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奖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王门庶子!
郭宗训想了一下问道:“宋先生,既然老百姓不愿意接受,你又如何保证商人们愿意接受?”
“草民不会强迫他们接受,只要他们用过一回,发现盐票的好处之后,就算草民不让他们用,他们都会解决反对。”
“既然是自由使用,那又何必多此一举。”
“怎么可能是多此一举,这小小的盐票里面学问多着呢,推行盐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利益。还是刚才举得那个例子,‘皇家盐业’在开封府开一家钱庄。
开封府的商人要来盐城进货,只需要将本钱存入‘皇家盐业’在开封府的钱庄,装着不占地方的盐票,来到盐城只需要将盐票交给盐场,就能提到足额的食盐。
这个过程中,盐商只需要付出百分之二盐票兑换费,若是一年进行兑换的数额超过百万,毛利可就是两万贯。
全国那么多的城池,只挑府城开设钱庄,殿下想想一年下来得有多少利润?”
“你又如何保证盐商都会愿意使用你印刷的盐票?”
宋文远哈哈大笑道:“殿下!凭着我们的晒盐技术,用不了几年这天下的食盐市场我们就能占据八成以上。
盐商只要想经营食盐生意,那就绕不开我们,这盐票我们是挣了一点儿钱,但是对盐商来说却是省了很大一笔钱。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以后若是在京城设立钱庄,皇家的股份分红直接走京城的钱庄便可以,也省了殿下还要大老远从盐场往回运钱。”
郭宗训被说服了,点头认可了宋文远推行盐票的想法。
他哪里知道金融的厉害,宋文远也不会告诉他今天的盐票若是经营得当,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彻底的代替铜钱成为大周的流通货币。
到那个时候,宋某人手握无敌舰队,掌握私人武装,大周皇室遵守规矩,大家局合作共赢,若是不遵守规矩,说不定宋某人直接带兵打进京城,他不介意改朝换代。
不过郭宗训还是问道:“用铜钱换盐票要百分之二的手续费,那么用盐票换铜钱,还要不要手续费?”
“当然不要,铜钱是朝廷发行的,又不是盐场发行的,有什么理由要手续费。”
郭宗训抖着手中的十贯面额的盐票问道:“只要你的钱庄开到京城,这张盐票就能在京城的钱庄提出铜钱吗?”
“当然是了,只要钱庄一开业,殿下随时可以到钱庄兑换盐票。”
“宋先生打算什么时候到京城开钱庄?”
“很快,过了年盐场这边的事情理顺了,草民便能腾出手来,进京去储备钱庄的开业。”
“好!本宫在京城等着宋先生,父皇也想见一见宋先生。”
宋文远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说道:“草民何德何能,还让天子记挂,到了京城草民一定进宫叩见天子。”
盐票得到郭宗训的认可,钱庄获利的分红一样按照七二一的分红比例,由晋王、宋文远、李煌三人共同出资。
当然这笔钱肯定不会再让人私人出,而是从盐场的公账上流通过去。
郭宗训收下了做为年终奖励的一千贯钱,接下来是对李煌的奖赏,这半年来李煌一直兢兢业业地为了盐场的开办进行忙碌。
虽然盐场给他开出的俸禄是月俸一百贯,但是以李煌对盐场的付出这个俸禄并不高,更何况盐场的启动资金还是李煌出的。
因此宋文远给李煌开出的奖励是五百贯,这个奖赏代表盐场对李煌的认可。
给完李煌奖励,接下来又给予呼延标、曹斌、怀恩三人每人三百贯奖励,这三人并不属于盐场,但是却与盐场的安全息息相关,给予一定的奖励也在情理之中。
给完这三人奖励之后,郭宗训沉声问道:“我们的奖励都有了,你这盐场的掌舵者,也该有所收获吧,不然我们这钱拿得岂不是烫手?”
宋文远笑着说道:“怎么可能少了草民自己,草民定的是八百贯,诸位可有意见,若是觉得多,还可以再少一些。”宋文远给自己定的这个奖励不高不低,稍微低于晋王一些,又高于其他人,突出自己的地位。
“宋先生这钱拿得合情合理,没有宋先生的一手操办,也不会有盐场如今的气象,本宫第一个支持。”
李煌也举手表示赞同,他每日都在盐场,最是清楚宋文远的贡献,可以说晋王、宋文远和李煌三人是盐场的灵魂人物,缺一不可。
主要人物的奖励定下来,接下来就是拿出一千五百贯对盐场所有的职工进行奖励,多的能分几贯钱,少的也能分个一二百文。
奖励发下整个盐场一片欢腾,工人们没有想到这新东家如此大方,不但让他们全家都住进盐场,包吃包住,每月还有五百文工钱。
到了年底竟然还能分到钱,虽然这点钱不多,但是也足够过年买些零七碎八的小东西。
如何分配这些钱,那是李煌这个大掌柜的权力,宋文远并不干涉,只要做到合理合规,不会引起工人不满,就没有问题。
这个时候的宋文远被晋王单独召见,继续之前提到的徭役问题。
“宋先生,这徭役要如何改,才能保证百姓不再受徭役的伤害?”
“殿下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将徭役折算成钱,并入田税中,按照田亩多寡进行交税,这笔钱单独拿出来,做为各地工程的专项拨款。
采取雇佣的办法,雇佣百姓进行公共建设,老百姓拿钱干活,苦也好累也好,至少不会抱怨。
雇佣的百姓若是干活偷懒,官府完全有权力将其辞退,换上愿意吃苦的人。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工程,比如说河堤决口的时候,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要集体上河堤干活,当然不能白用百姓,因为老百姓已经出了修河堤的钱,没有维护好河堤,那是官府的责任,不是百姓的责任。”
郭宗训摇摇头道:“宋先生,谈何容易啊!若是朝廷这样改,天下读书人就得群起反对,到时候天下动荡,得不偿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