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过年,检验家庭亲情的最好方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仙云居日记!
过年,检验家庭亲情的最好方式
现在人过春节有了一些反常的现象。
春节过后,父母更寂寞了,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春节过后是离婚高峰;
中年人的“三高”更厉害了;
年轻人跳槽换工作更频繁了
……
春节后遗症的表现很多。正如林清玄所说“当一个人无法过一个好年的时候,过年往往比平常带来的更加寂寞与悲愁。”
春节,不仅是家人们的团圆,也是情感的集结和发泄地,更是亲情和人伦及婚姻等一系列问题的晴雨表和温度计。
一个家庭好不好,过年能否大团圆见分晓;
一个家庭是否和睦融洽,过年是否其乐融融见分晓;
一段婚姻好不好,过年能否互相理解和尊重见分晓;
一个儿女孝不孝,能否回家过年孝敬双亲见分晓;
一个人的日子过得好与坏,回家过年的喜怒哀乐表情见分晓;
一个人在外工作的好与坏,回家过年口袋里是否丰盈见分晓;
一个人在外面混的是否风光,回家过年门前的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和冷清比较见分晓;
一个人对工作是否满意?回家过年后是否想跳槽见分晓;
……
每到春节,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人面、情面、体面,总有更多的人情往来要关照,更多的琐碎要处理,很难面面俱到,年过的还有数不尽的疲惫感。
在中国人的心里,中国年的味道,说到底,年就是家乡的味道!家庭团圆的味道!亲情的味道!团结温暖的味道!
家乡是摇篮,让奔波在他乡的游子,载满浓浓的的乡愁。故乡的人、故乡的情、故乡的韵、故乡的歌谣、故乡的传说。一年一载,归心似箭,辞旧迎新,回归摇篮。成功的人回到家乡荣宗耀祖;失败的人回到家乡卧薪尝胆;受伤的人回到家乡疗伤……
家,是自己出生的地方,家是一个人的根,家是千丝万缕的那一条主线,你就是系在线上的风筝,不论你飞得有多高?不论你走到天南海北?不论你的官当了多大?不论你的财富有多少?都离不开家。一年到头,不论你有多忙?不论你有多大的事情?总是在渴望、期盼回家大团圆,享受过年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味道,看望老人,孝敬双亲,兄弟姐妹团聚,孩童们在一起嬉戏,如此亲情浓于水的画面,多么亲切,多么温馨,令人动容。
岁月敲开了新年的大门,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大家一起准备着丰富的美食,一桌团圆饭,一份归家情,家人围炉团圆,在一阵寒暄中释放压力,在一杯美酒中忘记烦忧,在一桌美食中享受生活,听父母关心的唠叨,看孩子们嬉笑打闹。此时,阵阵欢声笑语,让人切实感受着衣暖汤热,家人可亲的温暖,家人被喜悦和幸福紧紧包围着。
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年的味道。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美满是不存在的,这也是一个哲学话题:世间万物是有缺憾的,人也是有缺憾的,生活也是有缺憾的。我们在不完美中生活,才可能去追求美满。
春节也是一样,存在着缺憾,永远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本文中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大家看电视有一个公益广告,满脸皱纹的老父亲从早忙到晚上,做了一桌好饭。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坐在窗前望眼欲穿,盼着子女们回家团圆吃饭,菜凉了,又热了,老两口不厌其烦的把菜热了又热,拿出了好酒,摆好了酒杯,时钟敲响了,晚上9点,没有盼到一个子女回家,老母亲流下了辛酸的泪水,老父亲生气到极点,一跃而起,推翻桌子,好菜好饭撒了一地,杯盘在地上摔的粉碎,地上一瓶狼藉。
时间静止了,老两口更寂寞了,空洞的眼睛望着远方,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有一年春节晚会唱了一首很火的主题歌《常回家看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
歌曲背景:作词家车行的父亲去世后,他回想着曾经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参加工作后,又很少回家,感觉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暖和快乐太少了。1996年,他在一次坐火车出差的途中,看着车窗外的美好春色,又一次想起父亲、母亲和家,他悄悄抹去泪珠,用笔写下了“常回家看看”五个字,又写下了这一段歌词。作曲家戚建波深深地被《常回家看看》的歌词打动,还没读完,他就流下了眼泪,在一种既激动又冲动的感觉下,仅仅十几分钟,曲调就谱好了。曲调谱完后,戚建波打电话给车行,在电话中哼了一遍,车行说:“对,就是这种感觉。”
人家最熟悉的电影贺岁片《过年》,也许是对现在人过春节人生百态最深刻的刻画。有一个以春节为主题的电影,就用朴实真挚的故事,将成年人过年时的无奈和辛酸悉数呈现于镜头之前。
每到过年,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可能就是阖家团圆了。在外漂泊忙碌了一整年的人们,终于要回到最为牵肠挂肚的地方。电影中,李保田老师饰演的父亲满怀着喜悦,终于赶在年三十儿的下午到了家中,可令他意外的是,五个子女竟然一个都没有回来,只有老伴儿(赵丽蓉老师饰)一人孤零零地在准备吃食。
作为一家之主,程父只能故作不在乎,安慰老伴儿道:“不回来就不回来,就咱们俩也能过个热闹年。”话虽如此,失落却像皱纹般爬满他黝黑的脸庞。
所幸,孩子们并没有让父母失望。第二天一大早,五对子女都陆续赶了回来。
看过电影的朋友,对于正月初一,程家老少的那顿团圆饭肯定印象深刻。前一秒还是喜气洋洋,其乐融融,下一秒各种矛盾冲突就集中式的爆发出来。
大女婿丁图在给二老拜年时,草草地包了两盒饼干作为过年礼物,转身却从岳母家提了一大篮子食物去情人家拜年。
两个姑娘的情况更是让人揪心。大女儿嫁了个浪荡子丁图,二人表面和睦,其实大女婿在外沾花惹草,还逼迫妻子多次打掉孩子,婚姻关系几乎名存实亡。
小女儿多年前和一个包工头私奔,而后就一直没进过家门,全然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小儿子更离谱,女朋友还没过门,俩人就在一个炕上睡觉,在程家老夫妻看来,这简直就是胡闹,完全忽视了传统的礼法,让传统的农村父母难以接受。
在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的程家老夫妻来看,每一对于子女的婚姻家庭都存在着问题。由此而引出的争吵、对立和冲突,表面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其实是家庭观念差异的外在表现。
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冲击,年轻人在婚姻、生活上的态度更加开放和多元,但是在老一辈眼中,这或许就成了离经叛道、不成体统。
程家老爷子在外辛苦半年,省吃俭用攒下8000元巨款,这笔钱被他小心翼翼地藏在棉衣夹层里。
子女们从进家门开始,就笃定老人手中尚有积蓄。二儿子和大女婿开门见山,饭还没吃,就偷偷和老太太把用钱的事敲定了。大媳妇儿家里本没有饥荒,但是听到别人找老太太伸手,立马就想要分一杯羹。更令人气愤的是,儿媳妇盯上了婆婆手上戴的金戒指。
年过的憋屈,二老气急了,拿出几捆人民币摆在餐桌上,说这是上了一道特殊的菜,看了让人心酸。
还有电影《不许抢劫》,快过年了,农民工拿不到打工的钱,揭开了农民工背后的无奈与心酸。
于以春节为题材,表现大家归家团聚与现实生活冲突的电影很多,比如《人在囧途》和《一年到头》。
看到这里我们不妨想一想:
幸福的家庭,春节大团圆,在过年的热热闹闹中,让亲情更浓烈,生活更美满。
有问题的家庭,春节人不齐,心不齐,春节日子过得寒碜和寂寞,各种问题和矛盾都集中爆发出来。
不幸的家庭,把憋了一年的问题,在春节时发现出来,在鸡飞狗跳里,一对情人从牵手变放手,夫妻从爱人变成陌路。
春节的后遗症很多,形形色色,一篇文章讲不完,这篇文章举婚姻的例子:有人说,春节是婚姻的“照妖镜”。
一年一次的除夕,结婚后才发现,有两个家,过年到底回哪个家?过年回谁家?回哪家吃饭?把孩子带到哪一家?给两家老人各孝敬多少钱?带多少礼品?这些都成了许多夫妻矛盾的焦点。
综艺节目《情感大裁判》中,28岁的李女士不顾父母反对,远嫁他乡。
一年365天,除了春节,平时小两口日子过得幸福甜蜜,可每到年关,两人总要为去谁家过年而争吵不休。
“结婚第一年,肯定要在婆家过年。”
“你怀着孩子,不适合长途颠簸。
“我是独子,老两口单独过年多冷清。
“爸妈身体不好,明年再回你家。
“你家有哥哥嫂子……”
一年又一年,每次丈夫都会找许多理由,只为让李女士和自己回家过年。
后来,李女士实在无奈,和丈夫哭诉:
“结婚10年,我没回娘家过一次年,难道你就不能体谅一下我的感受吗?”
这话说得实在有些心酸,却又道出多少现实婚姻的现状。
多少夫妻工作安定,收入不菲,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美满幸福,没有什么情感挫折和矛盾,却在春节时过不了婚姻“年检”这道关。
一个人爱不爱你,过个年就知道,说到底,过年其实就是过节。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不少家庭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家丑不可外扬,好多家庭心知肚明,不愿意把这个问题说出来,其实这也不是个别问题,带有普遍性。《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次调查,统计发现有超过30%的夫妻因去谁家过年发生过争执。
这个问题的出现有深层次的原因和背景:
一是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结婚后,去了一方老人家,另一方老人家就是空巢。有的为“独生子女不舍父母”各奔东西。
二是传统观念做怪,即“男人必须在家守岁的传统”,大男子主义思想,让女方不能忍受,导致不欢而散。正如前面举的李女士的故事,10年了春节都没有回过自己娘家。
三是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变了,大家都没有从一而终的红色底线,不合即散。
还有些小问题,让人感到糟心,如年礼是否用心;一碗水是否端平;对双方老人的态度,手背手心不一样;还有是否参与加家务劳动,打扫卫生,洗锅抹碗,打牌打麻将输了赢,等等一系列鸡毛碎皮的小事,都会成为夫妻俩吵嘴的导火索。正如婚姻专家所说的那样:幸福的婚姻就是这样,从不在于表面,而在于生活的细枝末节,“相爱是艺术,相处是技术”;是否愿意尊重对方和对方的父母,决定着一个人对婚姻的态度;是否愿意为彼此家庭准备礼物,也决定着对彼此的重视,幸福的婚姻,夫妻双方不仅尊重对方,也会因为爱而对彼此的家人体贴温暖,当夫妻双方愿意为了彼此而真心对待家人,那么婚姻生活也会更加幸福长久。
婚姻从不是战场,夫妻也不是对手,只有懂得尊重,才能彼此宠爱;只有学会包容,才能过好每一天。
年过好了,双方老人高兴,家庭和谐,心情愉快,心也暖了,小两口的日子更甜蜜了,感情也热乎了,婚姻也持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