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王门庶子 > 第四十章 寻找盐场

第四十章 寻找盐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王门庶子!

宋文远虽然不善于与女生打交道,但是他又不傻,当然知道李三娘以及李煌如今的态度。

李煌故意将李三娘留在自己家里,是什么意思已经是一目了然,宋文远不想给李家任何幻想的机会。

至少暂时他还做不到心中毫无芥蒂的接受李家女子,至于以后会怎样,那是以后的事。

尤其是现在他都要与徐玲珑订婚了,若是跟李三娘再传出什么风言风语,那是对徐玲珑最大的不尊重。

借着忘忧的话题,将话说明白,对宋文远和李三娘来说都是好事。

与徐家订婚在宋文远的要求下,进行的非常低调,只是与两家人坐在一起简单的吃了一顿饭。

订婚之后,徐玲珑没了之前那种伶牙俐齿的傲娇样子,虽然每次宋文远到徐家吃饭还是依然要让宋文远给她讲故事,但是态度与之前截然不同。

这让宋文远有些好奇,这小女生是转性了吗?

他哪里知道玲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吸引他注意,要不李三娘听到玲珑经常让宋文远给讲故事,心里会很不舒服。

这就是旁观者清,李三娘尽管只见过徐玲珑一面,却能从话里话外听出徐玲珑对宋文远的喜欢,这种小女生的喜欢最是含蓄,又最是热烈。

两人已经换过生辰八字,玲珑比宋文远小几个月,二人都是卯年生人。

订婚之后,两人的接触更加频繁,这一点上让宋文远甚至怀疑徐广平不是古代家长,竟然对男女大防之事看的如此平淡。

甚至在宋文远不去县衙的时候,还会带着丫鬟到宋家与宋文远相见,当然也少不了拜见宋氏。

李三娘在宋文远订婚后,便被李家人接走,尽管李三娘心有不甘,却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

当初是她家逼着宋文远退婚,不是宋文远始乱终弃,另攀高枝。

不要说李三娘埋怨李煌,就是李煌自己也是对自己当初狗眼看人低的做法暗自后悔,这时候尽管宋文远没给她女儿任何希望,李煌依然对宋文远言听计从。

他算是看明白了,与其相信王家,不如跟着王六郎。尽管王六郎并不承认是王家人,却改变不了他王家人的身份。

徐广平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在与宋文远订婚之前,便派人告知了王尊素。

并对王尊素详细地讲了宋文远现在对王家的态度,让王尊素暂时先不要刺激宋文远,只要真心对待,以后王六郎肯定会重回王家的。

当王尊素得知宋文远竟然与晋王殿下相熟,并且还成了晋王的布衣之交,更让王尊素坚定了必须要认回宋文远之心。

这段时间,王文兴母子的日子可不太好过,王尊素动不动就借题发挥,对他们母子疾言厉色。

将他们母子对宋氏母子所做之事,通通在他们母子身上做了一遍,也让他们母子体会了一下什么叫做度日如年。

王尊素越是对王文兴母子不假辞色,王文兴母子就越觉得将宋氏母子赶出家门是最正确的选择,若是宋氏母子还在王家,这会说不定会在背后挑唆着老爷将他们母子赶出家门。

甚至可以说,王尊素的正妻将宋氏赶出家门的做法已经达到了善妒这一步,完全够了休妻的标准。

王尊素倒是没有这么做,只是在暗中不断的关注着这个被赶出家门的儿子,得知儿子与自己的同年好友的女儿订婚之后,更是高兴地喝了一壶好酒。

宋文远并不清楚徐广平与王尊素暗中的交流,他现在正准备出一趟远门。

李煌送来消息,他已经在陵亭以东看中一大片沿海的滩涂,能不能建设盐场他不知道,需要宋文远亲自前去考察一番。

李煌将家里的事情交待了一下,又与徐广平打过招呼,便带着郑三九一起坐上李煌派过来的马车前往李煌看中的滩涂。

三日后,到达目的地。

李煌已经带着不少人手等候在这里,这些人手都是晋王殿下安排过来的工匠,按照宋文远的要求,各种技能的工匠都有。

见到宋文远到了,李煌赶紧迎了上来,让宋文远诧异的是李煌竟然还带着他的女儿。

宋文远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是人家的私事,寒暄了几句后,宋文远问道:“这里当地人叫什么名字?”

“公子!这里因为是一片台地,因此当地百姓将这里称作东台。”

宋文远仔细观察了一下这片滩涂,发现大部分地方都比海平面高出一两尺,这样的高度在筑上一些海堤,便能确保涨潮与台风天气海水不会倒灌盐田。

地方倒是适合晒盐,可见李煌是真的用心了。

“有没有询问过当地的百姓,每年有多少阴雨天,有多少晴天?”

李煌回道:“问过了,经过询问当地的百姓,总体来说阴天比晴天多,尤其是六七月份,更是阴雨连绵。”

宋文远对这样的气候条件并不满意,可以说这里并不是理想的晒盐基地,不过眼下北方适合晒盐的地区与蛮夷之地交界,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战场,根本不适合晒盐。

“走吧!这里不适合晒盐,六七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本该是出盐量最高的季节,可此地却是阴雨连绵,如何能够晒盐。”

“那我们该去哪里?”

“沿着海岸线向北走,沿途打听当地的气候条件,每年的晴天天气至少要超过阴天的天气,才能有晒盐的条件。”

李煌听完宋文远的解释,这才明白这晒盐还真不是随便找个海边就能行的。

当即立刻吩咐所有人收拾行囊一路向北寻找合适的滩涂,一路向北行走,越往北走,海边煮盐的灶户越多。

旷野中光秃秃一片,只要是能够烧火的柴草对于灶户来说都是钱,每天煮海就能换钱。

宋文远看着沿途衣衫褴褛的盐户,心中有些悲凉,不管盐价高低,都与这些生产盐的人无关,他们被官吏、商人层层盘剥之后,余下的那点儿钱连果腹都只能勉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