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香火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聊斋:贫僧超度成仙!
怀着好奇,
徐子肃眸子散发出金光,在天眼神通之下,只见龙王雕像之内竟然蕴含着一枚豆大的金珠,正散发着摇曳的金光。
这又是什么东西?
徐子肃眸中闪过一抹好奇。
在他感知之内,这枚金珠似乎对他有种异样的吸引力。
扫了一眼陷入沉睡的乞丐,而后缓缓起身,
以他的实力想要有所动作,这些普通人自然是不会发现。
一道法力激射而出,那枚金珠瞬间便被弹射了出来,而后被法力包裹收入了手中。
再次盘膝坐下,暗自凝神查看起了手中的金珠。
在他感知之内,这枚金珠内的力量异常的柔和,不像是法力,也不像是妖力,给人一种极为怪异的感觉。
似乎都可以是,
不错,有种万象之力,
徐子肃眸子一亮,看着龙王神像逐渐出神。
莫非是···
香火之力!
香火之力是构建神道的基本力量,当然不仅仅神道可用,即便是妖族强占庙宇也可以自立为神,借助香火之力修行。
当然,仙道自然也可以。
这个世界同样有神道,只是与前世不同的是,此界的神道并不成系统。
有山神、土地、龙王、水神,却没有如城隍一般的阴神。
至于天界仙神,更是无从说起,倒是古籍之中有记载飞升仙界的说法,但是对所谓的仙界却是一无所知。
所以,他可以大胆的猜测,此界神像之中同样可以凝聚香火,只不过没有神灵,所以这香火之力也就没有人吸收,这也就理解这龙王神像之中出现香火之力的原因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此界神庙之多,无可估量,岂不是一场大机缘?
半晌后,
激动的神情褪去,
徐子肃暗自摇了摇头,
既然他能够发现,没有理由这个世界的人不会发现,
所以,应该是自己想多了。
能得这一枚,已经是自己的机缘了。
而后念头升起,掌心金珠之内的神力缓缓的被他纳入体内,在入体的瞬间,就被体内的法力炼化,或者说是被同化了。
源源不断的香火之力入体,而徐子肃的实力也在不断的上升。
先天初期,
先天中期,
先天后期,
直到突破先天后期,修为才缓缓停止下来。
只见被汲取完香火之力的金珠,不知何时已经化做了粉末。
徐子肃面上略微有些不可置信,一枚小小的金珠,竟然能让他在一夜之间修为突破先天后期,再进一步可就是先天圆满之境。
真是不可思议。
清晨的日头尚未升起,一抹早霞已经染红了天边。
清晨的微风吹过,卷起粉尘四散。
那是数十上百年积累下的香火之愿,
昨夜灵光一闪,得缘是因,后天祈雨或许将会是要还的果。
佛言:一饮一琢,皆是定数,便是如此吧。
徐子肃走出龙王庙,
清晨的街头已经有人支起了摊子,没有所谓的叫喊声,许是怕打扰清晨的宁静。
走到一个摊前,要了一碗清粥,两个小饼,而后端坐吃了起来。
寺庙之内每日都要有早课,而这些年他也慢慢接受了这种煎熬,清晨果腹更是成了习惯。
唯一不同的是,出了寺庙之后,没人管,早课诵经倒是可以省去。
当然,这并非是他疲懒,而是金山寺共计八百三十二卷经书,他早已熟记于心,倒背如流。
早课有与没有,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
吃完早餐之后,日头已经升起,放下几枚铜板便朝城外走去。
出城之后,就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似乎是距离秋汛不远,平静的泾水河也变得湍急起来。
泾水城看起来距离泾水不远,但也有小二里路,足足耗费了他一刻钟,这还是脚程稍快,若是换作普通人,怕不是得小半个时辰。
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惊骇拍案,卷起万里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极为震撼,令他意外的是,清晨观水的人还不在少数。
渡口,一艘帆船上正挤满了人。
船厮依旧在大声呼喊着,似乎是要渡河的。
泾水河对面便不属松涧府管辖了,而是关阳府地界,而泾水河正是松涧府和关阳府的界限所在。
“小师傅可是要过河?”
正在徐子肃瞩目远眺帆船之时,一道柔和的声音从耳边传来。
回首望去,只见是一位和善的老者,一身锦袍玉带,看起来似乎是个富家翁。
“阿弥陀佛。”
“小僧只是来观河的,并非要渡河。”
“如此,打扰了。”
“无妨。”
“秋汛将近,河水已经逐渐变的湍急,这恐怕是半旬之内最后一次渡河了。”
徐子肃微微点头。
即便是现在,这河水看起来依旧不容小觑。
“小师傅是打哪儿来?”
“小僧于永怀县金山寺落脚为家。”
“哦,未曾想小师傅也是我松涧府人。”
徐子肃点了点头。
“小师傅想来是第一次出门吧。”
“不瞒老施主,正是如此。”
“小师傅如此年纪,令师竟能放任出寺,想来也是有大能之人。”
“老施主谬赞,小僧也不过是想多见见世面罢了。”
老人看着徐子肃谈吐文雅,不卑不吭,不由的点了点头,如此少年竟是一个和尚,当真是可惜。
“小师傅可读过圣贤书?”
“略知一二。”
老人不由的眼睛一亮。
随后眸子一转,开口道:“昔日孙师言:人之大者,当为天下民,小师傅可知后半句?”
徐子肃微微一笑,当初超度那缸中的白面书生,他可是得到了四书五经精通,一些知识自然是深深的映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而适才老人问的这句话正是出自【孙师言】
孙师名为孙孝孺,是这个世界历史上一位大成儒圣,常人称之:孙圣,亦或孙师。
“人之大者,当为天下民,人之微末,当立胸中志,人之盛时,莫弃帮扶之师,人之衰时,莫遗他心之志。”
老者微笑的点了点头。
“不错,此乃孙师言中最为醒人的一话,老夫多年一直拜为座右铭。”
“只是,这句话并非科考内容,故而不为人知,小师傅能知道,当真是令老夫佩服。”
“小僧不为科考,自然不会择文而读,若遇爱者,自当熟记于心,无有感者,也当抛于脑后,此为爱好读书。”
老人浑身一颤,抬头惊骇的看着眼前的少年。
······