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茅塞顿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九千岁的掌心花不好惹!
“说的就是啊!”可惜郑屠户媳妇儿醒悟的太晚了,“我之前迟迟怀不上,一问大师这是为什么?大师就说是我的心不诚!”
而且她们当时处于极度迷信的情况下,自然是大师说什么,她们就信什么,大师说她们心不诚,她们就反省自己。
但是等郑屠户媳妇跳出这个思维怪圈之后,越想越觉得自己当初怎么就那么蠢?
跟入了魔似的,偏要去信所谓的大师。
“你怎么不找个郎中给你把把脉,调理一下自己的身子呢?当初难产,必然是伤到身体了。
若是想继续怀孕生育,必然要先调理好自己的身体,治疗一些隐疾,才能考虑其他的事。”
姚苏雨穿越过来,也有一段时间了。
她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跟现代医院里天天人满为患不一样,古代的医馆药堂里,从不存在满员人挤人的情况。
大多数的老百姓们好像有点讳病忌医,身上若是有个什么小痛小病的,总想着自己扛一扛就能过去,根本不愿意去看郎中。
而且这些人里,女子更是这样,她们更是耻于跟郎中说起自己身上的问题。
比如痛经,比如生孩子之后的后遗症子宫下垂、宫颈糜烂,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妇科病。
哪怕是痛经痛的下不来床,他们都不好意思去找郎中把脉治疗。
男女之别这个思想,简直就像座大山一样,重重的压在她们身上。
而且除了这些女病人本身,不好意思提起自己身上的毛病之外,还有一些原因也是因为男郎中并不钻研妇科。
大家都不愿意研究这一块,这一块自然就是一张白纸,从来就无人涉足,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所以姚苏雨思及此处,便不由自主的感慨道:
“还是缺少几个女郎中,若是有专门的女一给妇人看病接生,大家的日子也能好过许多。”
“是啊,但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哪有念书认字的机会?”这个道理连郑屠户媳妇自己都明白。
“若是有识字的条件,家里人又未必愿意让自己的闺女去当女医,在外面抛头露面,以后不好嫁人。
嫁了人的,每天又有无数琐事缠身,更不得自由了。”
两人说着说着,便开始感慨起后宅女子处境艰难。
能自由出入行走的,一般都是家境一般或者窘迫的人家,得靠女子出门寻点活计赚钱。
稍微有点钱的人家,便教导闺女三从四德,哪怕是请来女先生,也是教授琴棋书画,没人学医。
这种情况反倒激起了姚苏雨的逆反心理:“不行,我必须要培养出几个女医!”
做下这个决定后,姚苏雨忽然茅塞顿开。
她之前时时想着,已经学过医的那些人有经验,基础好,更容易学习她的缝合之术和一些外科医学知识。
但是这些男郎中,出于各种各样的顾虑,比如不愿拜女子为师,看不起姚苏雨等等,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找姚苏雨说要跟她学习。
既然如此,那姚苏雨就另辟蹊径,她完全可以找一些生活窘迫,但是意志坚定,一心向学的女子。
学会了医术,这就是那些女子安身立命,出人头地的根本,她们肯定会用心学的。
而且这些人又是一张白纸,姚苏雨教什么,她们学什么。
又是姚苏雨带她们脱离苦海,她们反而更相信,甚至更崇拜姚苏雨,就会更听姚苏雨的话。
“郑夫人,真是谢谢你啊!跟你聊上这么几句,反倒解决了我一个大难题。”姚苏雨难免有些激动,真情实感的感谢郑屠户媳妇。
郑屠户媳妇都被说的有点不好意思了:“小姚大夫,你可太客气了,我就是一个无知妇人,能帮你什么忙?
要说谢,反而应该是我谢你,若不是你之前点醒我,我现在说不定还被我婆婆带着往歪路上走。”
她那段时间也是求子心切,最关键的是她婆婆还带了个远房亲戚来家里住,而且还是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论辈分的话,叫她相公表哥。
“小姚大夫,你说说我婆婆打的是什么主意?
这么个如花似玉娇滴滴的大姑娘,天天跟在我相公屁股后面,表哥长表哥短的,但凡我相公有一点歪心思,我就要多个妹妹了!”
说起这件事,郑屠户媳妇儿满肚子都是气,这么大的一个姑娘,一点分寸感都没有。
偏偏她婆婆还一副乐见其成的样子,摆明了是嫌弃她不能生,想给她相公纳妾。
幸好她相公还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没被这几声表哥给叫的飘飘其然。
姚苏雨作为坚定的一夫一妻党,可太能理解郑屠户媳妇儿的这种怒火了。
她忍不住好奇:“那后来呢?你们这个表妹现在还住在你们家吗?”
“早走了,后来有一次我婆婆又带着我们去拜那个大师,结果那大师说我相公的表妹有慧根,问那姑娘愿不愿意留下来修行?”
姚苏雨两眼瞪的浑圆,脸上写满了震惊错愕:“不是吧?”
居然是这个走向?
原本还以为要上演一出后宅大戏,两女争一夫,结果转脸就变成了励志情节。
“但那个大师不是男的吗?她怎么收女弟子?”姚苏雨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
而且姚苏雨可没忘了,郑家这个老太太迷信的这个大师,跟柳管事家的老太太迷信的那一个,说不定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个组织。
而且这个组织在之前还搞过谋反起义,跟着这样的人混,能有什么前途?
“这谁知道,反正我相公那表妹当时就留下来了。”
郑屠户媳妇儿也想让那姑娘留下来,这样就不会搅和他们夫妻失和了。
姚苏雨有些疑惑:“你相公的那个表妹家里人也同意她去修行吗?”
这一听就很不靠谱啊!
说到这事,郑屠户媳妇儿叹了口气:“她家里遭了灾,那年发大水,整座村子都被冲垮了,一家十来口,也就她一个人逃了出来。
她是来投奔我婆婆的,其实这姑娘要是朴实一点,心里没这么多花花肠子,我也不是容不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