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分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简单设定无限世界!
“在以上几种特征中,间距都是只取有效间距,相当于间距特征只分为一类。
参战者分布考虑单挑情况就行,因为感性状态机都是避开一打多,将问题转化为单挑或者多打一,而多打一只需要注意不要和三个以上队友挤在30米立方空间内,并且尽量用交叉窗口攻击敌人就行,其余方面按单挑处理。因此,我们只要考虑单挑情况就行,相当于参战者分布特征也只取一类。
既然只考虑单挑,那么除了共面关系特征只分为共面和异面两种情况外,其余特征都要考虑敌我两人的特征组合。
首先以方位角为例,感性状态机中方位角只分为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情况考虑,其中0到60度为锐角,60到120度为直角,120到180度为钝角。这样双方的方位角组合就有九种。
之所以这么分,是因为在三种角度下的应对策略不同。
方位角为锐角时对敌策略基本是尽快朝对方身周飞过,一方面是只有近身掠过对方才能攻击到对方,另一方面是这样能增大相对对方的角速度,只要再带一些滚转,对方就不容易击中自己。
为钝角时,策略要么是尽量远离对方速度切线,以躲避对方攻击,类似于能量空战论上的避开敌方攻击包线,要么是尽快转向,让自己方位角相位减小,二者可以同时进行。
为直角时,可以采用锐角对应策略,也可以采用钝角对应策略,视具体情况而定。
然后是姿态角,先以偏转轴和俯仰轴为坐标轴构建坐标系,分为四象限,姿态角的一边落于一象限内则是小角度,落于四象限为大角度,落于二、三象限为负角度。
很明显,在小角度时最容易挥刀砍到对方,在大角度时砍到对方更难,在负角度时如果不借助身体旋转那就很难砍到对方了。
双方都有三种姿态角,总共组合起来也是9种。
旋转角分为两种,0到30度为小角度,30到90度为大角度。在小角度下砍到对方更容易,伤害也容易更大。旋转角组合起来有四种情况。
刀角分为三种,小角度、大角度和负角度。刀角是要考虑方向的角度,比如从右往左挥刀时,敌人如果位于自己刀的左侧,那么刀就能砍到对方,刀角为正。如果位于刀的右侧,由于刀已经在向左转,想要逆转方向再砍中对方就不容易了,此时刀角为负。
在正的刀角中,0到到120度为小角度,这个范围内能较快砍中对方,大于120度为大角度,因为挥刀超过这个角度所需时间较长,对方有较长准备时间因而砍中难度增大。
刀角组合起来总共有九种。
最后的共面关系不考虑组合情况,只分为共面和异面。而且两种情况并不对称,因为共面的情况很少,在感性状态机中,一般只有在确定如果采用共面机动会有明显优势,才会采用共面机动,比如绕圈时自己能先砍中对方。
既然采用共面机动的情况远比异面机动更少,所以在计算总状态数时,共面关系就近似为一种好了。
这样一统计,总状态数就是9x9x4x9=2916,其中还有不少重复状态,有效状态数大概在2000左右。感应状态机技术就是给每种状态设计相应动作,构成一张状态动作图表,由格斗者将其记住,然后在战斗中根据图表使出相应动作进行战斗的技术。
下面说说这些动作是怎么设计的。
感性状态机所提供的总体动作策略是保守策略,它所遵循的原则是在自己不受伤的前提下给对方造成尽量大伤害。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基于当前状态判断是否能先击中对方,如果能那就直接向预判交错点飞去并攻击,如果不能那就防守或者调整姿态,获取状态优势,等有机会再进攻。
而预判能否先击中对方取决于双方直接攻击对方的时长差值,也就是击中时长差值,差值小于零就代表己方能先击中。当然由于我们执行的是保守策略,所以击中时长差值要小于一定阈值才能发动攻击。
这个差值可通过前面几个状态估计出来,即便不用公式也能做大概估计,但分为很多情况,在资料里有介绍,这里不一一细说。
这里要说的是当估计出击中时长差值后的动作策略规划。这需要从两个角度介绍。
第一个角度是按自由度将动作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人整体移动和转动自由度,对应动作简称为轨迹动作,第二类是肢体各部位的转动自由度,对应动作简称为肢体动作。
第二个角度是按攻防性质将动作划分为进攻、防守和态势调整。进攻就是字面意思,防守是指如果动作不改变,那么对方将会击中我方,因此我方需要做躲避或格挡等防守动作以避免被击中。态势调整指为了获取状态优势而执行的动作,与进攻和防守动作不完全独立。
这两个角度下一个分为两类,一个分为三类,组合起来就是六类,也没必要都介绍,因为资料里都写了,这里挑两个有代表性的说下就行,分别是轨迹动作中的防守和态势调整,以及肢体动作中的进攻与防守。
”
“先介绍是轨迹动作中的防守和态势调整。首先要了解飞行格斗中轨迹动作的两个基本性质,第一个被我称之为轨迹与姿态的一致性。
先以战机为参考,战机不管沿直线飞行还是做机动沿曲线飞行,机头指向,即滚转轴正向都是与轨迹切线方向基本一致的,并且机动转向时战机也会不断滚转,让升级线与轨迹曲率半径指向基本一致,比如水平转弯时战机的升级线会转到水平向,此时轨迹半径方向也是水平向的。
这说明战机飞行轨迹与自身姿态是保持一致的。战机飞行要保持这种一致性的原因,是战机转向的向心力主要来自空气升力,方向朝上,为了让向心力足够大,战机就需要不断滚转让下表面最大化面向升级线反向。
但是人体飞行时向心力主要来自法阵侧向力,最大达到一百多倍重量,远大于空气升力,那么还有没有必要让人体姿态与轨迹保持一致?
答案是有必要,不过不是要一直保持严格一致,而是在大部分不进行肢体动作时需要尽量保持一致。原因有三点。
第一,人体整个身体都可以大幅度变形,这样空气升力提供的侧向力最大可以达到几十倍重量,当然这里空气升力叫阻力更确切一点儿。几十倍重量对应的几十倍加速度也是很可观的,我们当然要充分利用。
而利用的方式就是让身体前面或后面迎向轨迹速率半径方向,让空气侧向力作用在人体上的面积尽量大,这样总侧向力就能尽量大。
第二,人转向时身体中轴线与轨迹一致,也就是人体整体形态要与轨迹形状一致,这样能减少其他方向的空气阻力。虽然这种阻力相比法阵推力很小,但它不是关于人体对称的,很容易让人体产生不必要的摆动或转动。
而在理论上,即便人体没有滚转,仅靠身体自身变形,也可以让中轴线与轨迹一致。比如人体平飞时要往上转向,那么腰往上仰就行,如果要改为右转,那么腰往右弯就行,后一种转向其实就是偏转。
这些不靠滚转,仅靠身体变形来实现中轴线与轨迹保持一致的方式,执行起来难度比靠滚转来保持一致的方式更难,因为前者需要身体各关节朝各方向不断转向,但后者只需要进行较少关节的转动,然后在滚转带动下就能保持中轴线与轨迹一致。
第三,只有让人体姿态与轨迹保持一致,才能让人体相对来流的截面对称,避免不必要摆动或转动。来流其实就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在平飞或俯仰转向时,人体迎向来流的截面基本是对称的,但在进行轨迹与姿态不一致的转向机动时。
比如进行偏转时,来流是从左前方或右前方吹来的,这样对应的人体截面完全不对称,而人的转动惯量比战机这种有大翼展的飞行器小的多,很容易由于来流作用力不对称而导致不规则摆动或者转动。我们要避免这种情况。
综上,人体飞行时也需要向战机那样,保持姿态与轨迹一致。只不过战机有升级线,朝升力线方向的转向率远高于其他三个方向的,因此需要尽量用滚转加上仰进行转向。而人体没有升力线,或者升级线特性不明显,因此上仰加滚转,下俯加滚转的效果差不多,在转向选择上灵活更一些。
以上就是轨迹动作的第一个基本性质,然后是第二个基本性质,叫轨迹的几何性质,需要用到一点而古典微分几何知识,不过放心,也不包含公式。
对了,刚才讲的内容大家应该听得懂吧?”
现场一阵沉默后就听见一声抱怨。
“早就听不懂啦!这玩意儿比能量空战论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