多就可以去医院急诊科值班了,所以,《肘后方》完全称得上一本古代的临床急诊手册。
当然,书中的内容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还包括针灸、按摩、正骨等等很多内容,最可贵的是,葛洪在编写这部医书时,处处为穷苦百姓考虑,使“贫寒野居所能立办”,收集的单方先验证有效,再选出最简单的、成本最低的、取材最方便的、效果最好的方子,最后集结成书。正因如此,历代名医对葛洪非常推崇,南朝陶弘景和金代杨用广等人又先后对《肘后方》作过增补,增加了晋以后的一些好方子。
总之,《肘后方》在中国医学史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临床学、流行病学方面成就更是远超西方医学界,对日、韩等国家的医学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